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单亲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调适和培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138对单亲与完整家庭子女的对比,以及对5个单亲家庭的个案调查,分析研究了单亲家庭对其未成年子女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指出单亲家庭对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的影响尤为显著,还讨论了如何加强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相当一部分孩子成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素质差是单亲家庭子女的一大通病,由于心理障碍而造成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视家庭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视野下的单亲家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们家庭婚姻观念的转变,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单亲家庭也日益增多。在社会学的视野下,单亲家庭作为一种特殊的家庭形式,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但是因为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滞后性,从福利到舆论,社会都没有为单亲家庭提供和完整家庭一样的待遇,以致给子女、父母以及社会都带来了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研究,探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行之有效的规律和方法,是社会给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进程,单亲家庭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并成为大城市中一种重要的家庭形式。文章以广州市单亲家庭的现状以及妇联现有单亲家庭工作的情况为例,探讨了引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通过社会行政、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扩大单亲家庭的受益范围,对初期单亲家庭进行危机介入,建立单亲家庭互助小组及建立单亲子女社区辅导中心等。  相似文献   

6.
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受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以及倾向值匹配法分析家庭结构缺失,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形成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完整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形成不利于子女的教育获得;抚养人教育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并不能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单亲家庭对男性子女教育获得的负效应大于女性子女;与单身父亲家庭相比,单身母亲家庭能够显著促进女性子女的教育获得。此结论对于提高家庭教育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亲家庭是指子女只能跟随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另一方可能是亡故或因离异等原因而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幼儿的监护和抚养义务的家庭。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幼儿的处境较完整幸福家庭幼儿有很大差异,而且与问题家庭幼儿的处境也有所不同。从单亲家庭状况容易对子女人格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并对单亲家庭与问题家庭教育子女的处境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以便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良好人格的培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相信在家庭、学校、社会团结协作的教育合力之下,即便表面不完整的家庭也一定可以培养出性格完善、人格健全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的大量涌现带来日益增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等领域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出发,着眼于单亲家庭子女的抚养模式,分析我国现有的几种主要的抚养模式之利弊,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相信,社会工作专业的介入,既有助于改善单亲家庭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解决由单亲家庭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单亲家庭日益增多,以女性为主的单亲家庭占近90%,城市贫困单亲母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女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专制型、权威性、溺爱型和放任型四种,城市贫困单亲母亲子女教养方式集中于权威型和溺爱型。影响城市贫困单亲母亲教养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单亲家庭的类型、家庭结构、子女年龄、社会环境、自身早期经验、生活中的特殊事件及重要他人的意见。此外,贫困单亲母亲的教养方式是亲子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是当前学校心理学应该关注的课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策略。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针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方式,辅导的方法和技术应注意本土化和针对性,力图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来促进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在青少年时代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其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更不容忽视。不同的家庭模式对子女的人格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学校中,教师和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文化导向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也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帮助青少年发展和完善健康的人格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教师的发展。因而,特殊教育师资的成长发展是提升特殊教育品质的前提与保障。然而,特殊儿童的发展不仅依托于教育、教师的发展,还需要医疗康复的介入。鉴于特殊儿童康复的需要,而医生缺位、教育人员康复知识技能欠缺的现状,教育界和医学界普遍达成了"教康整合"的理念。众高校也响应这一理念,陆续提出新专业整合型教师的师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少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幻想小说、新潮童话异军突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素质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艺术表现手法的单一化、成人化,导致了对儿童素质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探讨新时期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加强家庭品德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正确理解新时期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家庭中加强品德教育,为孩子创造品德成长的优良环境,使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和我国明代理学大家王阳明,均以告别传统、探索新生、遵循自然的儿童教育思想称世。但由于两者处在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他们在儿童教育思想方面也表现出迥异的哲学基础、政治色彩与文化旨趣。其相似性和不同点,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早期教育是指0-6岁幼儿的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倍受幼教专家的关注,我们要通过生动的、活泼、具体的、形象、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幼儿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台湾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通过正式颁布“家庭教育法”来推动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地区。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政策法规的制订实施对大陆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政策法规的制订体系完整,并经过多次修订。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政策法规有稳定的实施机构,有力的经费支持,整合的政府资源以及配套的活动课程。大陆地区应加快家庭教育法治化进程,成立家庭教育立法小组,立体化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建立家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配套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课程并重视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关键期理论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早期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失去学习机会,其损失是不可弥补的。心理学进一步研究显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儿童早期经验和教育的不利影响并不是不可逆的,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相应的发展任务。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并重视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梭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自然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于打破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剥夺儿童自由,发挥儿童主体性起了具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今天我们开展新课程改革,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嘲》“横眉、俯首”一联 ,是中国现代诗中最为脍炙人口、被引用率最高的诗句 ,也是鲁迅研究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考察了柳亚子与鲁迅的诗歌交往 ,论证《自嘲》的创作动机在于偿还两年来所欠柳之“诗债” ,是为了酬答柳诗的问候 ,从而对“孺子牛”做出了中肯的诠解 ,纠正了曾经流行的“孺子只是指海婴”一说的偏颇。本文还追溯了这两句诗被视作鲁迅战斗人生写照的发端与根源 ,并对如何学习、领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这两句诗为“座右铭”的一段话 ,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