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期以来,园林学者不能确定明代仪真县"寤园"的主人汪士衡是仪征市历史上的哪个人,更不了解他的家世。考证结果表明,明代仪真县寤园的主人汪士衡是安徽省休宁县上水南村人,是上水南汪氏81世。他就是康熙七年(1668)《仪真县志》记载的汪機,他在崇祯元年(1628)捐款获得了文华殿中书的职位。上水南的汪氏家族是明末仪真县显赫的盐商。汪士楚是汪士衡的本家,是上水南汪氏83世。  相似文献   

2.
梦溪园考     
为纪念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拟重建沈括晚年定居的梦溪园。经缜密考证,本文确认了梦溪园的园址,并据沈括《自志》,描述了梦溪园的园景,对重建梦溪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钱贡的《环翠堂园景图》表现明代戏曲家汪廷讷的园林生活,为明代官员乡间生活提供了图像资料,非常珍贵。此图既反映了吴派高士园林图与商业文化结盟走向名士风流的文化取向,又与董其昌、陈继儒捍卫山林高士独立人格的草堂精神有别,是明末官员家园意识的另一维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苏州怡园园址,有一种说法是此乃明代尚书吴宽“复园”旧址,据说其旁侧小巷名尚书里也缘于吴宽,因中如今翠竹环绕的“玉延亭”就是“复因”中的旧景。实际上,这一说法和关于“玉延亭”的解读都有讹误——吴宽在今怡园附近没有宅园;其“玉延亭”也不在苏州而是在北京;“玉延”所指也不是“翠竹”而是“山药”。  相似文献   

5.
巴金《憩园》自问世以来,它的接受可以分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国后至新时期前、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可以说,对《憩园》的评论几经起伏和波折。对《憩园》的分歧和争议主要表现在主题、人物和线索三方面,新时期以来,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及思维模式的变革丰富了《憩园》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6.
《葵园四种》汇入清末蜚声海内的通家大师王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的《虚受堂文集》、《虚受堂诗存》、《王先谦自定年谱》和《虚受堂书札》四种,木刻刊行于民国十年,是书保存了多种珍贵的史料。光绪四年,清军在左宗棠督率下,克复和阗,光复南疆,可是崇厚却于光绪五年擅自与沙俄签订  相似文献   

7.
当前园本课程开发不仅是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看清园本课程开发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有必要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园本课程开发阶段进行研究。同时,为了研究能够见微知著、小中见大,采用了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王老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揭示,分别是:尝试期、发展期、沉思期,并对其开发之路进行了简单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开发阻力以及提出开发对策,以期为其他众多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发园本课程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8.
《寄园藏稿》是明末清初山西人卫周胤撰写的现存于世的唯一诗作(363首诗),也是一部未刊行的清人手稿。目前,对于卫周胤及其诗稿《寄园藏稿》,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研究。鉴于此,有必要从文献的角度,全面地研究《寄园藏稿》的版本等情况,向学术界揭示一部从未刊行于世的原始状态的诗学文献,以期为清初诗歌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文献资料和前期成果。  相似文献   

9.
"随园故址即大观园"由明义提出后成为一说。对于此说,历来争议不断。探讨"随园说"演变以及随园与曹家的关系,发现随园虽非大观园原址,但早期或曾一度属于曹家。据高斌《固哉草亭集》中的相关作品,江宁织造署在曹家后期已经迁移到小仓山随园西邻小桃园。据时间推算,小桃园江宁织造署正是曹雪芹在南京生活的主要地方。  相似文献   

10.
园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中的重要一支。中唐柳宗元以散句单行的自由文体创作了大量的亭记堂记,为园记这种散文体裁的定型和流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在园记中揭橥、总结了文人园的美学真谛和造园的审美法则,成为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1.
从葭湄园到九峰园——扬州盐商诗人汪玉枢父子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康乾时扬州南园主人汪玉枢为盐商诗人,南园乃是俗称,早期实为汪玉枢之葭湄园,后期为其子汪长馨所建之九峰园.<扬州画舫录>所记汪玉枢五子的字号、排行等均有错误.汪玉枢为韩江雅集中重要成员,汪长馨与当时著名文人多有交往,并请沈德潜、钱陈群、杭世骏、金兆燕为父亲诗集作序,汪氏父子有四人能诗,皆有澹适安雅之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对袁枚《随园诗话》有专论文章,态度激烈,语言犀利,研究专家多斥章学诚为卫道。本文对章批《随园诗话》进行了简略的考察,认为章学诚以《随园诗话》为中心的对袁枚的批评可谓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不是所谓简单的"卫道"也不是空言无依,网人入罪,而是袁枚在《随园诗话》及其著作和个人行为的具体揭示,也是章学诚文学观念的具体展现和"文不空言"的有为之言。  相似文献   

