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来、句末语助也。《孟子》:‘盍归乎来’,《庄子·人间世篇》:‘尝以语我来’,又:‘其有以语我来’,来字皆语助。”是其确证。  相似文献   

2.
包含《楚辞》在内的"楚歌"和《诗经》、《汉乐府》都是可以入乐的作品。从音乐的角度而言,《楚辞》里的"兮""些""只"等语助词是不可改动的,"七言诗脱胎于楚歌‘兮’字句"的说法还值得商榷。七言诗应是包括"楚歌"在内的汉代歌谣自身演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在文本上对"兮""些""只"等语助词的简单改动。  相似文献   

3.
一《楚辞》的句式与《诗经》有明显的区别,游国恩先生把这种句式的特点归纳为“长言短咏,托体兮猗。”后世一般把用这种句式写的诗称为“骚体”诗。在探讨这种句式的渊源时,游先生首先注意到《诗经》,他把《诗经》中“在句尾或句中一律用一个助词——‘兮’字”的诗  相似文献   

4.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通解]女媭:王逸《章句》注说:“女媭(X(?))、屈原姊也.”许慎《说文》:“媭,女字也.贾侍中(逵)说,楚人谓姊为媭.”可从.按《诗经正义》引《周易》郑玄注:“屈原之妹名女媭.”周拱辰《离骚拾细》说:“媭,乃女巫之称.”汪瑗《楚辞集解》说:“媭者,贱妾之称.”陈远新《屈子说志》说:媭,侍女也.”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女媭为“女伴.”以上诸说皆可参考,而可疑.首先应肯定《离骚》是  相似文献   

5.
《诗经》的篇什中包含“其”的有很多,风、雅、颂中的篇幅皆有,总计“其”字出现了542次。由于“其”字在十五国风中的出现频率为最高,共出现了230次,这对研究《诗经》中“其”字复杂的用法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诗经·国风》中“其”字作代词、副词、语助词等用法。  相似文献   

6.
《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逸注,“纷,盛貌”,历代治《楚辞》者无异辞。王夫之变言之曰:“纷,不一之谓也”;姜亮夫先生《屈原赋校注》亦伸之曰:“纷,纷然美盛也”,实际上仍未脱旧说的樊篱。在屈赋与《九歌》中,纷字有三种用法:一是单独用于句首,如《离骚》:“纷独有此姱节”,《九歌》:“纷吾乘兮玄云”。二是与其他词组合而置于句首,以状事物,如《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九歌》: “纷总总兮九州”,此是与叠音词组合;《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此是与助词组合,与“温其如玉”(《小雅·小戎》)、“烂其盈门” (《大·韩奕》)同例,即“纷然”之意。三是置于句中,如《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凤皇纷其承旅”,《涉江》:“霰雪纷其无垠”,《九歌》:“五音纷兮繁会”,“流澌纷兮将下来”,此与第二种用法同,也是与同义词或助词(按:兮也是助词,可释为其、之等字。闻一多、郭绍虞俱有此说。)组合,以状事物。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众多的各类句尾语气词究竟是原诗中固有的。还是被后人所掺人的?本文从“歌的本质是抒情的,句子末尾加语气词是原始诗歌的主要形式”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分析了《诗经》、先秦民谣逸诗和《楚辞》利用句尾语气词以构成歌辞的节奏和拖腔的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句末带语气词的歌辞形式,是从《诗经》到《楚辞》整个先秦时期诗歌独具的语言特征,而这种特征正是上述原始诗歌主要形式的一种残迹。据此,本文认为:《诗经》中大量句尾语气词是原诗所固有的,所谓“掺入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8.
一、肇“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王逸注:“肇,始也,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锡我以美善之名也。”(《楚辞章句》)后来注家多承其说,释“肇”为“始”义。又近人闻一多、陈直据刘向《九叹·离世篇》:“兆出名曰正则兮,卦发字曰灵均”语,谓“正则”、“灵均”之名字因卜兆而得,兆、肇音同通用,《离骚》之“肇”即《九叹》之“兆”(闻说详参《离骚解诂》,陈说详参《楚辞拾遗》)。  相似文献   

