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食即事》是唐代诗人韩翃最享盛誉的作品,历代士林都十分宝爱,清代诗评家更纷纷批注,予以称赏,其笔墨多在“托讽”二字。吴乔《围炉诗话》云:“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孙洙《唐诗三百首》云:“唐代宦官之盛,不减于桓、灵,此诗托讽深远。”尽管诸家批注,对于“五侯”到底是谁看法不一,但一般都认为此即后汉桓帝时“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的五个宦官(见《后汉书·宦者传》)。现今各种唐诗选本和有关评论未加深入甄辨、探究,远绍古人,陈陈相因,此诗作为一首“借汉讽唐”的“政治讽刺诗”几成定论。  相似文献   

2.
诗苑“立”字风韵捃华赵明德过去有人把“文”看成“言之精”,把“诗”看成“文之精”(杨慎《升庵诗话》)。诗比文更加浓缩,更加精美。因此古代不少诗人词家很讲究诗词的遣诗造句。他们认为:“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人活则立,用笔...  相似文献   

3.
一、“别材、别趣”说的开创性在众多的宋人诗话中,严羽的《沧浪诗话》(以下简称《诗话》不失为一部有特色的著作,具有开创性。它的开创性表现在要探讨诗与文“别”的内容。“别”指的就是诗歌的特性。《诗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别材”之“材”是什么?《诗话》没有正面解释,但可以从它所反对的诗风来作推论。《诗话》说:  相似文献   

4.
<正> 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以下简称《诗说》),是一部颇多真知灼见、很富学术价值的诗论著作,在现存宋代的八十余种诗话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代诗论家对这部《诗说》是极为重视的,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把它与《沧浪诗话》、《岁寒堂诗话》并誉为“鼎立”的“金绳宝筏”;鲍廷博又在《麓堂诗话》的跋语中,把它推许为与《沧浪诗话》、《麓堂诗话》“鼎峙骚坛”的“风雅指南”。此外,姜夔还写有两篇《白石道人诗集自序》,讲述自己从江西诗派脱化而出的经过和诗歌创作的甘苦,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和沈辰垣《历代诗余》中,亦辑有姜夔评论他人词作的意见,都是对其《诗说》的充实  相似文献   

5.
肖砚凌 《天府新论》2012,(2):151-155
分析唐五代诗话目录可知,诗话作品的选录标准实为“唐五代诗论”.唐五代诗话不应等同于唐五代诗论,而应作为唐五代诗论的一种,与诗品、诗格、诗句图、论诗诗、诗序等其他诗论形式共同构建唐五代诗论.唐五代诗话作品选取标准应为“狭义诗话”,作品只应包含与北宋初期诗话内容、体例皆相近的唐人“本事类”作品及宋后创作的四部以诗话为名的作品:尤袤的《全唐诗话》,孙涛的《全唐诗话续编》,沈炳巽的《续唐诗话》,王士禛、郑方坤的《五代诗话》.  相似文献   

6.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人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著作。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评》评南朝宋谢灵运的文字有六条,加上《诗辨》、《诗体》各一条,整部《沧浪诗话》论及大谢的文字多达八条,在全书论及到的诗人中是比较多的。《诗评》云:“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郭绍虞先生《沧浪诗话校释》  相似文献   

7.
南宋人张戒的《岁寒堂诗话》,清代人有很高的评价。潘德舆把它与严羽的《沧浪诗话》、姜夔的《白石诗说》并列,誉之力宋代诗话的三足(《养一斋诗话》)。张宗泰说它“远出诸家评诗者之上”(《鲁岩所学集·跋〈岁寒堂诗话〉》)。《岁寒堂诗话》自成体系,不仅由于在内容上侧重理论探讨和评议诗人、诗作,突破了“似资闲谈”(《六一诗话》)  相似文献   

8.
初唐诗杂考(十九)杨墨秋《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非孙逖诗《全唐诗》卷九十六沈期诗《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在卷一百十八孙逖名下重出。《文苑英毕》亦将此诗收在孙逖名下。此非孙逖诗,乃沈期作。诗云:“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  相似文献   

9.
吴乔,又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一作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约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前后。他是明清之际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工诗,生平作诗千有余篇,然多不传,今存《舒拂集》。其论诗之作,有《围炉诗话》六卷、《西昆发微》三卷。《清诗话》辑录《答万季禁诗问》二卷,其内容多与《围炉诗话》相重。吴乔与同时代的冯班(1614-1681)、贺裳(生卒年不详)是学诗好友,《围炉诗话》自序说:“一生困厄,息交绝游,惟常熟冯定远班、金坛贺黄公裳,所见多合。”且曾自谓贺黄公《载酒园诗话》、冯定远《钝吟…  相似文献   

