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尔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洗炼而生动的谚语。这是彝族语言中的精华 ,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也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彝族尔比 (音译为 :尔比。意为 :谚语、格言 )是彝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它形象生动、想象丰富、词句精炼、短小精悍、音韵铿锵、旋律和谐、句式整齐、吟咏上口、易于理解、又易于记诵 ,因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千百年来 ,一直广泛流传在彝族人民之中。本文对彝族尔比的思想性、艺术性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尔比”是彝族人民总结生活经验,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口头文学。它内容丰富,包括的范围广泛,除精湛的格比、玛子等小体裁外,还有一些没有严格区别的、与汉族成语、谚语、格言相似的小体裁。它们区别很小,形式基本相同;只是格比在形式上长一些,有的长达几十句。所以说尔比是前面几种小体裁的总概念。我们不能用下属于它们的任何小概念如谚语或成语去替代这个总概念。  相似文献   

3.
"克智"与"尔比"是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是彝族人民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经验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精品语言,包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审美,在彝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被彝族人民称为"语言中的盐巴"。"克智"大多在婚丧节庆等重大场合中使用,"尔比"则适用于调解纠纷和教育场景之中。但"克智"与"尔比"也可以互相交融、互相掺合使用,从而形成了"克智"与"尔比"共用的独特语言格局。这种共用性主要体现在群众性、社会性、娱乐性和传播性上,具有普遍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彝族文化遗产尔比进行诠释;说明尔比是彝族传统教育思想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了“尔比”的教育思想和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它是文化的载体,人类许多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俄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俄语谚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姿。从俄语谚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数字文化、动物意象、宗教思想观念,同时俄语谚语还体现出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简练通俗并且具有一定启发、教育意义的语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语谚语和蒙古语谚语的内容,涉及事物、现象、道理、规律、知识等等,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多以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为满语和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表达方式比较相近,谚语反映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因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谚语反映的内容亦有各自特点。满语谚语以反映满族早期骑射狩猎生活内容的居多,蒙古语谚语则以反映草原游牧生活内容的为多。通过比较满语谚语和蒙古语谚语内容及分类,可明显看到这两个民族在语言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7.
论凉山彝族“克智”与“尔比”的混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智尔比"是经过彝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不断锤炼和积累起来的知识与经验成果,是异常精妙绝伦的民间口头文学语。"克智"与"尔比"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凉山彝族"克智尔比"伴随着人类话语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语言艺术独具一格,在民间中有广泛传播性。"克智尔比"语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研究彝族历史也是十分宝贵的素材。展演"克智尔比"能够起到沟通与增进感情,教育后代,以及鼓劲和安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总结 ,它言简意赅、浅显风趣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折射了内在的民族风范 ,是语言文化精华的一部分。通过引入谚语的定义和分析谚语的特点 ,本文探讨了汉英谚语所体现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与文化共性 ,指出了英语谚语汉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了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具有同等重要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彝族农耕文明是从早期的畜牧文明发展而来的,农耕文化反映在语言方面就是农耕语汇丰富细腻。彝族谚语是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口头传统文学,其中的农耕谚语对彝族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彝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一员,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彝族人民以自己勤劳勇敢、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洗炼而生动的谚语。这是彝族语言中的精华,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彝族尔比中反映了丰富的习惯法内容,从彝族一般的道德原则到伤害事故、偷盗赔偿以及债务、侵权等具体习惯法条例都有详细的反映。通过对彝族尔比的分析,可以了解彝族先辈制定习惯法的历史背景和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2.
“尔比”作为彝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有着重要的规范意义。没有“异族意识”就没有“本族意识”,“尔比”中有很多有关族群差异认知方面的解说。内部认同作为一种自我肯定的延伸,在“尔比”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彝族尔比说:“先辈不讲尔比,后辈穷于言词。”由此,足以想象“尔比尔吉”在彝族人民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现实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在彝族人民生活中起着道德标准、行为模范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习惯法的作用。在解放前的彝族社会中,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对抗阶级用显然对立的“尔比尔吉”来阐明自己的世界观和哲学思想,用“尔比尔吉”来进行各种思想和意识的交锋。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人民思想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俄汉谚语作为俄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汉民族文化最妥善的保存者和最集中的体现者。它包含了俄罗斯民族与汉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历史现象、民族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于研究俄汉民族的文化特点来说,谚语是最现成的、最形象的、最言简意赅的语言材料。本文以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为基础,对舍有俄汉两民族文化现实的语言单位——谚语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俄汉谚语中反映的语言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语言艺术的精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且对文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一般来说,语言能够更好的反映一个地区的民族特征,这其中既包含该地区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也包括地区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这点在英汉谚语也有体现。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所以英汉谚语又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分析英汉谚语的起源,其都来自民间生活,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宗教文献;然后主要从生活实践经验、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宗教思想的四方面,对英汉谚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英汉谚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渗透与融合。最后指出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谚语逐渐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英汉谚语在互相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谚语,彝语称“尔比尔吉”,有谚语格言的含意。它与宏篇巨著史诗相反,是彝族民间口头文学中最精致、小巧的形式,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常以简短的语言形式,反映自然界和社会一定的规律。人们从中可以吸取经验,得到智慧和启示。英语的谚语非常丰富,大都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英语谚语有它自己独特的结构模式,有时甚至会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本文试从语法角度,对英语谚语的一些常见结构作一初浅的归纳与剖析,以求对英语谚语更深刻的理解。英语谚语种类繁多,有的说明自然现象与规律,有的介绍生活知识与风土人情,有的讲述人生的哲理,一言以蔽之,都是阐述客观规律或说明做人道理的。然而英语谚语的结构是有规律的。英语谚语的结构大多…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蒙古族的民间谚语包括多种形式。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精美活泼的艺术形式,在蒙古族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如果说蒙古族民间谚语是蒙古族民间文学园地里的一束艺术鲜花,那么《世界三宝》则是其中的一枝奇葩。蒙古族的三句谚语即《世界三宝》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从自然规律到日常生活,从黄(僧)黑(俗)的封建主到普通的“阿尔达”(百姓)都进行了艺术的概括。如“群星之中月亮美,百鸟之中孔雀美,万木丛中杜杉美”。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了自然界中“美之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语句精炼,语言通俗.不同的译者对于谚语翻译有不同的理解,目的论的指导下的谚语翻译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它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全过程,从文化领域方面考虑翻译谚语时意译优于直译.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一切文化的基石 ,而谚语作为语言在文明进程中沉淀下的智慧结晶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由社会制度变迁引起人文、风俗的转变也不同程度地投射于谚语中。本文依此拟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剖析凉山彝谚 ,主要探讨了彝族妇女地位的发展趋势及其多样性 :以父权制为主体 ,残留着母权制的印痕 ,男女平等的踪迹尚未闪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