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其中“金”这一元素贯穿了龚琳达大半生,成为人物特有的标志.“金”既是五行之一,又是贵重金属,影射龚琳达的性格与命运:无“金”的经济地位和五行缺“金”的命运使龚琳达沦为洪家任意摆布的奴隶;重获自由和自我后,龚琳达信仰“金”所代表的财富稳定与五行平衡,最终收获了自我认同和安全感,摆脱被动人生,成为命运的主宰者.从中可见“金”文化对龚琳达的指引作用和龚琳达对中国文化的坚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山水画的审美功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山水画的意境创构等三个方面对郭熙《林泉高致》的美学思想作了论述。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山水画的审美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追求和高雅之趣,给人以审美享受。关于山水画的艺术创作,《林泉高致》强调画家对自然山水进行深入观察和直接的审美观照,强调画家的艺术修养,强调创作的审美心境,并把审美意象的创造提到了重要地位。《林泉高致》在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山水画的“境界”(即今之“意境”)这一美学概念,在我国山水画美学思想的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引入龚帕斯曲线方程这一预测函数对地基沉降量进行预测,通过5个工程实例的预测表明,该方法从线形上和预测结果上与实际较为吻合,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龚贤是清初的著名画家,以山水著称,被推为“金陵八家”之首;也是成就卓异的诗人,所作富于反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但诗名为画名所掩。他的诗集长期湮没,极少流传,前些年,《龚半千手写诗稿》和《草香堂集》抄本先后发现,才渐为人所知。龚贤无专传流传,生平事迹不详。地方志中的记载,极其简略。因而,一般只知道,他原籍昆山,流寓金陵,未曾出仕,在清凉山下建半亩园以居。他的《半亩园》  相似文献   

5.
本文意在探讨伍蠡甫先生的绘画艺术以及西方美学、中国画论对其画风的影响。伍先生的绘画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这是他认真学习传统技法,研究中国画论,打基础的时期,其画偏重传统风格。第二时期自40年代初至"文革"时期,其绘画及绘画理论偏重于革新一路。他将西方美学与中国画论,东西方民族审美差异作比较,欲寻找拯救古老中国山水画的良方而倡导将现代事物搬进山水画。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他对前一时期的绘画作了反思。追求线条的拙朴简古,意境的静穆幽深之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李唐绘画作了研究。其一,从山水、人物、画牛等三方面对李后的绘画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画风之渊源、演变和发展。其二,评述了李唐在中国古代画史上的地位。李唐创立的“水墨苍劲”之“大斧劈皴”山水画,不仅确立了他在南宋山水画坛的“首席”地位,同时影响深远,成为中外山水画史上开宗立派的一代祖师;李唐以历史故事为题材之人物画,开拓了宋代人物画之新的表现内涵,增强了表现力度,同时在表现技法上也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境。其三,对李唐现存画迹进行了考索。  相似文献   

7.
也论黄宾虹的"道咸中兴"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道、咸时期的书法、篆刻成就虽对花鸟画影响较大,但黄宾虹所倡的山水画因“金石学发明”而中兴之说,则可思而不可泥。有论者支持“道咸中兴”说,并提出了三个理论要点,其中对黄氏的民学观,道咸经世实学,公羊学与画学中兴的见解,均有可商之处。黄宾虹之所以坚持此论,当出于四个原因:是对“五四”否定文人画的思潮而发,且具有总结此后“美术革命”经验教训的意义;源于“国粹”意识,是对绘画民族性的体认;是黄氏植根绘画史实,糅合多种地方文化的观念之体现;寄寓了借古开今、立足创造的意愿。不是道、咸金石学家,而只是黄宾虹,才真正超迈古人,实现了山水画的中兴。  相似文献   

8.
龚永新教授长期致力于茶文化产业理论的体系构建与思想阐发,指导三峡区域茶叶企业的发展.其新著《中国茶产业发展新论》一书,从茶文化角度审视茶产业,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诠释,建立起以茶文化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析体系,填补了目前文化大发展背景下茶文化产业理论专著的空白,具有引领茶文化产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重要著作,彰显了山水画本体价值和功能。郭熙提出的“林泉之心”既溯源于老庄“游”的美学思想,也受到唐代“中隐”理论的影响。郭熙在“游”的思想基础上推扩为“游目”的审美观照方式,并且最终将“游之所向”物化为具有整合、凝炼意境功能的“三远”理法,从而使之成为山水画论与山水画创作的审美范式与规则。  相似文献   

