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使国际交流愈加频繁,跨文化交际人才需求大大增加。构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不仅有助于客观评估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其反拨效应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知行合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下,运用多模态理论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模态测评模式框架,其测评对象为中国大学生,测评媒介为计算机和网络,测评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意识、思辨、态度、技能和策略。根据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测评模态将与教学模态保持一致,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初步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外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文化自觉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现有研究生外语教学应处理好文化自觉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培养跨文化交际素质造就全球化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造就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必然选择。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对异文化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促使学生重新审度并欣赏自己的文化。无论从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素质来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素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跨文化能力培养应该依据新理念孕育新的模式,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把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强烈冲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应该成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大学英语来说,其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基础语言技能的培养,而要“以面向国际和跨文化的理念为中心”,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树立多元文化及双向跨文化交际的理念,警惕文化霸权主义及中国文化缺失;建立由核心课程(大学英语)、专业课程(ESP)和选修课程(文化与交际)构成的课程体系;推行由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Young Yun Kim(2002)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为基础,借鉴高一虹(2002)关于跨文化交际“超越能力培养”的观点,尝试构建着重在意识、态度和情感层面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新模式,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着手,探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对话论"为理论依据,构建大学生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互动理论模型,着力于构建大学生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通过着眼态度培养、注重知识建构、强化模拟交际、善用批判反思、增强心理调适等手段,不断增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当今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是以案例教学法理论为背景,结合中国教育部对英语综合能力的素质要求,通过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个案,对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性质、实施以及其特色,进行说明和展示,以此论证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适存性、可行性及其教学价值,以期在同领域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操作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者 Young Yun Kim 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模式,以此模式为理论框架,从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情境下微观内涵。跨文化商务交际认知能力包括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认知能力、对人和交际过程的认知能力和对国际商务知识和有效性商务交际手段及策略的认知。情感能力包含增加交际动机能力、宽容能力和移情能力。行为能力则包括技术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就这三方面的能力要素在商务情境中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受试者的英语学习动机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受试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令人满意,且知识能力明显落后于行为能力;动机强度和内在兴趣动机可以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数动机类型通过动机强度或内在兴趣动机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培养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课题,作为其核心要素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开始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国外学者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包括定义、组成层面、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测评以及培训方法。众多研究显示,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成正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其有效地完成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是正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再反思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致使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亟待提高的局面,并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传播文化知识。英语教学是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对比差异的过程中使学生减少英语文化学习的障碍,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跨文化能力的代表性理论模型,建构适合我国学情的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框架。其中,三维立体模型从整体上呈现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动态过程,二维平面模型则进一步直观阐释其所涵盖的文化知识、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情感和学术素养六大核心要素。两大模型有机融合,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展现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建构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但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对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事实表明 ,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往往导致“文化休克”。因此 ,应将文化导向型外语教学模式引入外语教学 ,使其成为大学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要传授语言知识 ,更要注重文化知识。通过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 ,进行深层次上的文化教学 ,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提高文化领悟力 ,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达到预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了解文化差异,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涉外导游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旅游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为目标,将学习者培养成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立足英语涉外导游的人才培养,以国内外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理论为基础,再语境化相关理论,构建符合具体课堂教学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SPSS软件计算,以X^2分布为参数,量化了中西方礼貌的差异;说明了中式礼貌的变化及现状。调查还表明.适当的文化教学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不存在正比例关系,这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点已经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具体地、有效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意识,是外语教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以英国学者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为依据,对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一个英语自然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验结果印证了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语言综合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语言综合素质教育。本文从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分析着手,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语言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认为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转变思想把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力上来。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积累。本文从文化、语言、交际的内涵以及三者的关系为出发点,阐述了中西文化体现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提出了将文化融于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