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适是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过突出贡献。“五四”运动以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此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开始逐渐分化。在这个分化过程中,胡适接连就西方的“主义”与中国的“问题”,写了三篇文章,表明自己对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的新思潮的不同看法。文章写于“五四”运动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错综复杂,良莠难分。这时期的胡适,一方面还是一个抱着救国救民愿望的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斗士;另一方面他思想上又顽固坚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崇尚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处在逐步向资产阶级右翼转化的过程中。因此,“问题与主义”的文章,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将“新文化运动”混同于“五四运动”。这表明人们眼光里没有独立的文化运动。只有政治运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五四运动”等同于“新文化运动”,有时还合起来叫“五四新文化运动”.汗牛充栋的文字资料里,都是把两件不同的事混在一起。倡导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怎么与上街抗议列强瓜分中国是一回事呢?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逻辑上,都需要将两者重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之纲领——论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其<吾人最后之觉悟>是一篇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献.文中以国人对西方文明由"学术"而"政治"而"伦理"之觉悟,反思了晚清以来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渐次演进的历史过程,进而揭示了新文化运动之伦理变革的时代主题.<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所阐述的唯文化论之启蒙主义、全民主义之民主理念、批判儒教之反传统主义,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早期陈独秀启蒙思想的核心观点,具有独特的思想史价值,堪称新文化运动之纲领.  相似文献   

4.
谈到新文化运动,我们往往习惯于罗列几条: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然后把一大堆资料填充进去,形成其内涵,这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是它却把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简单化了.新文化运动等同于一场价值重建运动,它所要立的首先是“人”,许多新观念、新价值体系都要人去掌握去拥有,因此,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其关注的角度和新文化的深度,我们还应换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价值重建运动,也是人格重建运动,在这  相似文献   

5.
叶祝弟  阮凯 《天府新论》2015,(5):156-160
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这既是中国文化从震荡走向自省的百年,也是价值重估、观念重构的百年。为了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2015年6月19—21日,《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等单位在上海联合举行“新文化运动百年价值重估”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瑞典、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位知名学者,围绕“新文化运动价值重估”、“儒学转型与新文化运动”、“‘启蒙’的百年流变”、“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主义与激进主义反思”、“学衡派与文化保守主义”、“新文化运动中的世界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与个人主义”“文学、启蒙与现代性问题反思”、“中西文化融合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公共理性”等主题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和研究,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中的社会改造运动。新文化运动领导者希望沿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方式进行纯思想文化启蒙,但现实迫使他们在1919年投身于五四运动的爱国行动,开启了把思想启蒙与行动主义相结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已被此后的历史证明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社会改造运动的路径与走向。  相似文献   

7.
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误读,一定程度遮蔽了五四学者对文化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史。从一个群体、一个命题和一个错位出发,反思了全体主义思维、单一的现代性、理论的时差等观点,指出新文化运动也是一种“被压抑的现代性”;从自信、世界、问题三种主体意识出发,指出五四学者在多元的世界文明观中,以现代化为本,以中或西为用,在实质上超越了“体用之争”;作为探索结果,“选择性的现代化”是基本立场,“双重创造说”是方法论,“第三样文明”是建设目标。可将新文化运动现代性特质申发为四方面:反思性而非盲目性、内敛性而非扩张性、对话性而非对抗性、人的而非物的,返回“文化”本身再解读以获得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8.
对于“新文化运动”,我们不能满足于“是”与“非”、“对”与“错”的叙述与评点,而应把它作为历史参考。因此,应将它置于当时社会的大变局与大趋向之中,如此才能深刻体悟到“新文化运动”何以将“文化”作为运动的核心,何以又冠以“新”之名。  相似文献   

9.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传统诗学日子一直不太好过.诗教说、言志说、无邪说、温柔敦厚说、乐淫怨刺说几乎无不遮蔽在愈演愈烈的新思潮批判的阴影之下.包括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文坛掀起的以“新方法论热”和“河殇热”为标志的文化反思运动,也是伴随着  相似文献   

10.
程丹  唐丹 《兰州学刊》2006,(4):41-43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新文化运动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看做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战之一,对胡适与李大钊在此次论战中的研究也都侧重于谈他们的分歧。现在看来是有失偏颇的。其实他们的观点也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本文主要探讨胡适与李大钊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的相通之处,并力求对之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救出自己’”:一位中国娜拉对易卜生主义的错误解读──普树生论李雁波五四先驱者们有这样的共识:他们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与百方的文艺复兴有相埒之处,那就是:“人的发现”、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方面针对基督教神学对人的蔑视、贬斥,极力张扬人类的价值与尊严,...  相似文献   

