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盐铁会议”是公元前八十一年,即汉昭帝始元六年在京城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围绕着盐铁是否官营的问题,儒法两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儒家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首,代表着大工商奴隶主的利益。但霍光本人并未参加会议,而是从全国各地搜罗了六十多个贤良、文学来作为炮筒子。法家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在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曾帮助汉武帝制定并推行了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剥夺了大工商奴隶主经营盐铁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召开的盐铁会议,是西汉中期儒法两条路线的全面斗争。会上以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盐铁官营等政策是否应该罢除为论争议题,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代表桑弘羊等,与以霍光为后台的代表工商奴隶主和地主阶级保守派利益的贤良、文学等儒家门徒,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巩固还是颠覆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每次社会大变革之后,各阶级的代表总要围绕着肯定还是否定这些变革而展开激烈的斗争。汉武帝死后六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1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就是两汉中期儒法两家的一场大论战。论战的主题是继续坚持推行还是彻底废除武帝所制定的盐铁等业官营的政策。而斗争的实质则是坚持还是改变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的路线。斗争双方的代表人物,一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另一边是大司马大将军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的斗争从来是很激烈的。公元前八十一年(即年幼的汉昭帝继承汉武帝皇位的第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就是儒法两家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所进行的一场大论战。桓宽的《盐铁论》一书,是根据会议的记录整理而成的。盐铁会议斗争的实质,是坚持还是改变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政治路线的问题。斗争双方的代表人物,一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另一边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霍光没有出场,他用孔老二的徒子徒孙贤良、文学作为他的炮筒子。桑弘羊是一位杰出的法家,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了几十年,参  相似文献   

5.
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八十一年,西汉朝廷召集了一次有名的盐铁会议。会议以封建政府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为一方,以打着来自“民间”旗号的贤良、文学等六十多人为另一方,双方在有关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调节贡物运输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围绕着盐铁等业官营政策这一议题,还在有关政治、边防军事等问题上展开了多方面的争论。这是西汉时代一场激烈的儒法大论战。在这次会议上,贤良、文学代表着汉代奴隶主残余势力的利益,运用孔老二的儒家学说,疯狂攻击汉武帝为加强封建政府的中央集权,打击奴隶主残余势力而采取的法家路线和一系列的经济、政治以至边防等政策措施,并对法家的先驱者,进行了恶毒的诽谤。他们为奴隶主残余势力搞复辟大造反革命舆论。而桑弘羊作为处于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以法家学说为武器,对贤良、文学的谬论和他们所贩卖的孔孟之道,作了针锋相对的、有力的回击,对孔老二和他的徒子徒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商鞅、秦始皇等法家作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歌颂,有力地维护了汉武帝所推行的法家路线和政策。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场两千年前的儒法大论战,对于进一步认清孔孟之道在历史上的作用,彻底肃清其流毒,和认识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很有教益的。《盐铁论》这本书是汉宣帝时人桓宽根据当时盐铁会议的记录“推衍”、“增广”而成的。由于桓宽是站在儒家的立场,所以他在编排双方辩论的问题时往往有意让桑弘羊一方处于被动的地位。虽然这样,但却仍然掩盖不住桑弘羊鲜明的法家思想所放射出来的灿烂光辉。我们这次选注时没有完全按照原书的次序编排,并另加了标题。  相似文献   

6.
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八十一年,西汉朝廷召集了一次有名的盐铁会议。会议以封建政府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为一方,以打着来自“民间”旗号的贤良、文学等六十多人为另一方,双方在有关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调节贡物运输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围绕着盐铁等业官营政策这一议题,还在有关政治、边防军事等问题上展开了多方面的争论。这是西汉时代一场激烈的儒法大论战。在这次会议上,贤良、文学代表着汉代奴隶主残余势力的利益,运用孔老二的儒家学说,疯狂攻击汉武帝为加强封建政府的中央集权,打击奴隶主残余势力而采取的法家路线和一系列的经济、政治以至边防等政策措施,并对法家的先驱者,进行了恶毒的诽谤。他们为奴隶主残余势力搞复辟大造反革命舆论。而桑弘羊作为处于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以法家学说为武器,对贤良、文学的谬论和他们所贩卖的孔孟之道,作了针锋相对的、有力的回击,对孔老二和他的徒子徒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商鞅、秦始皇等法家作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歌颂,有力地维护了汉武帝所推行的法家路线和政策。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场两千年前的儒法大论战,对于进一步认清孔孟之道在历史上的作用,彻底肃清其流毒,和认识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很有教益的。《盐铁论》这本书是汉宣帝时人桓宽根据当时盐铁会议的记录“推衍”、“增广”而成的。由于桓宽是站在儒家的立场,所以他在编排双方辩论的问题时往往有意让桑弘羊一方处于被动的地位。虽然这样,但却仍然掩盖不住桑弘羊鲜明的法家思想所放射出来的灿烂光辉。我们这次选注时没有完全按照原书的次序编排,并另加了标题。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八十一年二月,在汉朝的京城长安召开了盐铁会议。以大司马霍光和六十多个所谓“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与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围绕着盐铁官营还是私营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同时也涉及到军事方面。《盐铁论·和亲》便是盐铁会议上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集中记录。我国历史上的汉代,自汉武帝开始,匈奴不断侵扰,边塞连年烽火。当时匈奴是西汉北方的一个奴隶制军事政权。它拥有几十万骑兵,奴役压迫着几十个小邦,俨然是北方一霸。由于西汉社会制度比匈奴进步,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匈奴更是垂涎三尺,把西汉看作是一块肥肉。他们经常发动突然袭击,对西汉北部边境进行武装  相似文献   