9.
根据金文,楚国和秦国都出自高阳,因此互相支持,又臣服于周。而楚早期在炎黄之战时,散居各地,主要分成三部分,所以称为三楚。楚辞文化,主要来自中原,所以在《天问》中由夏商周至楚国一路写下来。楚辞中的人物、鬼神也基本和周代一致,如《惜颂》中说的五帝、六神等。楚辞也不单单写楚国,如《九歌》中的冀州、东皇太一等等。楚国和周一直往来密切。过去,我们为了强调楚辞的个性,把“兮”说成楚语。实际上,《诗经》中有将近四十首诗出现“兮”,皆表示不良情绪。后来的墓志铭中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首先看到中华文明一体化,再了解差异性,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诗经》中,除了作动词“发言”及作名词“语言”讲的“言”字之外,还有一百零四个“言”宇,都是语法上所谓“文言虚字”。这些虚字“言”,散见于一百句中,其中有四句各镶嵌两字。后代的经学家、训诂专家、及语法学者,或把这些“言”字当人称代词“我”解释,又把它当名词“言语”和“策命”解释。或说“言”是语词,等于“云”。或说是助词,等于“兮”。或说“言字用作词头,放在动词的前面。”并说“词头不是一个词,它只是词的构成部分,其本身没有词汇的意义”。但是,我们根据汉语语言事实来考察,在《诗经》里作为虚字用的“言”,都应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诗经》、《楚辞》中所表现出来的山水审美意识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可以发现 :《诗经》多以山水景物作比兴之背景材料 ,景真实而语简朴 ;《楚辞》比兴的背景材料更为丰富 ,景多虚而词尚丽。《诗经》多以“水”象征绵绵愁绪和渲染情绪与气氛 ,情景交融者较少 ;《楚辞》山水景物描写多呈感伤性色彩 ,且每每以自然山水历程之艰险象征人世道路之艰难 ,情景交融者甚多。《诗经》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敬畏山水自然之神到以山水为比兴材料及愉悦对象的变化过程 ;《楚辞》从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山水等自然神的亲和感和热爱感。较之《诗经》 ,《楚辞》的山水审美意识更强了 ,山水审美的自觉性更高了 ,诗歌艺术境界更宽了 ,为迎接山水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较为丰富而宝贵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伐檀》“取”字当读“聚”《诗经·魏风·伐擅》指斥剥削阶级不劳而获,云其“不稼不搞”,“胡取一百厚兮”、“胡取未三情兮”、“胡取禾三百目兮”。取,古今说者皆读如字,末畅诗旨。如云剥削阶级掠夺农奴劳动果实为“取未”,则迹近轻描淡写,与通篇讥刺口吻不谐。今案“取”当读聚敛之“聚”。上古取读清母侯部,聚读从母侯部,清从旁纽,侯部叠韵,二字音近相通。如《周易·苹卦》家传“聚以正也”,释文曰“苟作、取以正’”;《汉书·五行志广内取兹谓禽”,师古往日“取,如《礼记》‘聚席’之聚”。聚字有聚敛之义,如《论…  相似文献   

13.
《尧典》《皋铁谟》《甘誓》分别有5、12、3个“予”字,一般都解作第一人称代词,本文认为可作语气助词解。  相似文献   

14.
拙作《也论“伤心碧”》曾载于本刊1985年第2期上。现补一例证: 《楚辞·招魂》的末尾两句是“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又举另一说:“或日荡春心。荡,涤也。言春时泽平,望远可以涤荡愁思之心也。”从“或日”来看,伤春心,就是荡春心,伤与荡同义。但它作涤荡解释,不免偏离原意。远望千里而令春心摇荡,这才是确解。目极千里,怎么可以“涤荡愁思之心”呢?基调是悲愁的,“魂兮归来哀江南”,愁情婉转,哪有  相似文献   

15.
《诗经》里“之”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三百零五首诗歌里,共出现了一千零三十九次。一个“之”字在一本诗歌集子里出现这样多次,这在古今任何诗歌集子里都是罕见的。《诗经》里的“之”字不仅使用得多,而且用法相当复杂。从词性上看“之”字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和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它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并能同其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词结构在句子里充当状语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阮籍的《咏怀诗》和《诗经》、《楚辞》之间的渊源关系,认为《咏怀诗》继承了《诗经》、《楚辞》的讽刺精神,发展了《楚辞》的象征艺术,同时也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7.
《离骚》云:“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又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又云:“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脩”一词,《离骚》中凡三见。王逸注谓:“灵,神也;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谕君。”(《楚辞章句》)朱熹的说法同王逸基本相似:“灵脩,言其有明智而善修饰,盖妇悦其夫之称,亦耗词以寓意于君也。”(《楚辞集注》)清代楚辞研究者亦认为:“灵,善也;脩,长也。称君为灵脩者,祝其所为善而国祚长也。”(王夫之:《楚辞通释》)“灵脩者,大夫颂其君之词,即借以为称其君之词。”(王邦采:《离骚汇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2012,(5):63-66
题记:《诗经》中相传为舜所作的南风歌结尾唱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和熏之时,足可解民忧、民愁的南风兮,民众对此有如此强烈虔诚殷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爱读《诗经》和《楚辞》,曾经抄录、熟诵、引用和评论。“诗言志”、讽喻、风雅、比兴以及《楚辞》的积极浪漫主义,都对毛泽东诗词创作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楚辞》的形式特点,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它的句式中大量运用“兮”和“些”,其中“些”字只为《楚辞》所特有。《招魂》因“些”的通篇使用,而被称为“楚些”。“楚些”又因所具有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泛指《楚辞》。其实,《楚辞》中的“些”字,主要集中于《招魂》的的第二、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仅最后用,第四部分属于“乱” (歌曲的高潮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