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济新闻往往是相对抽象和相对理性的,这种失去形象概念和感性元素的新闻在信息传播上要比拥有形象概念和感性元素的新闻要难得多。经济新闻要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向读者传递新闻的精华和核心价值所在。而新闻信息的传递最先通常是通过标题进行的,故经济新闻标题的首要功能是提示经济新闻事实。经济新闻标题对事实的提示应突出闪光点,应对注意度的把握,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和对应提示的新闻事实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得出提炼经济新闻标题的三个方法:1、浓缩新闻内容;2、解释新闻意义;3、活化新闻形象。  相似文献   

2.
新闻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首先应在标题的制作上根据句式和语言文字的需要从反语、幽默语、成语、数字、缩略语、谐音俗语等方面进行艺术“包装” ,从而使新闻达到引人注目、发人深思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闻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贯彻党的13大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因而必须增强新闻的传癌效果,使之强化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沟通情况、交流思想的作用。改变长期以来新闻不新、新闻不活、新闻不深、新闻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使新闻产生对受众的吸引力。什么是新闻的传播效果?简言之,即措新闻传播能使接受者主动、积极、热情愉快地接受由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川渝新闻传播教育兴起和发展到2015年9月的今天,已经进入了第35个年头。总结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从办学规模上看,从数量上零的突破,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到了质量上的不断提升。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新闻传播学等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与新闻传播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既能文又能武、既有较高新闻传播学理论素养、又有较强驾驭新闻传媒各种实际运作技巧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影响国家形象的众多因素中,新闻传播是一个至关 重要的战略要点,而当前国际新闻传播能力西强我弱的现实背景以及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国 家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效果。我们应从转变新闻传播理念,改革新闻传播体制,探索新的传播手段,有针对性地反击 西方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歪曲,积极推动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等五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6.
“三全育人”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看法,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新闻传播类研究生作为未来新闻传播行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升其“三全育人”效能,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  相似文献   

7.
杨光 《国际公关》2023,(6):175-177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与变革,对新闻事业提出新的要求,新闻传播内容、形式也随之发生转变。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为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提供了便捷,促使数据新闻成为该行业的重点内容。新闻报道时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新闻可视化传播和数据新闻蓬勃发展。数据可视化利用技术分析新闻核心内涵,与传统新闻传播路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为该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文章将从新闻可视化的传播角度出发,结合当下新闻可视化传播的特点,寻找新时期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媒介融合进程中,记者使用微博发布新闻信息,一度成为一种媒介现象。微博上出现的记者可分为使用媒体官方微博的记者和开通个人微博的记者两类。后者在记者的职业身份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并引发了关于新闻伦理的困惑与争议。记者使用微博发布新闻信息存在三个新闻伦理争议。媒体要制定较为细化的工作手册,帮助记者在面对媒介伦理困境中的具体问题时采取适当的行为,并加强记者对所属媒体机构的归属感,避免记者在其他传播平台上传播新闻信息时遭遇职业伦理困惑。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闻与西方新闻在新闻观和新闻实践上有较大的差异,中国文化的高语境特点和西方的低语境文化也具有较大差距,而电视作为传播新闻的媒体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这导致在电视新闻的中译英活动中,译写成为最佳的策略选择。译写指对新闻进行常规的翻译外同时还要做一定的编写工作。译写的运用体现在新闻的标题、导语、新闻主体等多个环节。新闻中译英的译写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要确保实现原文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互联网体系相连之后,一种诠释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事实本身的新闻路径。在自媒体平台上,公众使用自媒体语言表征主要体现在平民化与个性化的彰显,传播的交互性与失信性,参与主体的良莠不齐等表征。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加强自媒体与词媒体传播的网络监控,加强互联网设计的页面更新,创新自媒体媒介使用的准入和退出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在周末播出的一档新闻综合节目,它把一周内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集约在一起重新整合、加工,进行多元解读,用人际传播的力量去竞争,并以新颖的编排、明快的节奏实现其良好的传播效果。社会的转型,媒介竞争的加剧要求新闻传播的理念要与时俱进。新闻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时效性,还在于它的连续性和后续性,一周过去了在寻找新的卖点,形成新的传播优势,找到合适的传播理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新闻传播学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学科发展面临重大的调整和转型。