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依据中国1998年1月-2011年6月的季度数据,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粮食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对物价水平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其影响呈现非线性和不对称特征;当粮食价格处于高机制状态时,粮价波动对物价水平影响程度较大,CPI自我驱动能力较小;当粮食价格处于低机制状态时,粮价波动对物价水平影响程度微弱,CPI自我驱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危黎黎  张虎 《统计与决策》2016,(16):118-121
文章采用非线性STAR模型对1991年1季度至2014年3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为:(1)我国出口以9.12%的均衡增长率实现在“波动中增长”与“波动中缩减”,此均衡水平与我国首次制定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10%左右的增长目标相吻合.(2)我国出口波动具有非对称性,且较多年份的出口额增长率位于高转换区域;区域之间转换速度较快,国内外冲击容易导致我国出口增长发生非线性转换,这与我国出口周期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作用实证研究及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雷京  赖明勇 《统计研究》2000,17(5):15-22
工业制成品出口作为中国出口的主体 ,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与初级产品出口相比 ,工业制成品出口无论在贸易获利上 ,还是在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实践研究表明 ,大力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发展中国家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迅速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从 1978年的 45 2 9亿美元发展至 1997年的 15 87 7亿美元 ,提高近 3 3倍 ,占总出口额的比例也由 46 5 %上升至86 8%。这种数量上的巨大增长是否能说明它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呢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仅需要深入的定性分析 ,更需要直…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限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0—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能够克服解释变量与门限变量同时具有内生性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东、中、西部区域,人力资本积累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驱动作用。第二,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显著存在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双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低于最小门限值的低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当人力资本积累介于最小与最大门限值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转正但并不显著;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高于最大门限值的高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各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差异是造成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绩效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的重要原因,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与方向取决于各自人力资本积累处于何种区制类型。本文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UNComtrade数据为基础,利用改进的CMS模型考察金融危机前后2003-2008年和2009-2014年两个时期内进口需求、竞争效应、结构效应对中、英两国工业制成品贸易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进口国进口需求的增加以及出口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导致中英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增长,但进口需求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的互补性是减弱的.对于不同的工业制成品来说,推动中英贸易增长的因素略有差异,主要集中在进口需求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分析了房价波动对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发现:动态来看,房价上升会在短期内恶化居民收入差距,但是在中长期内的影响则取决于流动性约束效应和信心效应两种力量的对比.当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门限值时,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小,住房的刚性需求不大,此时房价上涨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加会大于房价上涨的幅度,信心效应的力量大于流动性约束效应的力量,因此房价上涨会改善居民收入差距;但是当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外来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住房的刚性需求较大,此时房价上涨的幅度会大于由于信心效应所带来的就业和收入的上涨幅度,从而导致房价的上涨在中长期内继续恶化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投资率门限特征、消费促进与经济增长:1995-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泳宏  唐志军 《统计研究》2009,26(12):48-55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欠佳,出口市场严峻,拉动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工作重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再次受到学界关注。本文阐述了投资率和消费率协调统一的关系,并运用1995-2007年中国省区面板数据,根据投资率的门限特征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投资率主要存在两个门限值,第一个门限值位于44%,在该值以下,消费率的提高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第二个门限值为36%左右,在该值以下,消费率的提高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单纯依靠消费需求拉动将导致投资不足的“陷阱”,为此,本文提出了两项政策建议:挖掘可极大拉动第二产业增长的新消费点;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实现有所差异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方法上的不足,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刻画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依从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分段特征,并在线性与非线性关系间转换。近年来,随着股市各项制度的逐渐完善,股市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开始凸显,即两者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开始逐步表现出来。然而,美国金融危机的外在冲击严重削弱了这种相互促进关系,2008年之后股市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机制又迅速回到线性关系上。  相似文献   

9.
