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作丈的批改了,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到“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这样的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的评改方法已势在必行。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本校作文课题研究,尝试运用新的理念对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生作丈水平的路子,那就是变“教师改”为“学生改”。  相似文献   

2.
[情景概述]习作教学中,老师精批细改,作文本上满是圈圈点点;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习作,并不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我为自己的无效劳动感到苦恼,反思其原因,主要存在着评改方式单一、评改时机滞后、评改主体以教师为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老师改文”。教师是作文评改的主体,一度盛行的“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然后漠视。事实证明,这种“苦行僧”式的传统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评改对象,不参与任何评改活动。正是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辛辛苦苦的精批细改往往是劳而无功,收不到预期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本文将针对此现象,通过《学生互评作文实验》论证学生互评作文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中那种无视学生主体作用、缺乏学生积极参与的作文评改模式,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让教师本身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为了扭转和改善这种状况,文章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的现状及高中学生特点,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高中作文互评互改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中,使作文评改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教语文,批改作文是让教师们感觉比较头疼的。批改不仔细,担心影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精批细改,精力跟不上,一个班几十人,篇篇细批费时费力。事实上,批改的效果又是怎样呢?笔者曾在校内做过小调查:老师批改好的作文发下来时,你是怎么做的?选项分别是:没有看,塞进书包;稍微看一看;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并对照着进行修改。134名学生参与调查,选前两项的有96人,占71.6%。可见,作文批改的投入和效益,成了一架倾斜的天平。教师的劳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习作评改,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呢?笔者以为,应当让孩子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进行自评互改。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中那种无视学生主体作用、缺乏学生积极参与的作文评改模式,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让教师本身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为了扭转和改善这种状况,文章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的现状及高中学生特点,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高中作文互评互改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中,使作文评改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8.
师生互动进行作文评改,一改传统作文评改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实践证明,它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精神、能够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批改学生的作文是他们最繁重的工作之一,“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师生难以走出作文的怪圈。怎样让师生们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作者站在批改的角度,从赏析式的评改、生生互批、教师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一向是学生作文,教师精批细改,付出了繁重劳动,十分辛苦,而学生受益不多。因此对作文批改方法实行改革是当务之急。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作文与教师的评改发生共鸣,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抓住批改这个环节,采用了多种方法评改,讲求实效,让学生多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把作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界目前尚缺乏对研究生英语写作评改模式的研究。基于对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误差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生英语写作评改模式,即"教师简批+学生自改+同桌助改+学生质疑"、"教师速批+面批"、"教师宏观批改+学生微观修改"等模式。研究成果不仅对广大研究生英语教师有效评改研究生英语习作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大中小学外语教师有效评改各类学生的英语写作亦具有可借鉴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步程控作文批改是切实可行的作文批改方法,它包括教师阅批、学生互批、学生自改、老师核批四步。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把作文批改作为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批改的旁观者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对“学生作文老师全批全改”这种传统作文评改方法一针见血地予以批评:“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效果呢?叶老亦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新课标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学生应该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主体,既是写作的主体,也是评改的主体。因此,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是非常重要的。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实践活动,我用了近3年的时间,开展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作文批改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传统的“精批细改”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在师范院校作文批改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造为主旨”的现代理念,探索作文批改方式的新途径,在有序的训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培养其作文教学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作文教学长期存在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 1、学生作文读者少。主体写作、评改意识差。除极个别典型之作外,学生精雕细琢的作文向来只有老师一个读者,教师凭借个人意志掌握着评改的生杀大权。学生普遍产生“为改而写”的错觉.把作文当作被动的负担交卸,因而缺少自评自改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只重分数不重评改,评改的效用得不到发挥。  相似文献   

16.
写作能力是中文系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教学中影响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因素很多,本文从教师如何评改习作的角度入手,首先阐明作文评改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具体提出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四种评改方式,解决教师批改和学生期待心理与现实条件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多元互动式作文评改,是指在教师精心、全面地指导下,学生个人自我评改和同伴互助评改相结合,同学互助评改和全班交流评改相结合,学生评改和家长评改、教师评改相结合的作文评改模式。这种模式既做到精批细改,一题多改,互批自改,评改互赏,还可以做到作文评改迅速及时,极大地缩短了信息的反馈周期,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同时创设和营造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逐步教会了学生自改作文本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批改,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掌握理论、利用范文、订立标准、评改形式的多样化、审美角度等五方面谈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实践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如能恰当地使用,它的好处在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体,并且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改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也是作文讲评的基础,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导、写、改、评”中,教师包揽了其中的三个环节,尤其是批改作文这一环节的工作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而学生往往很少注意教师的评改。这一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即使教师投入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