1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课程的基本精神而进行的课程选择、重组与整合而形成的适合幼儿园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本研究选择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构建作为研究内容,以天津市河东区第八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力求从“核心素养”的精髓和内容入手,重点解决建设教学活动资料库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园本课程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要把握核心素养精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立足点,确立3-6岁各年龄段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继而本着“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内涵”的原则确定园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曾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其间以三百金买得隋织造的废弃了的隋园,稍加修葺,改名随园,园址在江宁小仓山下(今江苏南京市北)。袁枚三十九岁辞官以  相似文献   

15.
明代崇祯四年(1631),在仪真县西南部,计成为汪士衡设计、建造了"寤园"。但是"寤园"的名字很快消失了,"寤园"所在的区域存在"西园""荣园""汪园""容园""闵园"等园林的名称。这些名称让学者们十分迷惑。研究表明,这些名称是同一个花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叫法。"寤园"是最初的名字,"西园"是根据这座园林所处位置起的名字,"荣园"是"寤园"进入清朝以后改的名字,"汪园"是根据"寤园"园主汪氏家族姓氏起的名字,"容园"是"荣园"卖给闵氏以后改的名字,"闵园"是根据"容园"园主闵氏家族姓氏起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结构·主题·情感--巴金《憩园》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对巴金小说《憩园》的分析主要是停留在现代知识者反封建的意义上。本文从小说叙述结构出发,指出文本叙述者以三种行为状态来完成叙事,由此导出文本叙述中潜在有明、暗、隐三则故事,它们不仅启示知识者开始反省原先的反封建的启蒙意向,而且它们所分别对应的情感渐增流程也多少暗示出作者思想的某种隐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狮吼记》是汤显祖之友汪廷讷的剧作。汪廷讷,字昌朝,又字无如,号坐隐、无无居士等,安徽休宁人,官至盐运使。其生卒年月不详,明神宗万历年间在世。他一生“耽情诗赋,兼爱填词”,共创作杂剧六种,传奇十四种。其杂剧今存《广陵月》一种,传奇今存《狮吼记》、《投桃记》、《三祝记》、《种玉记》、《彩舟记》、《义烈记》,《天书记》七种。其中唯以喜剧《狮吼记》最为著名。日人青木正儿认为“此记关目甚佳,明清滑稽剧中最为杰出,不容他人追随者。”可是,过去对于《狮吼记》,却很少有人进行研  相似文献   

18.
商盘是乾隆时期浙江会稽(今绍兴)诗人。1724年,商盘受到一代名臣何世璂的赏识,贡入太学。1725年进京,结识朝中显贵,名声大振。1730年,一举登第,中进士,列二甲第24名。在1730—1739年,度过了长达十年的京师翰林生活。期间,有抱负即将施展的欣喜,亦有梦想落空的失意、绝望与反思。这从商盘诗集《质园诗集》三十二卷与书信《质园尺牍》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戏剧《鸟》和英国现代作家奥威尔的小说《兽园》分别通过鸟国和兽园这两个乌托邦的崛起和堕落,对世态人情作了切中要害的嘲讽。虽然在《鸟》中难以找到作者对雅典政治作出预言的依据,但由于《兽园》发表于冷战风云骤起之际,其政治寓意则被无限扩大,甚至被一些西方批评家比成一枚原子弹,旨在摧毁苏联这个“政治目标”。如今冷战已经成为历史,《善国比理应从那种对号入座式文学批评的禁锢之下解脱出来。事实上《鸟》和《兽园》这两篇动物寓言,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境界的眷恋,其中的讽喻都是对人类社会的普遍弊病痛下针砭。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藏"张之洞档案",可以知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二十七年邱菽园与康有为决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主要原因)是张之洞的策反。张之洞通过清朝驻英公使罗丰禄、驻新加坡领事罗忠尧、两广总督陶模对邱菽园进行了劝说的工作。在张之洞通缉与劝说的两手交并使用下,邱菽园选择了纳金免灾的办法,公开登报与康有为决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