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曹禺的《雷雨》原著精魂──“雷雨意识”的探析,旨在从电视剧与原著的关系上来审视电视剧《雷雨》的改编,从而具体分析了电视剧《雷雨》因削弱和淡化了“雷雨意识”而留下的两处影响全剧的重大遗憾。  相似文献   

2.
歌剧的序曲和终曲音乐之优劣对一部歌剧的成功至关重要。《阿美姑娘》 剧序幕和终曲音乐使用了清晰、直观较完整的内容和形式相结合起到了概括全剧主题思想之作用, 奠定了全剧悲壮之风格基调: 而终曲音乐则又将戏剧主题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化与《长生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认为,道教文化在唐明皇与杨贵妃文学故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唐明皇、杨贵妃题材的古代集大成剧作《长生殿》,杂取了大量的道教文化成分,使其情节关目受到深刻的影响,死生仙鬼的道教仙话模式是全剧情节的主线,人鬼仙、合离合等关目使全剧成为历史剧与游仙剧的二合一。道教文化因素,是作者抒情表意必不可少的手段,从这个角度看,剧作的后半部是全剧有机的、成功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老舍五则》在舞台上是各自独立的五部作品,相互之间并无情节上的内在关联,但它突出了人性关怀这一点,并贯穿于全剧之中。国将不国,固然使人痛心疾首;而人已非人,却更加令人悲愤不已。  相似文献   

5.
苏珊.格拉斯佩尔的《琐事》是耐人寻味的,明妮.赖特(Minnie Wright)因受到长期的心灵窒息而杀害其丈夫这一事实出发,揭示了隐藏在其背后却贯穿全剧的三个二元对立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对立关系,男女价值观的对立,自由与压迫的对立。进而指出该体系中的对立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甚至一方可以反抗另一方。剧中的两位女性(黑尔太太和彼得斯太太)正是通过关注男人们所不齿的“琐事”与女主角无声的言说颠覆了男性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作为曹禺剧作最高艺术成就的体现,《北京人》以情调作为其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艺术契合点。全剧通过平静如水的情节叙述,内在一致的人物性格塑造和幽婉深长的氛围叙述体现出了相应的叙述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三棱镜效应下的婆媳冲突——以《双面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婚恋题材电视剧中,《双面胶》将传统与现代、南北地域差畀等因素引发的冲突与婆媳矛盾扭合在一起,造成了较强的戏剧性和审美冲击力。全剧借此体现一种对和谐关的强烈诉求,启示大众思考协调婆媳关系的途径,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8.
《梧桐雨》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精华部分,作者以自然界的雨情感的触媒,淋漓尽致地渲染了主人公唐明皇的内心世界,把他对杨玉环的夜以继日的思念生动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堪称曲中典范。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生死依托》以西域草原鄂尔多斯为故事背景,营造了远离都市的影像写意空间。生死瞬间的依托成为了贯穿全剧的主线,通过”寻找目击证人”这一贴近社会热议的话题,在升华的艺术真实中。实现了可视性和主流价值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蜀鹃啼传奇》反映的是义和团时期浙江教案的实情。传奇中的主要人物是官员、隐士、读书人,延续的是摄取传统士绅作为正面人物的基本路径。《蜀鹃啼传奇》塑造出一组棱角分明的人物群像,其中至为闪亮者是打教派好汉罗楠。罗楠是全剧中唯一带有传统豪杰身份的戏曲形象,亦为全剧中极具有阳刚精神的闪光点。《蜀鹃啼传奇》为悲剧,全剧高潮时段连续再现凶险的暴力场面,揭示了悲剧的残酷性和血腥味。但是,剧作穿插有大量江南隐逸情调的背景和情节元素,首尾两场戏,皆弥漫江南隐逸风尚。林纾《蜀鹃啼传奇》体现出晚清、民国时期士绅的欣赏趣味,以帝王将相为关注热点,以故国之思为情感主调,寄托了士绅集团的哀婉情思。全剧风格哀婉清丽、凄艳悲怆。传奇融刚为柔,寓烈于雅,以举重若轻之笔法,抒悲天悯人之情怀,其设意技法与风格定位,皆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1.
《窦娥冤》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之的研究也非常多,但仍然还有些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如对作品的第三桩誓愿应该怎样认识,桃杌太守究竟是不是贪官?对这些细节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到全剧的意义解读。其实,‘有些不同意见来自解读方法的偏颇,完全可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相似文献   