纵观2017年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传播界的重大事件,以及学界对新闻传播学的思考分析,在方法论上结合聚合、内爆、创新、提升的质量前提,认为2017年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具有以下态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系列重要论述,提高新闻宣传思想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现实价值仍是重要任务,在新闻出版传播工作中还要着眼于谋划治国理政的整体布局,在新时期环境下把握党的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运用互联网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网上舆论引导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改革发展新理念新思想,借助媒体融合转型,努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着力加强新闻宣传思想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新时代下新闻舆论引导方式需亟待创新转型,舆论引导应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仍然是新闻传播学科的重中之重,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更要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思想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现实价值;媒体融合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传统媒体转型逐渐渗入新媒体元素,传媒转型不是简单的渠道模式的变化,而是整个传播格局、传播观念、传播形态等方面的大变革,传统媒体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新的出路就必须积极拥抱新的媒介形态,在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深入改革;媒体转型不是简单的渠道模式的变化,而是整个传播格局、传播观念、传播形态等方面的大变革;信息网络时代仍然面临伦理困境;数据新闻给新闻业带来新动向和新挑战,在“互联网+”战略下新闻传播出现了新的传播报道形态,智能化、视频化、移动直播化等等都成为媒体融合、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契机;新媒体传播出现智能化与视频化新生态;新媒体时代需要加强版权保护;新时代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以及新闻教育面临转型等新闻传播学的新动向、新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不仅让新闻传播学科面临转型,也改变了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新媒介形态的出现导致新闻传媒行业的急剧变革,也对新媒体人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媒体环境,很多学校已经在调整新闻专业科目的设置,新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在新闻媒体不同程度地走向市场的背景下,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其主要原因有:新闻传播制度的缺失和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渐失。因此提出了加强党对新闻职业的领导、教育工作;加强”三项学习教育”,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完善新闻法律法规;完善我国新闻传播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负面新闻信息作为正面新闻信息的对立面,是大众媒介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任何新闻信息在媒介的传播中,均有正、负两种效果。要将负面新闻信息的负效果降低到最小程度,媒介须通过对负面新闻信息的选择性传播、倾向性传播、舆论引导等有效途径,对负面新闻信息进行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新闻实务课程教学,能够使该类课程教学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合而为一,这与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办学与育人的根本宗旨相一致。其可行思路是将"课程思政"贯彻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等实务课程的知识点讲授之中,对接于案例讲解之中,融入实操训练之中。同时,要提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和相关教学技能,并通过在课程考核中适当体现"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加强对其成效的跟踪评估与效果反馈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的传播必须符合广播媒介的传播规律。英语广播新闻有声语言在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语篇的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充分反映了新闻信息传播符合媒介特质、满足听众期待、优化传播效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论新闻传播在舆论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李广增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近年来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导向问题,多次指示新闻宣传部门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现代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传播在社会舆论形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研究新闻舆论导向问题,首先就要研究它们二...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传播机制是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等要素之间传递、交流和共享政策信息的互动方式及其行为过程。优化公共政策传播机制,需要从硬件修复和软件优化两个方面着手:在硬件修复上,要重视“政策信息服务人”的塑造,加强政策信息的编排,实现媒介力量的整合,强化理性受众的培养;在软件优化上,要全方位完善政策传播制度,重启政策传播的互动模式,重构政府-媒介-受众之间的关系,注重政策传播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胡愈之在漫长的新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他认为现代新闻媒介应具有传播信息、反映舆论和发布广告的三大功能,新闻传播具有启迪民智作用。一个国家的外交以民意作后盾,必须实现外交与社会舆论、新闻媒体三位一体的互相影响。新闻媒介及其传播的内容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报道要忠实于事实,信息来源的多元化是实现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传播要迅速,新闻传播不仅要旗帜鲜明,还要讲究策略,内容具有针对性,报道范围全面,满足读者需要,分析深刻。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有很多基本问题,从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到新闻政策等等;传播学也有很多基本问题,从已经得到公认的一些传播模式、理论假设到效果模型、传播体制等等。这些问题在教材中作为必谈的基本问题,已经很少再作为研究的话题。但是,对这些作为新闻传播学基础的观点、理论和模型,我们仍有再审视的必要,否则我们就不知道新闻传播学大厦是不是建立在沙滩上。而且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人们的传播行为也在悄然变化,传播功能也变得更加复杂,传播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因此,对基础问题的再研究仍有相当的必要。这里,我们发表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组织的一组笔谈。我们也欢迎国内新闻传播学者将一些基本问题整理一番,并针对新闻传播新现象加以阐释。这对促进我们对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思考、对我们新闻传播理论人才的培养、对活跃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