10.
点与线是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构成元素。在古人总结出的十几种皴法中,大体也就分为点状皴与线状皴两大类。考察一下中国山水画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上千年来不断涌现出的各种流派与大师,其风格之形成就在于对点、线的不同审美处理而呈现出最基本的视觉特征。或者说,是由于点、线在不同时代(或个人)所蕴含的观念不尽相同,点、线在画中的功用不同,这就导致了风格上的差异。点、线在山水画风格上的形态呈现与功能演变,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大致体现在三个阶段。一、隋、唐及此前时期作为构成元素的专门称谓,“点”、“线”…  相似文献   

11.
回纹与共工     
回形纹是古今中外装饰图案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最初应源于旋涡纹,具有延绵不断、亘古不变的含义。共工是中国古代的水官和传说中水患的祸首,其角色的转变应该和尧舜时期共工的名字康回有关。远古时期的水崇拜是回纹流行和中国关于共工的诸多传说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明隆庆后期发生的“俺答封贡”,是中国古代边疆史和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解决该事件的主持者和决策人问题上,许多学者均认定是张居正,然而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从解决该事件的决策者所处的政治地位、在封贡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明清历史文献的记载等方面来考察,其主持者和决策人是高拱,而不是张居正。高拱主导了“俺答封贡”事件的全过程,他是解决该事件的真正决策者。  相似文献   

13.
范公堤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公堤是宋代范仲淹建议并主持修建的捍海大堤.在唐朝以前,此带为一道岸外砂堤;唐代李承在古砂堤基础上修筑了常丰堰;宋代范公堤修成,其后海堤又经多次修筑,形成了一道北起庙湾,南至吕四的巨大的抗潮屏障.  相似文献   

14.
在"名即概念"的传统研究范式中,被称之为公孙龙思想奠基之作的《名实论》,也遭到了曲解与误读。因此,重新疏解《名实论》,对于恢复公孙龙思想的本来面目,重新认识和评价公孙龙思想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名学,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代画家龚贤工诗文,善书画,山水博采众长而自创一格,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研究龚贤的治学方法,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少年得遇名师董其昌,起点高;第二,转师多家,博取众人之长,树立自己风貌;第三,深入自然,师造化,夺造化;第四,工诗文,精书法,充实学养;第五,编写课徒画稿,深化理论。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散文内容深刻,表述肆无忌惮,有横霸之风,使读者深受震撼。龚氏独特的震撼力除源于其自信、自负及重感情、讲血性的个性外,也与他以医国圣手自居的抱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浅谈龚自珍《明良论》中的吏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是清朝中期著名的地主阶级改革思想家,他在压抑沉闷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地觉察到了清王朝统治的危机。《明良论》是龚自珍写的一组有代表性的政治论文,深刻地揭露封建专制下的君臣关系、朝廷风气,以及吏治、用人方面的种种弊端,对于吏治许多方面提出了很多改革性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8.
宫玺论     
宫玺是一个蓝天诗人。他从人生的蓝天、海洋和大地上提炼出了许许多多精妙的诗句和深邃的哲理,这是他对中国新诗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雪鸿轩尺牍>是绍兴师爷龚未斋的尺牍集,目前出版的<雪鸿轩尺牍>收有书信186篇,然仔细阅读,我们发现这186篇书信非龚未斋独作,其间混有同为幕宾的缪莲仙的作品,而世人将缪莲仙的游幕经历及人品幕德与龚未斋混为一谈,这对龚未斋乃至"绍兴师爷"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应予以澄清.而出版界也应该还龚未斋一个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自公元699年赞婆、弓仁附唐,居家凉州,后历诚节、惟贤兄弟,论氏家族三代从戎,战功卓著,仕宦显赫。安史之乱,诚节率诸子及其家僮,扈从肃宗还京。朱泚之乱,惟贤恪勤贞固,始终不渝;惟明仗义勤王,扈驾巴梁。本文对唐代凉州论氏家族三代百余年间事迹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