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肖克 《南都学坛》2007,27(1):111-116
自冷战结束,尤其是小布什当政以来,美欧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表面上看,苏联的突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使美欧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似乎是双方渐行渐远的原因,实际上,透过表象我们发现双方主导政治思潮——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对立才是真正的关键。自霍布斯和洛克以来,自由主义一直都是西方主导性的政治思潮。在自由主义发展的同时,另一种政治哲学思潮——保守主义也发展起来。二战后欧洲的主导政治思潮是以福利国家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而在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种新型的保守主义开始登上美国政治的舞台并日益强劲,更成为里根和小布什两届政府的主导政治思潮,这就是新保守主义。以不同政治哲学思潮为指导的美欧两方所采取的国内外政策也有很大区别,这造成了它们的分歧和对抗,但从长远看,美欧关系的构架应是竞争、互补和合作并存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2.
战后以来日本主要政治思潮的变迁有三条线索:新和平主义与和平主义貌合神离,背道而驰;新保守主义基本延续了传统保守主义的思想精髓,但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新民族主义思潮与战后初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在表现和内容上虽然不同,但其思想根源都是日本人意识中的神国观念和所谓的"爱国心"。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前后的欧美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这也是多年来欧美矛盾的总爆发。然而欧美关系不至于完全全破裂,欧美双方仍有共同的利益需求,欧美关系仍处于调整中。这期间有很多变量会影响欧美关系,本文将试从欧洲一体化、美国对外政策、北约、俄罗斯等四个因素对未来的欧美关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以自由放任为原则,以私有制为基础,强调市场至上,反对国家干预,公开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对新自由主义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中某些合理的成分,从而健康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社会的演进与科技发展的进程紧密结合。第一次科学革命首先为人类心智的开启和思想的解放提供了先导,科学理性的不断壮大促使神权与君权的势力日渐衰弱。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与理性的精神共同开辟了西方通向现代社会的新纪元。伴随西方几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壮大,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三大政治思潮相继产生。这充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亦即有关社会阶级间的斗争引起历史变革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保守主义:复兴、政策主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国内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一种政治思潮,冷战结束后,曾一度陷入低潮.但是,随着小布什政府的上台,新保守主义以更为强劲的势头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国内政治生活和外交防务政策.通过分析新保守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的政策主张,以及它在美国复兴的必然性,有助于重新认识这股政治思潮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中美关系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 0— 90年代 ,科技革命掀起新的高潮 ,整个西方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经济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劳动市场结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都发生了剧烈变动 ,加上 80— 90年代之交 ,苏联东欧剧变、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等都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即由福特主义资本主义时代向后福特主义资本主义时代过渡。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新保守主义正是上层建筑领域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范畴内各种新变化不断适应的结果。新保守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全面渗透 ,引发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危机和劳动社会危机 ,为极右翼政治思潮的泛滥提供了经济、社会土壤 ,尤其是“9·11”事件后 ,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日趋强硬 ,整个西方社会政治钟摆不断向右倾斜  相似文献   

8.
从对“新国家主义”抗争“新自由主义”的分析入手,探讨了统筹国民经济和谐发展的经济法保障问题。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新自由主义”来实现国际扩张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重要竞争武器便是体现“新国家主义”的经济法。一方面,经济法是体现“新国家主义”的重要法律武器;另一方面,经济法主要是通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增量利益关系和非平等主体之间的增量利益关系而成为统筹国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纵观美国外交政策史,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本文通过评析六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美国国内政治思潮与外交政策的互动性,从而为把握未来美国外交政策提供宏观上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既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又是教育变革的世纪。在国际潮流助推和国内现实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澳大利亚以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为指导思想,启动教师教育的市场化和专业标准化改革,并迅速建立起了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但在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戊戌维新政治思潮,是占据19世纪90年代思想领域主导地位的重要潮流。通过探讨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从知识政治学的角度揭示其产生的历史性贡献,从其在维新时期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溯源而引发对近代"公共空间"的思考这三方面的深入分析,进一步认识近代维新政治思潮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从而更为丰富地了解近代维新政治思潮在中国近代政治形态的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从以理论武装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等方面,论述了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必须着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引向深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并存、多变化发展,是中国在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重要文化景观和政治现象。要准确解读这一文化景观和政治现象,必须从理论层面辨析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萌生条件与演进特征,以此帮助人们从思想动态的视角洞悉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物质动因和精神诱因。为有效防止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无序发展和泛滥,以及由此所诱发、导致的思想混乱与价值困惑,还必须从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引领策略,以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进而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中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中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即人格力量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智慧和品格交融的非权力因素即人格力量的影响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入手 ,对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力量的产生和人格力量的作用作一简单的论述 ,以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偏于简单的政治批评。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就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把握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存在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一是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所批判的所谓“实用主义的”写历史的办法,一是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途径。只有正确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社会基础的关系,才能真正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正确地引导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完整的价值形态,儒家政治设计思想对维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表现为积极与消极、时效与缺陷、理想与困境的两面效用,可以说整个封建统治政治秩序的发展、解体过程就是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落实、崩溃过程,而这与儒家在政治设计中关于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运行过程合理性考虑的欠缺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中国传统主流政治思想的先锋,柏拉图是西方古典政治思想的开拓者。本文通过对他们政治思想中的“礼”与“正义”、政治制度的、政治主体以及政治理想的框架性比较,简单概括出他们政治思想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总结了他们对中西政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分析比较陈独秀与胡适等人的不同政治主张,从思想史的层面评析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和理论风格。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三大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具有复杂多面性特点。广大青年作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其政治思想必然受到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引领青年政治思想,不仅需要科学判断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准确把握其发展态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利于国家民族发展原则、遵循青年心理特点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规律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追溯政治观的流变和探讨政治思想的变迁,阐述了政治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秩序的历史,政治思想的变迁史就是重建政治秩序的历史。政治秩序始终是政治思想的主题和逻辑归宿。丰富的政治思想因为政治秩序这个不变的主题和逻辑归宿而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