徐迎军  李东 《统计研究》2010,27(6):17-21
 已有的关于房地产价格的文献大部分是基于线性框架的。那么一个很及时的问题是:房地产价格是否表现出非线性的特点呢?我们利用基于非线性的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对我国的房地产价格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的非线性估计很好地解释了我国房地产价格的特点;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转换概率;两个状态分别具有2.2个季度和1.2个季度的持续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采用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江苏省民生财政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民生财政支出之间存在长期非线性关系,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间转制动态特征.当GDP现价增速小于7.7%或大于28.0%时,经济增长对民生财政支出的非线性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提出实现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魏浩 《统计研究》2014,31(12):54-60
本文构建一个分析进口商品技术结构的新框架,对中国进口商品技术结构、各类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把中国与8个发达国家、8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品技术结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期间,中国进口商品的技术结构高度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近年来,中国进口技术结构高度增长相对较快,目前,中等技术工业制成品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不同类型国家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不同,发达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中高技术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金属类制成品;发达国家垄断了中国中高技术工业制成品进口,高技术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增加速度较快,日本高技术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水平较低、进口规模较大,美国、德国、法国的比较优势水平较高、进口规模较小。增加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高技术工业制成品是中国今后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能利用率的概念,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算了中国煤炭产业1994-2012年的产能利用率,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煤炭产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1994-2012年年均产能利用率仅为76.96%,提高产能利用率以降低固定成本的潜力较大;其次,中国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近年来与经济波动的关联更紧密;最后,2012年中国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煤炭价格和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均大幅下降,煤炭产业产能过剩严重。进一步分析表明,产能集中释放、需求不振和煤炭进口冲击共同造成了中国煤炭产业2012年的严重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3.
张同斌  周宗莉 《统计研究》2021,38(11):60-72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度了2001—2014年中美双边增加值贸易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单位出口获利能力低于美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使得两国的贸易结构显示出较强的互补性。在对增加值贸易构成分解的基础上,本文识别并分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下影响出口国内增加值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外最终需求、生产网络上游因素分别是推动中国和美国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大的主导因素。此外,产业层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扩大主要是由生产网络上游因素驱动的,生产网络外最终需求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张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应与国际生产网络中的上下游经济体形成多元化匹配,进而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给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商品出口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出口,但促进作用在异质性视角下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①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②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强于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③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的影响均不确定;④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⑤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一定程度抑制了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贸易品生产商的三部门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中介部门,定量分析了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冲击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①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冲击对我国产出的影响较为显著,抑制强度达71.3%,持续时间大致为10季;②对于厂商而言,税收冲击会提高产品价格,抑制国外居民消费,引发国内产出下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国内资本和劳动会转向传统贸易品和非贸易品;③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虽会导致收敛周期变长,但能更有效应对税收冲击;④跨境电子商务产品替代弹性越小,税收冲击的负面影响越小;且减少替代弹性能使税收冲击响应强度按64.22%的速度衰减,同时使产出波动周期平均缩短4.75季。据此,提出培育品牌卖家、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细化目标消费者、提高消费价格粘性,出台临时性出口补贴应对机制、落实解决出口退税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魏如青等 《统计研究》2021,38(4):103-115
国际分工模式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全球价值链分工正成为当下世界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本文首先基于生产阶段分割法识别与测度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各自国内和国际生产分割的具体情况,基于此深入考察了生产分割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国内生产分割还是国际生产分割,均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该结果通过一系列内生性和扩展性分析检验,结论依然稳健。另外,在调节效应检验部分,本文还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具有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对一国(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强化全球生产分割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效果。本文为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从中间产品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制造业国内增加值DVA和RDV比重上升,国外增加值FVA比重下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多环节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度缓慢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呈下降态势,但前向参与度上升,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提升;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参与分工中价值链提升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资源禀赋和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度差异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和地位;计算机光电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前向垂直专业化(VS1)程度有所上升,从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逐步向生产中间产品出口国位置转化。  相似文献   

18.
综合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联系起来,初步判断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然后采用2005-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城镇化水平越过第一门槛值进入中级阶段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减弱为不显著,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仍在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当城镇化水平越过第二门槛值进入高级阶段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表现为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剔除样本中的极端值、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另外,分地区来看,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样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但不同区域的表现不尽相同,东部和东北地区的门槛效应均表现为倒“U”型;西部地区则“慢半拍”,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中部地区则仅存在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的单门槛效应。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 因,并给出了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Persistence of shocks to economic time series may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sign of the shock or on a threshold value. Threshold moving average (TMA) models, by explicit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reshold behavior, can help discriminate whether there exists persistence asymmetr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MA models in which both contemporaneous and lagged asymmetric effects are both present and examines the properties of simulation-based efficient method of moments estimation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persistence properties of shocks to growth rates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 in Turkish economy.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表嵌入全球投入产出表并构建相应的碳排放账户,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试图从价值链渠道、区域(国别)流向、部门结构和影响因素等角度解释中国各区域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值排放转移效应。结果表明,国内贸易的增加值排放转入主要通过国内价值链实现并且以中间品贸易为主,而国际价值链对于对外贸易增加值排放转入的贡献程度更大;国内增加值排放转入主要流向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国外增加值排放转入主要流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入世后,碳排放强度和增加值系数的下降有助于降低国内-外贸易增加值排放转入,而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变动效应则相反。本文结论对于如何协调国内-国际分工、调整国内产业和减排布局,有效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