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明清两代,文化高度繁荣,诗文别集大量刊行,相关研究表明,明清诗文别集总数达数万种。诗文别集的繁盛,源于明清两代都非常重视科举、教育,科举、教育进而造就了众多的诗文作家和诗文别集。今天,经过几百年自然、社会淘汰后劫后遗存的诗文别集,为我们深入研究明清社会和明清士人留下了最重要的第一手文献。在汗牛充栋的明清诗文别集中,择其要者,吸收和反映今人整理研究的成果,编写提要,可以较全面地呈现明清重要诗文别集的面貌、揭示其特色,为读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毛系瀛诗文集》内容丰富 ,其研究价值可以用“真、工、夫”三字概括。真者 ,真实之谓也 ;工 ,指工夫 ;夫者 ,夫子也。《毛系瀛诗文集》是一部有真功夫的书 ,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学界关于司空图研究已有成果基础上,新增《顷年陪恩地赴甘棠之召感动留题》、《敷溪桥院有感》等12篇诗文编年,辨正了《复安南碑》、《榜下》等七篇诗文编年之误  相似文献   

4.
桐城派研究     
正[主持人语]过去一年有半,桐城派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论著方面,初步统计,有六部专书出版,百余篇论文面世,一篇博士论文通过答辩。曾光光撰《桐城派与晚清文化》、张俊才和王勇撰《顽固非尽守旧也:晚年林纾的困惑与坚守》、吴微撰《桐城文章与教育》、武道房撰《曾国藩学术传论》、宋豪飞撰《明清桐城桂林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日本近年来元明清诗文研究的情况,显示日本学者在选题和方法上的特点,以及与我国学界研究旨趣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刘梦初先生在其新著《刘禹锡朗州诗文研究》中对所论对象有较准确的评价和较深入的论析,时有新见,而且作者的眼光并未局限于文学一隅,更没有放松对现实和人生的关注,而是有意识地将古代的研究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新发现的吴敬梓研究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清代陈毅《所知集初编》和宁楷《修洁堂集略》等著作中,辑录了与吴敬梓有关的诗文若干首(篇),皆为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和陈美林《吴敬梓评传》等著述所未载。这些资料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吴敬梓的生平、思想、文才和交游,都提供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明清诗文研究室编辑的《明清诗文研究丛刊》第一辑(试刊)最近已经印出,这是我国明清诗文研究领域中的专题性学术刊物,由该研究室主任钱仲联教授主编。  相似文献   

9.
元代文学家冯子振虽未有别集流传至今,但其遗作散见于各类文献,数量相当可观。《海粟集辑存》《全元文》《全元诗》在冯子振诗文的辑录上取得重要成果,但也存在误辑、漏辑的问题。《光武庙记》题冯子振之作由来已久,据现存碑刻可证其误。《扬州琼华集》存录冯子振题咏琼花的大赋1篇;其他相关佛教典籍、地理方志、书画文献等,记载冯子振佚文9篇、佚诗14首。这些未曾引起研究者注意的诗文,对完善冯子振的生平、交游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两代文人具有鲜明的群体化倾向,地域性文学社团丛生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些地方文学社团努力守护心中的文学圣地,构建本地文学谱系,形成地方文学话语,光大地方基层的文学地位,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我们有必要将地域社团作为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把大量的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放到地方基层写作的语境中去考察,对具体地域空间的文学场景和版图加以还原,由此形成对明清诗文发展的某种特殊机制的认识。这不仅对明清诗文研究,同时对将文学史研究从重视时间维度、重视宏观、重视文本、重视主流发展引向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地域、文本与经验、主流与支脉并重齐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诗学是一门显学 ,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学者们仍在不断酝酿着突破 ,在新世纪初即有一些唐诗学研究著作出版 ,罗时进先生《唐诗演进论》(江苏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 9月版 )是其中之一。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探讨唐诗发展演进 ,立论新颖唐诗三百年是如何发展演进的 ,这是学术界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自宋严羽以降 ,学者或从诗之体式 ,或从诗之质素 ,或从诗歌思想 ,或宏观或微观等各个方面对之进行具体描述 ,唐诗发展演进的轨迹和总体风貌己大体清晰 ,一些研究结论也为学界所普遍接受。罗时进先生《唐诗演进论》分前后两卷 ,前《时序卷》…  相似文献   

12.
李吉甫是唐代有名的政治家、地理学家,也是中唐很有贡献的编纂家。然而,哪些诗文总集乃其编纂,学界颇有异议。而且,其编集特点与地位也没有得到深入的认识研究。据本文考,李吉甫编撰的诗文总集有《古今文集略》《国朝哀策文》《梁大同古铭记》《丽则集》《类表》五种,其编选文体具有复杂性、编选范围具有宽泛性、编选方法具有多样性、编纂目的具有明确性。在唐代诗文总集编撰史上,李吉甫有其特殊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的承传、嬗变与论争从根本上讲都是围绕话语权展开的,话语权是考察中国文学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维度。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儒家文论话语权自汉代以后影响中国文学两千多年,梁启超认为,令人"捧腹喷饭之资料更不可一二数"的《毛诗序》,造就了"千余年共认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宝典,真不可思议之怪象矣",这个不可思议的"怪象"实乃话语权所致,而其间所上演的沿袭与悖离之间的博弈其实质是话语权的争夺;根深蒂固的"诗文正统论"压制了包括词曲、戏剧、小说在内的其他文学体式的发展;而"文言正统论"视文言文学为唯一正统,使白话文学长期被主流话语轻视。中国文学史的嬗变从根本上讲是围绕话语权展开的,话语权是考察中国文学演进的结穴所在。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宦官是历代宦官中颇有文化素养的一个特殊阶层,部分知识宦官伴有诗文创作且有作品流传。通过整体性梳理明清遗存文献中关于明代宦官的诗文创作记载,并就其诗文作品的著录与存佚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甚至有度越戏曲、小说研究之势,这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文献整理方面,《全元词》《全元文》《全元诗》《全明词》及其补编相继问世,《全明诗》《全明文》的整理也取得初步成果;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逐渐升温,一些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将其纳入研究视野,承认其文学价值,诗歌研究相对深入,文章研究相对薄弱,词学研究与诗论研究有较大进展。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提高文献整理水平,拓宽研究范围,深挖大作家,拓宽对中小作家研究的边界,突出“文学本位”意识,加强艺术研究,注重文史哲结合,关注少数民族文学,出版文献类、研究类集成性著作。  相似文献   

16.
四库本《文说》乃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非《文说》的原貌,通过元末明初徐骏《诗文轨范》二卷、赵谦《学范》、明代刻本《文式》等书中所引《文说》的考查,知其混入别人文字;同时也可以知道《文说》并非如四库馆臣所言为科举所作,而是论行文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元稹《莺莺传》的文本、唐代社会、唐人传奇、元稹诗文之考察,从而得出结论:《莺莺传》为元稹游戏之作,并试图作出心理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虞和钦系清末民初中国传统士人转变为醉心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一生撰写了大量诗文。他的诗文作品,既有原创诗文,也有诗文评论。通过对虞和钦的原创诗文、诗文评论加以简单介绍与评析,基于他“文辞服务于精神”的诗文风格介绍,分析了其诗之“质”、文之“质”,最后指出其诗文作品可启牖后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陈去病的生平事略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 ,并对《陈去病诗文集》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南朝梁昭明太子箫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文选》自唐代成为显学后,历经宋元明清,研究者辈出,选学成为少数以书命名的专门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