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与幻,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重要的艺术审美标准,尤其在中国古代的艺术和文学里,它们水乳交融,筋脉相通,血肉相连。中国古代的诗人娴熟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诗词产生了令人着迷的艺术效果,感染并激励着读者和探究其奇妙的研究者,欣赏并探究虚实艺术的曼妙。《大学语文》中所选的诗歌,大多也是虚实交织、虚实融合的佳作。探究欣赏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可谓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虚和实,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诗词的虚实艺术表现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比如语言的虚实、意象的虚实、修辞的虚实、结构的虚实、形神的虚实、情景的虚实、意境的虚实、风格的虚实以及创作方法的虚实等等。其中,语言文字的虚实是最基本的一个层次,然而它却常常被论者所忽略。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作一些研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对微型小说创作中运用虚与实、藏与露所产生的积极的审美效果进行了剖析。指出,利用虚实、藏露手法,可以有效地拓展微型小说的艺术容量,促生含蓄多样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在虚实观的审美范畴下,我们可以将大足石刻呈现出来的虚实手法看作是中国石窟一种常用的艺术语言.由虚实观构建的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中国石窟,正是"技近乎道"的具体体现,而这一美学追求的至高境界从本质而言正是道家至高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舍一思想,这正是一种中国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5.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美学理论,“虚实”说根植于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技巧,“虚实”说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讲究“虚”与“实”的妙用,以实写虚,虚出灵韵;化虚为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境界全出,这是中国古代诗人所追求的虚实结合的三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和文学艺术突出追求的意境,孕育于华夏民族渊深莫测的思想文化,意境的生成必有运筹得宜的艺术时空、虚实相生的形象体系和弥漫无际的主体情韵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虚实相生。尽管虚与实有着多种不同的含义,但追根溯源,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虚实论主要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因此,犹若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艺术具有一种古典的主体间性,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性质。其深刻的文化意涵表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从宗白华先生提出"虚实结合"是中国艺术的"特点"以来,迄今似乎还没有人提出新的"特点"。宗白华的"虚实结合"特点的观点还不足以成为中国艺术的"共性",有再探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学中“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是“虚实相生”产生的哲学基础。“虚实相生”突破艺术的物质手段对于丰富复杂的生活的表现的局限 ,有形空间蕴涵无限的追求。意境的形成是诸种艺术因素虚实相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虚实相生”是中国文艺美学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比较而显示的最重要特色之一。在艺术意境创造中,它既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也是最基本的艺术方法。虚实相生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的哲学与文化心理之中,因而也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造实践。无论是建筑,是画,是书,是舞,是乐,还是诗,都离不开这一美学法则。“虚实相生”的美学法则具体运用于艺术创作之中,构成了意境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构成了它的“不尽之意”,构成了它的全部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出发,分析它在当代插花艺术的审美体现。就插花的发展来看,自然和谐、意境深远的插花设计风格成为一种必然。当代插花艺术设计应遵循这种必然的设计理念,从而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产生出余意不尽的插花艺术设计,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插花艺术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特点。中国电影艺术家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论,运用于电影视听时空艺术的创造上,追求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美学风格,为观众营造出既符合民族审美心理,同时又充分体现中国艺术哲学精神的影像之境。  相似文献   

13.
新美学氛围中的中国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中国传统美学中注重虚实相生的艺术精神;认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使之反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出在当代新美学的语境之下,中国传统美学理应得以发扬光大,不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4.
"武打小说"有质朴写法、虚幻写法、虚实结合三派写法.质朴写法与书场说书有紧密联系;虚幻写法主要是文人自由创作的产物,过分虚幻本质上违反中国武侠文学的文类规定性.虚实结合的写法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适应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其中虚实关系、虚实尺度的把握至今仍是难点.  相似文献   

15.
虚实关系是国画写意技法的关键所在,能够反映出画家对绘画本体意识及综合能力。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以虚实处理方法来寻求艺术的表达形式,成为我们研习写意画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虚实关系在传统构图中的体现,就传统绘画重视虚实关系的原因,重新认识近代写意画中的虚实问题来阐述国画写意中的虚实关系。  相似文献   

16.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仍显现出无穷的魅力,然而与古代艺术相比,今天的设计更多的是过度推崇视觉冲击力及工业化的表现特征,只取其形而未传其神。针对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这种普遍现象,从具体表现形式、意境审美和创作精神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批判,提出当代设计艺术应从传统文化当中的文化意蕴、艺术精神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借鉴其精髓,并与当代设计文化水乳交融、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17.
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贯串于我国各门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之中,而不同门类的艺术对此又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表现。中国古典艺术门类繁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论及,本文拟从诗歌、戏剧、书法、绘画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比较。 一、诗之虚实(一)“化景物为情思” 范晞文说:诗“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对床夜语》) 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性,就在于融虚实于一体,化景物为情思。  相似文献   

18.
戏曲程式从对生活形象的提炼开始,到"有意味的形式"的形成,乃至走向中国艺术共通的虚实相生、飞舞生动的最高境界,有着自己独特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虚实兵略研究盛奇秀我国在冷兵器时代形成的军事谋略体系,叫做古典兵略。虚实是古典兵略中的一对重要范畴。虚实兵略由兵经《孙子》奠定起基础,又为《孙子》以后的兵略家所发挥。本文对虚实兵略的研究,将从虚实的含义、虚实兵略的原则、虚实兵略与奇正兵略的关系三个方...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而又难度大的部分。从诗歌文体的韵律、句式、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之金陵判词的艺术特色,针对杨宪益与霍克斯两种英译文,比较研究了两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及艺术成就。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和汉英对比研究,说明了译者如何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文语言的特点,采取增补、转换、虚实文化等翻译,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形美、音美、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