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戏剧。透过荒诞的情节、舞台画面,诠释着现实的主题,即渴望和祈盼世界安宁和平、百姓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
从"等待"主体的自我分裂、"等待"内在维度的破碎性及"等待"对象的不自明三个方面论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的"等待"主题,揭示出这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对现代世界、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及其精神危机深刻而敏锐的探索,反映了荒诞无所不在地把人桎梏于枷锁中。人在不断异化的过程中,"等待"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外在行为状态固化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等待意识是20世纪德国诗人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杜伊诺哀歌》与爱尔兰戏剧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这一关于“等待”的经典文本之间具有可比性,尤其在等待什么?等待是什么?为什么等待这三方面有深入探讨的必要。等待意识活跃于20世纪中前期的大混乱中,这是人类主体意识和使命感异常强烈和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本中,戈多与上帝、基督、《圣经》或明或暗的联系,指引着读者的联想方向——戈多就是上帝,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深刻的解读。《等待戈多》中对上帝的等待,体现出贝克特在"上帝死了"之后对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以及对荒诞世界人类出路的积极探寻。  相似文献   

5.
在《等 待戈多》中,戈多 的缺席使等待成 为可能,但等待 只有进入意识,在 内在时 间流的持续、转换 或共生中才能存 在;而缺席的无 限延宕又恰恰使 过去、现在、将来 的时间区划 凝固成为无差别的 平面场,也就破坏 了对内在 时间意 识( 即“等待 意识”) 的感 知。因 而,“等待 戈多”昭示的是一 种等待等待自身 又颠覆自身、意 识确证自身又遗 弃自身的永恒 游戏或悖论。  相似文献   

6.
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与高行健的实验戏剧《车站》有着相似的等待主题,但在主题的深化方面有明显区别。《等待戈多》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人们苦苦寻求生存意义的痛苦过程。《车站》虽借鉴了《等待戈多》的创作手法,反映的却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否定消极的等待。这两部作品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等待野蛮人》通篇浸润着宗教的无意识 ,拷问、受难、洗礼、忏悔等宗教名词贯穿始终 ,库切仿佛在叙述一个新时代的“宗教神话”。深刻的寓意、模糊的背景、简洁的语言 ,这一切都类似于《圣经》的叙述方式 ,并且所体现的对人类的道德关怀和对理性的无情批判 ,处处渗透着宗教的无意识。这是一本关于思考人性的宗教神话的寓言。本文试图从中找出《圣经》中宗教无意识对于作品主题和叙述方式的影响 ,探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等待野蛮人》所体现的深刻寓意 ,及其对于探讨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剧作,它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了西方精神世界的荒芜,同时,贝克特又赋予人们等待和希望,他认为,等待便是希望,有等待才有希望。这也正是这部戏剧留给我们的启示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从"等待"主体的自我分裂、"等待"内在维度的破碎性及"等待"对象的不自明三个方面论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的"等待"主题,揭示出这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对现代世界、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及其精神危机深刻而敏锐的探索,反映了荒诞无所不在地把人桎梏于枷锁中.人在不断异化的过程中,"等待"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外在行为状态固化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寻求与等待:《老人与海》与《等待戈多》之比较何昌邑《老人与海》发表于1952年。1953年,海明威获得了美国文学奖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终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在1952年,贝克特写出《等待戈多》,该剧于1953年上演,获得巨大的成功,贝克特也...  相似文献   

11.
服务等候中顾客感知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服务传递的过程中,等候通常难以避免且对顾客的整体服务体验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从顾客在等候过程中对时间的感知、对公平的感知、对环境的感知和对沟通的感知等几个研究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对等候环境设计、等候信息发布、等候队列管理的意义和启示。指出"不同等候阶段的顾客感知差异","文化因素对等候感知的影响","基于感知分析的等候流程和等候设施设计","感知等候质量的内涵和作用机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等待是经验时间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学作品中的等待折射出了不同时期人类的时间观和精神向度。时间从最初的"测度"到直面"本真",文学作品中都有生动的阐释。不同时间观的出现也同样起着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时间观的流变反映了文学思考从对外界的关注向内转的演变过程。文学用具体情节和人物表达出了时间与等待这个深刻哲学命题的思考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视域下,从主题、形象、情节三个方面详细剖析文本中的不确定性。库切以不确定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铸就了鲜明的讽喻利器,置疑帝国"逻各斯中心"形而上学的神话,进而得出帝国自我瓦解的必然性,被殖民者重获命名之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等待的相关理论,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顾客等待耐心度"的定义和"顾客等待耐心度"的相关作用机制作出解释。"顾客等待耐心度"指顾客在等待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不断地产生消极情绪,在消极情绪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失去耐心的那个时刻。等待时间的可控性、等待时间的充实性与消极情绪分别呈显著的正、负相关,消极情绪和顾客等待耐心度之间的相关呈显著负相关。针对银行业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等待戈多》是后现代主义流派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从反情节、反人物、反语言、反时间、反场景、反悲喜剧等方面透析了《等待戈多》文本中“反戏剧”的艺术创作特色,揭示了这一全新的表现形式所反映的社会心理现实、文艺思想的影响和贝克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并运用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阐述了作品能够给予读者的警示和净化作用,以弥补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不足,从而全面透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服务行业,等候通常难以避免且对顾客的服务体验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等候管理逐渐受到服务企业的重视。按照通行的营销量表开发程序,以文献分析和焦点小组访谈等定性研究为基础,确定了等候质量量表的初始题项。在此基础上,通过预调研对初始量表进行了净化处理。利用大规模调研收集到的数据,开发了由顺畅性、舒适性、公平性、沟通性和关怀性等5个维度构成的等候质量量表,并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