8.
桑弘羊与《盐铁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1956年,为《盐铁论校注》写的一篇《前言》,认为这次盐铁会议是儒法斗争,把汉武帝、桑弘羊划为法家,从而把问题简单化了。据《汉书·武帝纪》所载,他刚即位,在“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看来汉武帝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法家的。到他在位的第七年,即  相似文献   

9.
从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轮台罪己诏》,到公元前81年汉昭帝召开的“盐铁会议”,标志着汉武帝、汉昭帝之际对匈奴政策转变的开始,即由“武折”为主,转为“武折”与“德怀”二者相结合。这一转变自轮台诏肇始,以盐铁会议及桑弘羊被诛标志其完成,既是对前代民族政策的吸收和继承,又是汉前期处理匈奴问题的经验总结,并为后世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的斗争,在秦汉时期一直是很激烈的。它是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八十一年(即年幼的汉昭帝继承汉武帝皇位的第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儒法两家不仅在倒退还是进步的问题上,而且在面对我国北方匈奴奴隶主贵族集团发动的掠夺性侵略战争上,展开了激烈的大论战。桑弘羊以勇敢的反潮流精神,继承和捍卫了法家的爱国主义路线,而贤良、文学这一批孔孟之徒则大放其投降有理、爱国有罪的厥词。今天,  相似文献   

11.
【说明】公元前81年(即汉昭帝始元六年),汉朝政府召集的盐铁会议,是儒法两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论战。桓宽的《盐铁论》一书,是根据会议的记录整理而成的。盐铁会议斗争的实质,是坚持还是改变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政治路线的问题。斗争双方的代表人物,一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另一边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霍光没有出场,他策划孔老二的徒子徒孙,六十多个贤良、文学,对桑弘羊进行围攻。桑弘羊以勇敢的反潮流精神,舌战群儒,把贤良、文学们驳得体无完肤,在论战中系统地阐明了法家的政治路线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2.
桑弘羊(公元前153年——公元前80年)(关于桑弘羊的生年说法不一,本文采生于公元前153年说)是我国历史上的大理财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序《盐铁论》读本)。汉武帝一代辉煌的文治武功,是与他制定并推行的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政策分不开的。汉武帝的许多雄图大略之所以能实现,当时割据的消灭,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中外的通商之所以能实现,大多靠这些政策为之提供了物质上,经济上的基础。因此,“桑弘羊是一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死后六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举行的盐铁会议,是西汉中期的一次儒法大斗争。这场斗争的鲜明特点是,政治路线的两军对垒,表现为经济政策的根本分岐,并且直接同意识形态的尖锐斗争结合在一起。杰出法家桑弘羊,他长期理财不单着眼于经济,更主要着眼于政治,着眼于意识形态,因而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今天,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读一读记述这场斗争的《盐铁论》,总结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盐铁专卖政策是西汉中后期社会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实行盐铁官营,堵塞了农村过剩劳动力向私人工商业流通的渠道;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速了农民破产并沦为流民和奴婢的过程.那种认为西汉前期私人工商业的存在与发展绝对有害于社会稳定并且全面肯定盐铁专卖政策的论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运动中,我们学习儒法斗争史,读了《盐铁论》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利议》。在这里谈一下我们对这篇的理解和体会。在公元前八十一年(汉昭帝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主张革新前进,坚决维护汉武帝所推行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略的政治路线;而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后台的儒家(贤良、文学们)主张  相似文献   

16.
论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也谈思想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汉武帝并未全部采纳。所以董的建议与汉武帝的学术思想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不能混同。“霸王道杂之”的儒法结合的思想是汉武帝的指导思想 ,虽然汉武帝也兼用儒法以外的各家 ,但这各家同样不是其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略论汉代官营盐铁业的利和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实行了官营盐铁手工业的制度。《华阳国志》·卷3《蜀志》谓秦惠王时,营建成都城,在其“内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专为盐铁业置“市官并长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一系列工商业制度变迁。为了深入探讨这次制度变迁中西汉政府选择官营工商业的原因及其结果,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借助相关制度变迁理论考察认为:之所以选择官营工商业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一是因为进行官营工商业的预期收入大于预期成本,可获得巨大的潜在利润;二是与制度变迁的主要决策者和推行者——桑弘羊的偏好和知识存量有关。此次制度变迁使西汉的私营工商业遭到致命打击,则与桑弘羊的有限理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活剥历史,古为“帮”用,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是梁效、康立之流一贯使用的卑劣手法。在他们刮起的那股批“宰相儒”、批“现代大儒”的妖风中,康立带头炮制了一篇《汉代一场儒法大论战》的黑文,无中生有地把汉代的著名政治家霍光打成“汉代奴隶主残余势力的思想代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的黑后台。”接着梁效也抛出了一篇《读<盐铁论>》的黑文,变本加厉地把霍光打成“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的“大儒家”,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爱尔兰史〉的片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第五七三页)。“四人帮”的御用工具梁效也正是这样。他们在《读〈盐铁论〉──西汉中期儒法两家的一场大论战》①这篇黑文里,借古讽今,影古射今,歪曲史料,伪造历史,以适应“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因此,剖析这篇黑文,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四人帮”影射史学的极右实质。 (一) 为了配合“四人帮”的所谓“反回潮”,梁效在黑文中肆意歪曲盐铁会议论战的性质。他们胡说:盐铁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