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关于张謇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人们是没有怀疑的,且已有不少文章论及。至于张謇在整个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如何,至今仍未有文章加以论述,也许人们是不敢想象的。然而,笔者通过对张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初步研究以为,张謇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开拓者,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期 ,以张謇为首的地方实业家在苏北沿海组织和发起了垦殖大潮与移民大潮。海门南通两县迁往淮南盐场从事垦殖的移民多达 2 0余万。移民大潮的勃然兴起不仅源于垦殖大潮对劳动力的需要 ,同时也和移民政策的制订、移民经费的筹措、移民对象的选择、对移民往返流的宽容以及移民宗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归根结底还在于其组织者与发起者的民本思想和开放意识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对移民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所作的周密思考和明智决策。而这一切 ,正是我们今天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两位水利导师"之一,淮河的治导是张謇费心力最多的水利问题。以张謇导淮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培养专业水利人才;张謇导淮时所设北洋政府导淮局(后改为全国水利局)是国家级流域管理机构雏形;区别于传统的治水,张謇导淮把工程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近代型水利工程设计的思路;在中国水利史上,张謇导淮上承传统官僚治水、经世致用之学治水,下启近代专家治水、科学治水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在清末民国初期创建了一批新式工业企业,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详细论述了张謇以"棉铁主义"为中心振兴实业的思想和办企业的实践,同时也论证了国家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就不可能建立强大的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张謇的宏观实业思想包括:工业思想、农本思想、商业思想、金 融思想和交通运输思想。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在清末民国初期创建了一批新式工业企业,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详细论述了张謇以“棉铁主义”为中心振兴实业的思想和办企业的实践,同时也论证了国家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就不可能建立强大的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发展农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会,作为旨在农业改良的法人社会团体,在推动中国农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据可靠资料记载,我国的农会组织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末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农学会。在中国近代农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张謇始终是其积极的支持者或主要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一、张謇和陶行知生平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他大力办实业,兴教育,对中国工业、农业、教育近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毛泽东说中国近代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其实,张謇办实业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他提出了“父实业、母教育”,以“实业养教育,以教育促实业”以及“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谈到近代中国最大的实业家,南方要属张謇,北方要算周学熙。中州著名实业家王锡彤(1866—1938),不仅曾在河南省办实业,还是周学熙诸多企业的主要创办者、管理者之一。在河南近代经济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王锡彤占有一定的位置。在河南浓重的理学氛围中,王氏不仅当初对理今情有独钟,即便成为实业家之后,他还时时做着理学家的梦。社会变迁呼唤文化转型,文化变迁推动着社会转型。社会变革的大潮毕竟不可阻挡。中州文化圈中的人们,也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追踪王锡彤一生由理学家到近代企业家的历史轨迹,探索王锡彤一生的心路历程,旨在说明在浓重的理学氛围之下,中原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是多么的艰难。进一步说明,在今天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中,观念的转变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謇和孙中山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共同思考,使他们走上了实业救国的共同道路。两人在对待农工商的地位以及利用外资方面思想趋于一致;但在农业发展的途径、工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和经济近代化发展模式的认识上又各显特色。两人具有的爱国情感、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同,以及教育经历、对发展经济着眼点的认识和政治地位不同是其实业救国思想存有同异的深刻原因。两人的实业救国思想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完全付诸实践,但它们不仅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今社会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十分突出,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造成大量进城农民工返乡,如何解决好农民再就业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研究我国先行地区创业型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路径,以期能把创业型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转移到我国其它农村地区,从而以农村创业来带动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27个省2009年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算与排序,结果表明:无论从单个指标实测值来看还是以指标体系总指数来分析,我国各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农产品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与流通产业现代化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与该地区整体现代化进程具有一致性。根据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总指数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分为四个阶段,各地可依据所处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并保持与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13.
农垦公司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当中国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时,一些爱国的民族资本家在爱国热潮的推动下,企图以学习西方农业经营方式来探求中国近代以大农业规模经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兴起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农垦公司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文章试从传统农业思想对农垦公司资金使用、经营方式、发展历程的影响来探析其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认清我国的历史国情,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和农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农民仍然没有摆脱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发展前景来看,只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实现了现代化,全国才能实现现代化。笔者认为研究毛泽东同志一生对农民的强烈情怀,对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毛泽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全方位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现代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现代化仅仅是生产部门的现代化,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农业,是把传统的不发达的农业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发达农业的过程;广义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关系和农村上层建筑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具有衡量标准的历史性、目标与手段的一致性、实现模式的民族性以及涵盖内容的全面性等特点。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巨人,对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尽管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存在一些失误,但瑕不掩瑜,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不失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兵团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农业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关键。兵团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以职工家庭生产承包管理为基础、团场生产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通过比较,该文认为,兵团农业现代化组织模式的效率较高,效益优势明显,对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绩效进行了分析。结合WTO对农业政策的影响,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制度创新问题。并就农地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农业服务组织制度创新、农产品流通组织制度创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当前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和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背景,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定内涵是将粗放低效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协调均衡的经济结构、自动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技术、企业化和信息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现代化的流通及消费模式的农业发展过程。进一步指出只有全面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指出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创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继而论述了高素质创新人才、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