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Lazear(2000)的绩效薪酬制度分选效应模型,进行了薪酬偏好理论回顾,讨论了分选效应的性质,就大学生薪酬偏好与择业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大学生薪酬偏好及就业意向的调节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往相关文献集中关注绩效薪酬的激励效应,忽略了绩效薪酬的分选效应。基于行为决策理论视角和真实任务实验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规避和外控导向与个体目标绩效薪酬选择均呈负相关;对于目标绩效薪酬,冒险有为型心理特征模式的个体最愿意选择,而保守宿命型心理特征模式的个体最不愿意选择。相对于薪酬陈述的收益框架来说,在损失框架下,被试更可能选择个体目标绩效薪酬;在收益框架下,风险规避与个体目标绩效薪酬选择之间的关系更强,但是薪酬陈述框架对外控导向与个体目标绩效薪酬选择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未能得到实验数据的完全支持。  相似文献   

3.
"旅游+"的兴起,带动了旅游行业在国家层面上新的发展浪潮.选取2010-2015年沪深两市A股的旅游类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季节波动调节下普通员工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加强普通员工薪酬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②季节波动具有弱负向调节效应,但不改变员工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正向关系.③淡季的薪酬激励效应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薪酬不仅具有激励效应,而且具有分选效应.基于316份有效样本的数据分析,发现全面薪酬满意度存在三个不同的员工子群体,即较不满意组、基本满意组和较满意组,且不同子群体的全面薪酬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不同,从而基于个体差异视角揭示了全面薪酬满意度的分选效应.具体而言:在较不满意组,福利满意度、工作生活平衡满意度和绩效与认可满意度对离职倾向呈显著负向影响;在基本满意组,薪酬满意度、绩效与认可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机会满意度对离职倾向呈显著负向影响;在较满意组,职业发展机会满意度对离职倾向呈显著负向影响.此外,工作价值观的个体差异可以部分解释全面薪酬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不同影响.因此,在管理实践中,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员工子群体定制差别化的全面薪酬体系,从而有助于企业形成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其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诸多方面具有重大影响。运用2006—2017年制造行业的国有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企业内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利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了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激励效应的门限水平。研究发现,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这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仅用锦标赛理论或行为理论来解释。另外,在薪酬差距的正向效应范围内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在门限值(32. 216)以下,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更强的激励效应,在门限值以上激励效应减弱。研究结论表明,应当深化国企改革,注重竞争和公平两个要素,科学设置薪酬差距区间,以充分发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正向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企业长期激励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依赖于企业特征、员工特征和激励制度特征,而高新技术企业长期激励制度的效果主要集中在激励效果(激励效应)和员工队伍结构改变(分选效应)两个方面.较系统地梳理了学者围绕高新技术企业长期激励制度特征、员工队伍特征、长期激励制度的机理和效果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薪酬激励效应和分选效应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目前研究成果的相对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2009—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大股东的视角来实证研究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探究大股东控制在高管薪酬激励效果中的协同效应和壕堑效应。研究发现:内部高管比例越大,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小;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大。大股东控制与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关系密切,这说明在高管薪酬激励效果中大股东控制确实具有协同效应和壕堑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高管激励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引入竞争战略,以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在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薪酬激励能够调动高管积极性,并通过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的有效实施来提高企业绩效;但高管更愿意选择通过低成本战略来间接提高企业绩效.差异化战略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低成本战略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表明对高管给予股权激励能够通过差异化战略的有效实施来间接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越商"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和实证研究,统计结果证实企业文化中存在创新导向、目标导向、支持导向和规则导向;企业的薪酬水平、股票期权制度效果均和目标导向、支持导向显著正相关;薪酬水平、短期绩效薪酬的比例也均与创新导向存在较显著的正向关系;能力薪酬则和创新导向、目标导向显著正相关.研究证实了在影响员工自我选择绩效薪酬的企业文化因素中,规则导向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企业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薪酬体系及其效果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一大难点,也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首先,薪酬激励研究的理论基础分为工资理论和激励理论两大类;其次,能力工资、宽带工资和可变薪酬是新薪酬体系形式,有效薪酬体系必须与组织背景相匹配;第三,有关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结论存在争议;第四,薪酬体系与组织匹配研究偏向理论探讨,缺乏实证分析;第五,美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的企业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同时,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需要引进"整体报酬"概念,除薪酬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的非货币形式的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种种迹象表明,高校陡峭型薪酬结构难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建模和系统仿真揭示,高校科研导向下的绩效工资激励具有典型的“倒U”效应,最佳薪酬结构在于保持固定工资与弹性工资比例为7/3左右,才能有效平衡绩效工资的“激励效应”与“挤出效应”。