10.
《唐宋八家诗选》是韩国古代第一部中国唐宋诗歌选集,其七篇序跋记文充分展现李2)与集贤殿文士的诗学观念。《唐宋八家诗选》的编撰响应了世宗大王的文化号召,承袭并发展了新罗末以来“唐风宋韵”的传统,凸显了重实用的儒教诗学价值观。通过以“唐风宋韵”为底色的雅颂复古、学诗作诗的效法典范、和而不同的诗学观、大力推举李2)及《诗选》等四个方面考查李2)等人的美学情愫,同时探讨《诗选》对高丽朝诗话的精神通变以及中国相关诗话思想的借鉴,可以充分了解《唐宋八家诗选》对后世学诗、朝鲜朝中后期各类诗选集的编撰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六一诗话》写作动机与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六一诗话》写作动机与内在逻辑李清良《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诗歌评论专著。诗话之体例,亦创于是编。因此,《六一诗话》研究是今日诗话研究之基石。本文试就《六一诗话》一书的写作动机与内在结构逻辑作一探讨,希望能促进对《六一诗...  相似文献   

12.
谢榛,字茂秦,著有《四溟集》二十四卷,末四卷为《诗家直说》,即《四溟诗话》。这部诗话,集中地体现了谢榛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注出处卷次错讹《全宋诗》卷一三一五录滕茂实诗8首,后注出处说:“以上金元好问《中州集》卷二○”。按,《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谓二十卷,误。《全宋诗》卷一二七○载赵令《秋》,编者加按:“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六○作赵妻王氏诗。”按: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仅五十卷,按谓六○卷,误。《全宋诗》卷一二七○载秦觏《呈东坡》注出处谓“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七引《王直方诗话》。”按,卷二十七应为卷二十九。第二句“初置”应为“所至”。《全宋诗》卷一二七五载王祈句:“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注出处谓“宋…  相似文献   

14.
<正> 李庆立、孙慎之二同志的《诗家直说笺注》,新近已由齐鲁书社出版。《诗家直说》,又名《四溟诗话》,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著名诗人、诗论家谢榛的诗歌理论著作。谢榛作为明代“后七子”的早期领袖,比其他六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率先提出了一套诗歌理论。他的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诗家直说》中。此书虽于严羽等人的学说有所承袭,比如标举“以盛唐为法”等等,但重要的是渗透着谢榛自己的创作体验和“妙悟”,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意义。该书问世以来,毁誉不一,甚至非多是少。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杨维桢与瞿士衡交游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维桢不但与瞿士衡诗酒往来唱和,他们还同为元末“云间诗社”的重要成员。瞿佑《 归田诗话 》所载“香奁八题”即为“云间诗社”的固定诗题,瞿佑因和杨维桢《香奁八咏》而获得 “此君家千里驹也”的美誉,杨维桢在另一处文中流露了他的这一赞语的原因。至正二十六 年(1366)他在《香奁八咏》序中说:“云间诗社《香奁八咏》,无春芳才情者,多为题所 困,纵有篇辞,鄙妇学妆院体,终带鄙状,可丑也。”在他看来,瞿佑是具有“春芳才情” 的。凌云翰在《柘轩集》中亦作有“香奁八咏”,可见这一诗题许多人都作过。再据瞿佑《 归田诗话》…  相似文献   

16.
历代诗评家大都给杜牧及其诗歌以很高的评价:“杜牧之晚唐翘楚”(清薛雪:《一瓢诗话》),其才“自王右丞后未见其比”(清翁方刚:《石洲诗话》),恃才纵笔,力矫时弊,“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清洪亮吉《北江诗话》),“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李调元诗话》)。翁方刚更是把杜牧与杜甫并驾齐驱:“樊川真色真韵,殆欲吞吐  相似文献   

17.
《沧浪诗话》多方面地接触了诗歌理论问题。如果把《沧浪诗话》涉及的理论问题分类归纳,那末,它的全部理论便朝着“什么是诗”和“什么人是诗人”两大方向集聚。而“别趣”说解决“什么是诗”这个问题,“别材”说解决“什么人是诗人”这个问题。本文拟就“别材”说略陈管见,就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18.
论叶梦得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众多诗话之中,有一部颇富理论价值的诗话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便是宋人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对于《石林诗话》,郭绍虞先生曾题诗一首:“随波截流与同参,白石沧浪鼎足三。解识蓝田良玉妙,哪关门户逞私谈。”(《题〈宋诗话考〉效遗山体得绝句二十首》其六)这首绝句不仅高度评价了《石林诗话》的重要地位,认为它与《沧浪诗话》、《白石道人诗说》鼎足三立,是宋代最重要的诗话之一,而且还提炼出《石林诗话》的理论精核,不啻是解读《石林诗话》的一柄钥匙。所谓“随波截流与同参”,正是概括了《石林诗话》诗学思想的要旨。叶…  相似文献   

19.
张戒《岁寒堂诗话》中的“意”与“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戒《岁寒堂诗话》这部著作中,存在着以“意”、“味”论诗的现象。“意”和“味”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有不同的含义和价值,特别是在《岁寒堂诗话》中,“意”着重于诗歌中体现的忧患意识;“味”着重于诗的审美情趣。在两者之间,张戒更强调“意”。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诗学专著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倡导“妙悟”为核心的审美认识论,以“兴趣”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以“入神”为极致的审美标准和“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的审美趣味共存论,构建了严羽《沧浪诗话》的美学思想体系。《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