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哲学教学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在我们党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引下,在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战略措施中,哲学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哲学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哲学教育存在着“政治化”、“知识化”和“低俗化”几种“非哲学”的施教方式,说明了当下哲学教育要处理好政治性和教育性、哲学教育规范化与哲学学科特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恢复哲学教育的“哲学本性”。解决这一问题要建立哲学教育生活化的范式。其思路是确立哲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建构哲学教育文本与现实生活互动的教育话语,探索面向教育现场的情境化哲学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国内包括我国教育本身的重要历史背景出发 ,剖析邓小平教育思想战略性特征的基本内涵 ,这就是 :针对国内外发展局势 ,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 ;教育要“优先发展”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许崇清一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教育学、教育哲学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他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和教育哲学家。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就较早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教育革命,并把它作为“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一个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又深入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规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也必须的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到攸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战略地位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表明 :一个国家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兴旺发达 ,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江泽民同志关于四个“同样重要”的论述 ,第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经过 5 0多年的发展 ,我国哲学社…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15年来,这一光辉思想指导陪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实现祖国现代化战略目标,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在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工作,作出贡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在我省高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大胆探索,踏实工作,使高教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引言 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科学地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党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战略目标。民族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青海省,少数民族人口16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0%,居住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6%,民族教育更显得举足轻重,因此,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应该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本着这一精神,我们在共和县民族中学的调查中,深深感到我省民族教育的现状与“三个面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4月 2 8日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并特别强调“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这是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导原则和衡量尺度的最新认识和论断 ,不仅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而且必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党治党治国水平的提高 ,从而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邓小平“教育为本”的思想,从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高度,揭示了教育的深刻本质;第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四有”新人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毛泽东关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第三,邓小平教育要“三面向”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主渠道”地位的确立,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历史赋予,是基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本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传播这一思想的教育手段不能是碎片化、感性的和随意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反思“主渠道”在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认识基础,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主渠道”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实事求是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邓小平“三个面向”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12.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他把教育放到美国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体现出鲜明的现实性特征 ,突出地表现在他教育理论建立的哲学基础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等方面。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教育改革 ,推行素质教育 ,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文本为依据,重新审视马克思、思格斯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的理解上,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与恩格斯不同,马克思不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而是从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从对实践的地位、意义的理解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恩格斯与马克思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上的不同视野,对于确立正确的解释学观念、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乃至一般哲学史研究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来说,包括唯物主义的客观实在论;辩证的中国特色论;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论和实事求是的方法论等。  相似文献   

15.
鲁迅早期“立人”思想以“尊个性而张精神”为其内涵 ,标志着鲁迅启蒙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成。宗教观是鲁迅“尊个性而张精神”内涵的延伸和发展。崇尚科学但又不偏废宗教 ,是鲁迅“立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体论上鲁迅认定宗教乃“形上之需求” ,在价值论上他又主张“信之失当 ,而嘲之则大惑”和“迷信可存 ,伪士当去”这样理性而又惊世骇俗的观点 ,这对于当今“沉于物 ,溺于德”的社会现实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哲学的发展和哲学流派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哲学主流让位于分析哲学,教育哲学也由此发展出分析教育哲学。维特根斯坦作为对分析哲学具有强烈影响的哲学家,其后期哲学观点也促成了教育观念的革新。首先,他的后期哲学转向的动因与其作为教师的经历相关,他的哲学被视为现代性个体自我追寻的教育手段,哲学治疗的目的是重塑自我;其次,《哲学研究》中的关键概念——语言游戏、遵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都展示出他的儿童教学的实践;再次,新的哲学观反映出,教育实践应植根于所处的生活形式,促成新的生活方式的重建。进而,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和教育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石,具有突出的实践属性、批判属性和发展属性;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其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其价值目标,具有解放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文化功用。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再次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点,认为教育具有二重属性的本质,依据我国教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借鉴国内外有关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材料,分析了教育的功能、教育产业的特点以及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加快发展教育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从宏观上揭示了人的发展阶段性特征及规律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在于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应与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现阶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超越人以物为基础的阶段性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批判继承 ,又要对发达资本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批判借鉴 ,更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坚持创新 ,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利 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根据我国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探讨和解决了一系列宏观教育问题。因此,邓小平 教育理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讲,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灵活运用和积极发展的结果,它对我国教育理论 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