结合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研究发现,由于当前收入水平无法体现其人力资本特性,我国高校薪酬模式正陷入一个制度困境:默认或缺乏对“体外”收入的有效监管造成工资结构倒挂。创建去功利化的高校薪酬制度必须提到国家战略议程,本文认为,与其诉诸巨额成本矫正绩效评价信息扭曲,不如通过强化基础绩效工资的功能和比重以改善薪酬结构,在逐步提高高校薪酬水平的基础上促使薪酬曲线从陡峭型向平缓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高管激励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管薪酬激励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高管股权激励则对此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非国有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要强于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基于此,企业应持续强化责任意识、优化薪酬体系与深化股权监管,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使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企业绩效水平和企业绩效波动性为切入点,实证研究高管层权力、股权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高管层权力增大会显著加大股权薪酬水平和股权薪酬差距;(2)高管层权力对提升企业绩效水平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绩效的波动性;(3)股权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水平及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从高管层权力和股权薪酬差距的综合效应看,两者在提升股权激励绩效水平的同时显著地加大了企业绩效波动性。  相似文献   

14.
以2011—2018年我国深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与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视角.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与绩效的影响存在产权性质上的差异:(1)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创新投入之间均存在正向效应,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2)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带动作用更强;(3)在低分位民营企业中,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带动作用也有所增强;(4)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会抑制薪酬激励对创新投入的带动作用,且在民营企业中抑制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管理者的薪酬是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验证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在对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及其假说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另外研究表明,在较小的持股比例下,高管人员持有的股份比例与公司绩效闻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人员现金薪酬与公司的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完善我国现有的薪酬激励结构的角度,对高管人员薪酬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奖空缺,突破性创新成果很少,而跟踪性、重复性研究成果很多.尽管有高额的绩效奖励,但是仍然达不到预想的激励目标.从绩效薪酬的角度而言,国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过度使用绩效薪酬,虽然生产效率高,但创新水平较低,科研人员绩效薪酬存在很多问题.根据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成果显示,只有通过保证科研人员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并重,同时注重绩效薪酬绝对数量的奖励,关注绩效薪酬强度的合理比例等多项措施,才能保证更多突破性创新成果地产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我国关于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由一人担任(简称“二职合一”)的部署要求,针对“二职合一”尚未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的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锦标赛理论等理论,以薪酬激励这一典型的经济型激励方式为切入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研究发现,董事长(党委书记)薪酬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二职合一”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且主要表现在地方国企和处于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长(党委书记)的性别和学历等背景特征能够显著调节董事长(党委书记)薪酬激励对“二职合一”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并分类推进“二职合一”国有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的薪酬激励,并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薪酬确定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剖析薪酬不公及其分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并存的问题,基于马克思的工资决定理论,从薪酬决定与企业利润、劳动力维持和延续、物价水平以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等多个关系角度,分析了我国社会薪酬不公平问题及其所造成的分选效应。在此基础上,针对"求职难、招人难"现象,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旨在缩小薪酬差距,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结构的和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个体薪酬特征的偏好与组织所提供的薪酬特征之间的匹配程度对薪酬满意产生正向影响.分配规则匹配、薪酬水平匹配、薪酬结构匹配等对薪酬满意各维度影响程度较大,薪酬研究应给予个体差异、个人—组织匹配、分选效应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高管人员薪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薪酬构成及其比例安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统计结果发现:高管人员固定薪酬制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弹性薪酬制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弹性薪酬比例在一定区间时对企业绩效有积极意义,并非弹性薪酬比例越高越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