12.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体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认识论水平。剧中对先知的质疑、对实证的寻求都是从依赖秘索思转变到信奉逻各斯的表现。而全剧的主旨在于提醒观众与神相比,凡人命定不幸,其认知必须由对生命的关切来统领。  相似文献   

13.
《刘希必金钗记》是广东潮州出土的明代宣德年间戏文抄本,该剧题旨是颂扬主人公刘希必的忠孝品格与坚毅精神;剧名前冠以“正字”,是“正音”的意思,即采用潮州话“正音”读法。论文还列举全剧所用的潮州地区特有的风物习俗和方言土语,论证这是戏剧史上首次出现的一个潮剧本子。  相似文献   

14.
对兼具艺术性和流行性的音乐剧经典唱段做艺术的分析和歌唱实践的探索,将有利于音乐剧的研习者从全剧唱段分布以及唱段歌唱实践这些新的视角去学习、创作和表演。以《悲惨世界》中的经典唱段 Bring Him Home 为例,对音乐剧唱段中的主要表现手段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奥瑟罗》二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瑟罗为什么要扼死苔丝狄蒙娜?伊阿古为什么要陷害奥瑟罗?这是关乎对全剧评价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此二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论《雷雨》的悲剧场贺建成一部《雷雨》,百千文章,聚讼纷坛。其戏剧冲突即是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系到戏剧性,牵涉到人物性格刻划等,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即是剧作家反映人生世界之艺术图式,寄寓着全剧的主题意蕴,因而耐人寻绎。造成《...  相似文献   

17.
《万尼亚舅舅》中的多次停顿,是全剧戏剧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停顿的作用或是显示人物内心思想处于激烈斗争的转折关头,或是展现人物的一种无声的行动。正是剧中的大量停顿,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强烈戏剧效果,造成了契诃夫戏剧由无生有、由虚生实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18.
影片《王忠诚》荣获2003年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影片,全剧内容平实,质朴无华。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匠心独具,采用三层组织时空,注重细节描写,巧妙运用道具,从而较好地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杰出神经外科专家的感人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中,第二十三出《寄扇》点明“桃花扇”的来历,李香君唱了一套哀婉动人、酸心刺骨的北曲。续四十出《余韵》是全剧的总收场,苏昆生以弋阳腔演唱的《哀江南》套曲发抒了强烈的亡国之痛,是全剧的主题所在;文辞艳绝,色彩凄迷,音节哀响,三百多年来传诵人口。然而,这两套在全剧总体构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曲,其作者仍有争议。三十年代,卢冀野首先发现孔尚任的友人徐旭旦的《世经堂诗词抄》卷三十有《北双调新水令·旧院有感》一套,与《桃花扇·余韵》中的《哀江南》套曲只在某些字句上稍有差异。十年后,他撰写了《〈桃花扇·余韵〉出哀江南曲之本来面目》一文,肯定《哀江南》是孔尚任借用徐旭旦的《旧院有感》点染而成。此文发表在上海铁路系统办的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代姓、氏、名有极其明确的分工,此时并不是人人都有姓、氏,自西汉以来,姓、氏才混而为一,人名最迟至夏、商时代就已出现。先秦贵族命名有一套完整的礼仪和原则。《左传》等文献提供的命名类型有:因梦而命名;因生时特征而命名;因被遗弃而命名;因灵异而命名;因与其父同日生而命名;因战争而命名;因占卜而命名;因国君念其祖功绩,免杀而命名;因生时馈送物品而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