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时庆祝我国将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的一种市场经济,由此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既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竞争的特点,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基础上培育出一种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并且享有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公有制却无法与私有制相抗衡,其主体地位的维持岌岌可危。间接公有制是一种较之传统公有制社会化程度更高且优越性更多的公有制新形式。应当用它来开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双赢的理想局面。以此为据,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相似文献   

3.
以公有制为主体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内在趋势。长期以来,公有制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最重要的实现形式。于是,人们片面追求公有制占领一切领域,希望以公有制取代其他一切所有制。然而,实践证明,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中并构成计划经济基础的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的单调呆板抑制了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探索新的、能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必然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继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的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能否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现公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制度,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公有制形式的产权结构与市场经济是不能兼容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培育了多元化的产权主体,而且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明确区分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法人地位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实现了市场经济和公有制有效兼容.  相似文献   

6.
正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了进一步概括,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基础上培育出一种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并且享有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公有制却无法与私有制相抗衡,其主体地位的维持岌岌可危。间接公有制是一种较之传统公有制社会化程度更高且优越性更多的公有制新形式。应当用它来开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双赢的理想局面。以此为据,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社会制度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不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我国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是党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绝不能实行主体私有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实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慎重解决的现实课题,不能不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和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阶段之所以必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固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现实国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从根本上说,这是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进程,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市场经济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它存在的根本依据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因而必须进行公有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公有制市场主体。为此,我们不仅应当改革原有公有制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寻找市场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而且还必须变革公有制模式,确立崭新的市场型公有制模式,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耦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市场经济一般性与社会主义特殊性相统一的角度重新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认为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性又体现社会主义特殊性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按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分配,简称按公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分配。实行这一分配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的根本命题是统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财产制度的要求,通过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为市场经济塑造财产基础.传统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了社会主义引入市场机制的步伐.这一认识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逐渐得到纠正: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没有矛盾;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动态所有制格局下,市场机制可以被引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可以相容.因此,改革的历程,也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历程.本文在描述这一历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说明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1、关于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问题 为什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市场经济与公有制能否相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行股份制,会不会导致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4.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既是一个理论命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贯穿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全过程。在理论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论"需要直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论",既要探讨公有制的效率难题并重申"宏观效率论"以廓清"国企低效论"背后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迷雾,又应正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统一"的两大根源,即公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的特殊性和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适用性问题,以此揭示出两者有机结合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从而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根本特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对这一方针再次作了强调,坚持这一发展方针,将使我们顺利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顺利跨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激活社会主义经济;创新所有制模式,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模式,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为我党和我国人民树立了一面伟大旗帜,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不能动摇的。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这一体制的建立必须从理论上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应当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情况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坚持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 ,反对“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价值导向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内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内在要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树立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新观念,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有利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