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衰退产业及其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退产业的基本特征是需求增长在较长时期内的持续减速甚至停滞。衰退产业的调整本质上是对既有资本和劳动的重新组合和调整。资本和劳动组合比率的变化 ,将会带来一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化。衰退产业调整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但只有辅之以政府的扶持和援助才能克服产业调整的壁垒。衰退产业调整方式大致可分为 :产业升级、资产重组、产业转换和区位调整四类。本文重点讨论产业升级和区位调整两类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2.
衰退产业是经济结构转变的必然产物,衰退产业调整是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对衰退产业调整机理作了模型分析。然后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的行为特征,论证了国有企业具有"员工管理型企业"的属性。员工管理型企业有产量调整刚性,对衰退产业调整有较大的阻力,因而克服国有企业产量调整上的刚性是我国衰退产业调整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当前我们的紧迫任务。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结合黑龙江省的省情,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手段应该有别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纯行政手段,要以市场调节为主,辅之以行政和法律手段。省区经济结构调整还有赖于国家制度完善的产业政策,黑龙江省尤其需要衰退产业援助政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三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替代产业扶持三个机制,以供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对资源开采、初加工以及配套产业具体实施援助。各种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是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的核心内容,扶持非资源型的替代产业发展、彻底摆脱对耗竭性资源的依赖,是替代产业扶持机制的本质所在。三个机制的建立及其协同运转需要财税、金融、环境等多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调整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日本战后产业立法状况的分析,认为产业结构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借助于经济立法来进行间接调控。所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立法。立法必须遵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国际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作者认为应以《产业结构调整法》为核心,以单行产业结构调整法规为主体构筑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法律体系,保护、扶植战略产业,调整、援助衰退产业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利的宏观外部环境、"两头在外"的行业产业链布局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是光伏产业被指控的重要原因。在解读国务院出台的发展光伏产业"国六条"等一系列政策战略的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的低碳背景,构建了以多元化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中国光伏产业国内市场驱动"两型"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及产业系统。这不仅能为我国光伏产业的战略调整探寻契机提供参考,也为我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及其他新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战略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导一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我国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分工和交换,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得到扩展和修正。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能动地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创造性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出口产业发展战略,对于提高出口产业层次和整体经济素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援助政策的理论分析与现实观察·王婷婷一、产业结构调整援助政策的理论背景(一)背景概述产业政策的笼统说法是政府采取措施干预资源在产业之间的分配,这种干预使资源配置方向发生不同于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某种变化。由于政府针对产业变化采取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也变得日益必要和紧迫。而在单纯的市场机制条件下 ,衰退产业的过剩生产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问题 ,由于市场存在的固有缺陷 ,而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特别是对衰退产业的结构调整 ,需要政府的有力干预 ,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 ,促进经济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世界性潮流。本分析了美、英、韩等国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举措,并结合我国实情,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业如何跟上国际步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稀土资源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生产量、出口量和消费量均为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稀土产业正处在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产业发展战略体系为框架,对我国稀土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我国稀土产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开采方式粗放、技术自主创新不足、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建立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建立稀土产业集群、加快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完善当前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扶植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方面。政府产业扶植的对象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新兴战略产业 ;第二类是瓶颈产业 ;第三类是创汇产业。国家对这三类产业的扶植直接关系到未来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日本政府在产业政策扶植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得我国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美国铁路产业兴衰演变的长时段的历史考察,具体分析了它与美国政府的铁路产业政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笔者认为:美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的铁路产业政策都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当这种产业政策不能及时地根据铁路产业内外情势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时,其负面效应就全显露出来。在一个多世纪中,美国政府对铁路产业的政策安排经历了从开始时的积极资助到后来的严厉管制,到最后放松管制。由此比较典型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政府产业政策变迁的分析个案,从中不难得出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外贸逆差与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国际分工模型为出发点,探讨了“产业空心化”的必然性,然后从“产业空心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美国经济持续出现大量对外贸易逆差的必然性,提出了“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是伴随美国产业结构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产业空心化’的必然结果”的论点。本文还对日美两国“产业空心化”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作了分析,以期找到使日美在“产业空心化”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经济景气现象的原因。同时,本文还对大量对外贸易逆差的产生对美国经济和美国贸易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59-66
稀土后端产业竞争力决定了我国能否将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而产业效率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以中、日两国的稀土后端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中日稀土后端产业的综合效率存在明显的差距且呈扩大趋势;中国的纯技术效率表现出水平低、波动大;两国之间的规模效率差异极小,中国大部分稀土后端企业尚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与日本相比,中国存在发展方向不明确、研发投入规模小、研发资金效率低等问题。可以通过转移产业政策扶持重点、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研发资金国家投入比例、扩大后端产业利润空间、稳定稀土原料价格等策略,提高中国稀土后端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9,(8):66-66,F0003
市科技局认真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战略任务,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机遇,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17.
产业发展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产业转移,而产业转移又促进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产业也不例外。美国与日本都是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但二者在产业转移路径和特点方面均有所不同,通过梳理和比较美日两国汽车产业转移的脉络和特点,总结两国在汽车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异同点,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提出对我国汽车产业转移的启示与借鉴:第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第二,鼓励创新,推动升级;第三,合理布局,逐级转移;第四,因势利导,实现质变。  相似文献   

18.
环境产业作为新技术创新的动力与新的生产力增长点,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本文从我国环境产业政策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环境产业政策及其发展经验,得出五点启示,对制定我国环境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国、美国等国外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文章基于创意产业的内涵,详细分析了英国、美国和韩国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并针对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现状,阐明了英、美等国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无衰退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预期尚无成功的先例。文章以历史比较为起点,借助空间经济学理论范式,从"泛"核心—外围、产业异质性与FDI异质性等视野切入,探讨了此种战略预期的约束条件及现实基础。研究揭示,中国经济在全球与东亚两个空间层面上均已挤进"核心"之列,但主要靠了经济活动强度而非密度;中国业已建立的具有集聚优势的产业与两个空间层面主要核心经济体间的产业颇具互补性;源自中国的外向FDI与中国所吸引的FDI具有强烈的异质性。三个视野引出三组约束条件。其中保持异质性FDI内外向流动的平衡,既可作为无衰退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亦可作为政府政策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