12.
一、一种背反:中国新文化形态的异质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这一运动亦被称为新文化运动,它在一种广阔的背景下推动了1917年开始的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雄风对于当时的鲁迅的影响是巨大的。鲁迅在1918年5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几首诗,并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19年又发表了《孔乙己》和《药》。继鲁迅之后,叶绍钧、冰心、凌叔华、落。华生等,相继发表了白话文小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成功地作了文学造像。然而,不要说是1917年的文学革命运动,就是声势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桑兵 《学术研究》2024,(1):106-119
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之时,适逢新文化运动初兴,学会成员的理念与新文化运动高度吻合,于是很快转为专做文化运动的团体,利用其组织能量,使得新文化运动在各地迅速发展。其文化事业促使思想启蒙由青年学生向着城乡劳动平民推广普及,其社会事业则推动人与社会的改造。少年中国学会构成从《新青年》前期的新思潮转向五四后社会性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环,使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属性逐渐清晰。但在新文化运动亟于从社会运动演进为政治革命的关键时刻,学会内部的主义之争以及王光祈等人将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截然对立的观念,导致无形解体,未能实现组织的整体转向,完成历史全程。经过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批优秀青年,则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这是至今并不明晰的问题。当时的人们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 ,这就难免导致后来的种种误解和曲解。本文认为 ,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看 ,新文化运动是政治变革完成之后的一场思想文化补课 ;从中国与世界文明主流的关系看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运动 ,也是中国与世界文明主流全面接轨的运动 ;从新文化运动的价值选择与努力方向看 ,它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 ,又是争取人的独立、自由与权利的运动  相似文献   

15.
桑兵 《学术研究》2024,(3):105-118
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之时,适逢新文化运动初兴,学会成员的理念与新文化运动高度吻合,于是很快转为专做文化运动的团体,利用其组织能量,使得新文化运动在各地迅速发展。其文化事业促使思想启蒙由青年学生向着城乡劳动平民推广普及,其社会事业则推动人与社会的改造。少年中国学会构成从《新青年》前期的新思潮转向五四后社会性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环,使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属性逐渐清晰。但在新文化运动亟于从社会运动演进为政治革命的关键时刻,学会内部的主义之争以及王光祈等人将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截然对立的观念,导致无形解体,未能实现组织的整体转向,完成历史全程。经过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批优秀青年,则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两个“主义”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教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一方面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还必须科学认识对待资本主义。唯有把对两个“主义”的认识置于现实基础之上,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主义”的理论,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诗经·(?)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儒以来的解释都说“七月流火”就是大火星到七月便偏西降下。但是,把大火星和其他有关星辰的出没中天的对应关系作比较,并同近年出土文物提供的资料进行对照,就可知道这个传统的解释不符合实际情况。弄清了这一点,也有助于澄清“授衣”的解释。一、根据星象实际观测的推算,西周时期在七月由正南偏西而下的火星不是大火,而是鹑火。“火”在甲骨文、金文中是象火焰上腾的形状。据《说文》载:“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行炎”源出于五行学说,而“火”也成了哲学概念。许慎把地上和天空联系起来,另把“炎”看成一体,等于把地上的火和天上某种明亮的星体看成是同类。有关火星的记述,先秦文献层见迭出,除了是指大火以外,还指鹑火。而大火出没和南中的时空点,文献的说法却是不一致的。清朝陈奂说:“考《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据《夏小正》载:“五月初昏,大火中。与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时期 ,胡适将实用主义引入中国并积极宣传。在“五四”运动之前实用主义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而此后却阻碍了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这反映出一种理论对特定时代的作用是与特定历史条件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涌现了一批很有影响的人物,胡适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本文就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非“反孔非儒”,而是“人权与科学”;其第一义是伦理与政治层面的人权。运动直接针对的现实对象是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而“立孔教为国教”是与袁世凯等人“尊孔复辟”相配合的;运动针对的历史对象是君主专制时代的“礼教”,而作为君主专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礼教”已不适应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按照孔子儒学原理,“仁”(博爱精神)“义”(正义原则)才是根本;而“礼”(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则应当是随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形态的转型而“损益”转换的。因此,新文化运动为儒学自身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历史的转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