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正当世界各国人民陆续举行庆典之时,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竟冒天下之大不韪,于4月5日公布了经文部科学省最终审定的《新历史教科书》。这本由“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撰、扶桑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以皇国史观为指导,肆无忌惮地美化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明目张胆地篡改历史事实,为军国主义的血腥罪行翻案:把1931年9月18日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起因,歪曲为“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中国人的排日运动也加剧了,妨害(南满铁道)列车和伤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把1937年7月7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说成…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从1914年至1945年间,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向中国东北疯狂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不仅给中国人民,同时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罪恶之昭彰,已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然而,日本国内少数右翼分子和反动学者,仍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上,以维护所谓的"国家主义"和"民族尊严"为名,不断掀起"重新认识历史"的反动思潮,公然篡改罪恶的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鸣冤叫屈.大肆渲染日本移民对中国东北的"开发"、"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为移民侵略歌功颂德.歪曲历史,混淆是非,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暴行的铁证 ,但时至今日 ,日本右翼分子不承认历史上曾经有过对华的侵略罪行。《拉贝日记》以日本同盟国人和异国友人的角度 ,客观公正地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 ,有力地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罄竹难书的罪行和对人类文明的亵渎。现实告诉我们 ,今天的日本并没有从侵华战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种种迹象表明 ,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中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 ,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卢沟桥事变距今已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可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人在歪曲历史,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辩护,为战争罪犯翻案,甚至公然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放第一枪”等等。历史事实岂容篡改。本文将通过卢沟桥事变前后历史事实的考察及其爆发原因的分析,寻求科学的正确结论,这对于吸取历史教训,发展中日友谊将是十分有益的。卢沟桥在北平西南约十五公里处,位于平汉线上,横垮永定河。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部省借修订教科书,篡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引起了扬州人民极大的愤慨。最近我们调查了日本侵略军在湾头乡的暴行,兹实录如下: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三日,日寇的侵略魔爪伸进了我国历史文化古城扬州,从第二天起,就在湾头乡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十四、十五两日,日寇分成小股到万福挢附近各村庄残害中国人民。在管陈庄,日军开枪打死了陈金荣、陈元庆,刺死了吴廷安。在廖庄,日军枪杀了廖怀陶。尤德荣被推下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战争.奴化教育是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的殖民教育,是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殖民侵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统治、军事镇压和经济侵略而采取的侵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所谓军国主义,就是以军备和对外侵略为国家的最高目的,一切政策都服从这一目的”。日本军国主义以军部为核心的军阀集团所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其对内竭力灌输侵略思想,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则以军事侵略的高压手段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在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和凶残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惨痛记忆,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覆灭的过程都伴随着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演变过程,总结其历史教训,对于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树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信念,显然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日。在中国及东南亚战场上,中国人民和东南亚人民经过了8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日本政府为什么会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呢?因为:首先,日本是一个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本身就具有侵略性;其次,日本国内资源贫乏,为摆脱经济危机等因素,需要转嫁危机对它的影响。但这些最终还得由日本政府做出侵略决策,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就是日本政府内部政党和军部之间争权夺利斗争逐渐激化,最终军部战胜政党,形成军国主义内阁,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而制定侵华方针的结果。 那么,日本法西斯的心脏即军国主义内阁是如何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有识之士和部分官兵所掀起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的反战运动,是一支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抗日力量,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文章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全面公正地评价了日人反战运动发生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4月 ,日本“新教科书编撰会”的《新历史教科书》通过了日本文部省的审定 ,激起曾经饱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该教科书随心所欲地涂改历史、美化侵略 ,企图通过所谓的民族精神的教育 ,来重新建立军国主义的野心。该教科书的诞生和出笼 ,既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又折射出了日本近年来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的残余一直妄图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近年来,他们更加活跃,变本加厉地为军国主义歌功颂德,为日本侵略亚洲和中国的历史翻案。他们极端荒谬的言论、极其猖凝的行为,严重伤害了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争嚣张,必将威胁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必须对此高度警惕。本文通过对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活动作一历史的考察,分析了右翼势力在日本不断猖獗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当日本人民与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日益发展之际,日本国内一些人却公然与时代的进步潮流背道而驰,一再通过编写“历史教科书”,歪曲、篡改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亚太地区各国的侵略史实,美化日本侵略者,伤害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事后,他们又以所谓编写此类教科书是日本的“内政”问题和“别无其它意图”为由,拒绝接受批评。诚然,编写什么样的教科书完全是日本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日本帝国主义是迟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而崛起的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侵略野性的世界列强之一。它以东方霸主的架式,对古老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虎视眈眈,视为脍灸。自“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它的侵华政策和策略虽然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试就这个阶段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进行剖析,以戳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14.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军事侵略。从“济南惨案”到“九·一八”事变 ,都是源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 ,都是日本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步骤。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济南惨案”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前奏和开始  相似文献   

15.
60年前,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英勇奋斗,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彻底胜利。这一饱含中国人民耻辱与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的事件应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心中。了解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正确地对待现实。因此,纪念“七·七”事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宫崎滔天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为人熟知的人物。当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亚州主义的侵华政策之时,宫崎滔天却同情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人们会问:宫崎滔天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思想反复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坚持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立场?日本有的学者认为滔天对中国革命有时表现出“狂热”,有时有“挫折感”,是因为他是“一意行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靖国神社与"历史教科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靖国神社始建于 186 9年。它是天皇制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这里供奉着 2 4 0多万名日本对外侵略战略中死亡官兵的“灵牌”。参拜靖国神社和篡改历史是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 ,为复活军国主义招魂的蠢动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有必要回顾一下中日关系史上最惨淡的一页。一、中日战争的性质 1、从历史事实出发,必须首先承认中日战争的这一前提,即:这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行的决死的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早在1916年,他们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企图就已具雏形。他们还把一部世界历史说成是最初是“地中海时代”,即拉丁民族企  相似文献   

19.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移民侵略与其军事侵略形影相随 ,同步升级 ;作为日本七大国策之一的“二十年百万户”移民侵略计划 ,使我国东北 80 %以上的耕地被掠夺。一部移民侵略史 ,足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殖民有功”的谎言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华时期,为了彻底地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日决心与意志,日本侵略者在对中国进行残暴的军事占领、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在文化上进行野蛮的侵略。这一时期沦陷区文化最突出表现在奴化教育上。奴化教育具有奴化性、利用孔孟之道推行、突出职业教育、隐蔽性的特点。对奴化教育罪恶特点的揭露,分析其带给中国人民的严重危害和影响,从而昭示日本侵华时期奴化教育的狰狞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