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习得中的性别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理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了女性擅长学习语言的原因。首先,女性的左脑优势使女性发音清晰流畅,言语能力发展较快,较强的语音听觉也为女性学习语言打下了物质基础。其次,作者从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作用、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以及女性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剖析了对目的语的态度、对语言标准形式的倾向以及话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阐述了女性学习语言的优势。最后,作者强调,性别差异只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变量。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它与其他因素一起,决定着语言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女性写作、女人腔、符号学等理论,强调语言与女性身体、本能、非理性之间的联系,突出语言在性别主体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意图通过身体写作的革命性语言实践,颠覆父权制历史文化传统,赋予女性身体以性别政治的功能,对语言的认识开始由工具论逐渐转向本体论,完成了女性主义批评的语言学转向,在语言理论的深化及批评的学理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的语言风格逐渐开始被注意。女性在使用语言时会不自觉地考虑到社会已经赋予她们的身份、地位、模式,从而形成某种言语风格。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总结女性语言的特点,在参考当今女性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女性语言特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女性语言特点及其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性别差异这一现象,具体分析女性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具体而言,女性语言在语言结构的语音、词汇和句法3个层面以及语言结构外的语言策略、语言目的、话语量和话题等方面表现出区别于男性语言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蕴涵着女性特殊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规范与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以言语行为理论和女性语言特色研究为依据,结合塞尔对言外行为的五大分类,分析了作为英语语言材料的艾伦的话语和作为汉语语言材料的曼桢的话语,总结女性语言特色,检验了有关女性语言特色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英汉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女性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方面都曾受到过不平等的待遇,而语言的选择又反映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及思想意识。据此,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在语言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英语作为世界性的及国际化的语言,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本文通过构词、词汇、语义以及语言文化等方面对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70年代以来在德语国家的语言学研究中新兴起来的一个分支──女性语言学,并结合作者的母语汉语,对女性语言的特征,女性的言语态度、言语行为以及女性在语言中得到的表现和受到的待遇,作了对比分析.文章指出,女性在语言中受到忽视、轻视和歧视固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渊源,难以轻易加以改变,但提出问题以引起注意,却是语言工作者、特别是语言教学。作者的当然任务.外语教师更应对这一问题表现出足够的敏感,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避免在无意识状态下助长性别不平等在语言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女性领导社会文明的新潮流,女性语言也将领导语言现代化的新潮流。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里的作用正日益增强;女性在语言上的一些特点,也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但迄今为止,人们还很少注意研究发挥女性语言的特点,去推动社会语言规范化工作。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女性语言优势的分析,去探讨“推普”的新途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语言研究者对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就已经开始重视,并从语言的内部结构语音、词汇方面开始研究其展示出的歧视现象,同时分析了其原因。基于隐喻的视角,结合英语、汉语及维吾尔语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隐喻的使用者们将女性比作植物、食物及动物,把女性同邪恶以及不雅观的事物相关联,这对构建性别和谐语言具有消极的作用。英语、汉语及维吾尔语中隐喻的性别歧视语言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低下,也让我们了解到人们产生性别歧视的认知因素,这对了解性别文化有一定的意义。基于这些笔者分析了产生性别歧视语言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去除语言性别歧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据分析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针对女性的歧视性语言,可将其分为物化售卖女性、差异女性和标签或矮化女性,比较以及考察国内排名靠前女性网站刊载的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了传媒对女性形象带有歧视性的塑造.认为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针对女性的歧视性语言原因主要是文化影响、社会影响和媒介渲染.消除这种隐蔽的不公正的歧视现象是今后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谈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性主义翻译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与贬斥。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原文进行干预与矫正,从而改写女性柔弱、次等的身份,努力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2.
运用社会语言学对女性语言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与女性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区别的。作者运用社会语言学对女性语言中所表现出的语言学特征作了一个扼要的描述,以弄清什么因素在女性语言的发展变化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性别研究中的缺陷论、支配论和差异论的两性对立本质主义观忽略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社会建构论则强调性别和性别关系在语言、社会实践和社会身份中的表现,认为性别和如阶层、种族等其他因素交集,是多层面的和变化的。在语言和性别研究中,社会建构论关注性别身份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语言建构,将语言、文本或各种形式的语言产出看作是性别建构的主要场所,并对“女性语言优势”观和黑人女性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社会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分析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 :( 1 )忽视女性的存在 ;( 2 )把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 ;( 3 )贬低女性。然后从社会分工、社会文化、社会心理三方面来分析造成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最后说明要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不能只靠人为地对语言本身进行改变 ,而主要应该靠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其语言创造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与修辞方式,是女性小说写作成为可能的关键所在。笔者就此分三个阶段阐述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演变:嵌入男性词语世界并力图取得认同;与男性词语世界进行"破开",专注于女性自我的语言建构;回归词语世界本身,重新审视两性的现实与经验世界。梳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递嬗演进,有助于深刻把握当代女性小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性别与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从描述女性的语言视角出发,在词汇、姓名、语义等方面对俄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就会发现:俄汉词汇系统中名词和代词的构词机制充分体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尽管俄汉姓名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在其中仍隐含着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汉语中的贬义女性词汇和俄语女性词汇的语义减损现象都反映出俄汉文化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7.
论《紫颜色》颠覆父权话语以重建女性主体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在经历了失败的交流、沉默的忍受之后,如何依靠女性朋友的帮助,从那些企图迫害她、压制她的声音的男人那里夺回了自己的语言,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最终找到了知音的过程.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才能颠覆父权话语,发现新的自我,重建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女性在言语交际中大量使用委婉语,委婉语的运用成为女性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社会习俗规范要求女性按照性别角色说话,因此女性语言表现出礼貌性和曲折性的语用特征。女性如此青睐委婉语是因为委婉语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避俗、自我展示、礼貌的功能及自我保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同时,语言文字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社会人生百态。从女性视角出发,以《说文解字》"女"部字和英语语言中部分词汇为例,分析汉英语言文字、词汇中所蕴含的女性文化印迹,反映出中外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性别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男性和女性在语言特征上表现差异。以社会语言学为视角,探讨男女语言差 异产生的根源,分析男性与女性在语调、语义、句法、话语量和语题应答等方面的不同,帮助人们意识到语言现象的复杂性,提 高语言研究的科学性,促进男女性之间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