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拉思斯的价值澄清模式、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依据品德教育教程学派确立的道德教育模式等美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分析,指出其五个主要特征:具有实证研究基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偏重活动式道德教育。比较了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现状,指出了中国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借鉴美国道德教育模式中合理的因素,在改革中开拓中国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成为现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这三个概念比较复杂.道德教育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道德教育负责个人生活所需道德品质的养成;广义道德教育包括宗教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包括公民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因此公民道德教育实为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交叉.弄清这三者的关系,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以及应对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强调了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性原则。坚持道德建设的实践性原则是道德教育自身规律性的体现,更是我国现阶段公民道德教育的现实要求。应从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民道德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人才的专门论述,其中诸多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校道德教育乃至公民道德教育不无启发.当下的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纠正.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应该切实把课程思政化落到实处,使教育现实化、精致化,关注到每一位受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防止学生走弯路甚至走上歧途.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全国上下加强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这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学校作为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自然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这对于我们的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道德教育 ,自古有之。我国古代以“立志力行 ,自省、自克 ,改过迁善 ,长虑顾后、补偏就中 ,示道与安仁”为主要方法的德育可以说是留给人类教育的宝贵遗产。在今天纷繁复杂、变幻无穷的信息时代 ,讲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德育…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都属于历史范畴,由于二者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本性质、基本内容和目标取向上的不同,二者是不可相互涵括和相互替代的。但是,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公民教育包含着不可或缺的公民道德教育层面,而且现代社会完整的道德教育又为公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公民教育不能归结为公民道德教育,或者以道德教育的方式来实施。但是,相对独立、专门化的公民教育仍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与道德教育进行整合。对此,我国大德育的概念和传统显示了它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人格的完善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和重要内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针对理想人格的培养,提出“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思想。发掘其道德教育资源,并加以运用和转化,对当代我国公民道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等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着教材老化,内容枯燥,没有时代感以及教育形式陈旧,没有充分利用现有传播技术和资源等问题.大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大学生道德教育要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等资源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2001,(5)
国外学校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放弃了对学生身心发展、品德教育的重视,恰恰相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对学生品德和公民素养的教育是国外教育的一大特点。 英国教育基本法就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和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在任何教学中都必须贯穿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的原则。 学校领导在谈到赴澳访问的观感时,向我们介绍了澳大利亚学校德育实施方面的特点,把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首先,在教材内容上,遵循科学与人文价值双重原则编写;其次…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成为美国学校和社会最流行的道德教育运动,有效品格教育的十一项基本原则为美国学校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其主张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和开放道德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等对我国高校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道德问题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诚信、求真、创新、严谨、自律、坚韧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一向是高校学风建设中崇高的社会道德期望。而目前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抄袭作弊风盛行、课堂纪律松懈、沉迷虚拟网络世界等严重学风问题,均源自于学校道德教育缺陷、社会道德文化断层、个人道德理想信念缺乏。高校学风建设必须坚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指导地位,以理想信念品德教育、基本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道德主题活动的理想化设计、激励学生科研考研为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道德教育理论,其因注重生活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而在美国当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应用极为广泛.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品德教育应在坚持社会主导价值的基础上,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成分,以价值观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甄选能力,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青少年个...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是与公民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全面渗透来实现的。东方国家的礼仪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特别突出,强调知行合一、国家干预和在道德生活中的运用。礼仪是东西方伦理的融合之处,东西方礼仪中蕴含着共同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儒家伦理学的核心是修身之学,思想家们把个人品德修养、品德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因而不遗余力地构建他们的品德论体系。重温《论语》、《孟子》、《荀子》等经典文本,不难发现,儒家诸子在品德内容上形成了各有偏重的德目体系,在品德结构上达成了对知、情、意、行等内在要素的一致认可,在修德途径上主张好学慎思、自省慎独、知行合一、推己及人等修养方法,在外部条件上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系统梳理和深层剖析这一品德论体系,吸取和借鉴儒家个人品德思想资源中的积极形式和内容,对于强化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道德教育仍然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教育是基础”、“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从娃娃抓起”、“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由此可见 ,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 ,是历史赋予教育战线的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因此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 ,面对公民道德建设这一事关实施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国家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 ,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它、宣传它、研究它、实践它。下面 ,…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作为自然资源短缺、辖地有限的城市国家,人力资源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源的构成要素中,公民道德素质是其最重要的部分,道德教育之成败直接决定着国家之盛衰。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色在于:以增强“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为首要道德培养目标 以“东西结合,创新中求实效”为主要方略 以构建立体化、整体一致性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为主要保障,尊重并发挥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参与性 以“新加坡共享价值”的探讨引领高校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注重公民教育,培养现代化公民,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德育是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各发达国家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针对我国德育现状,通过对美国、德国、新加坡的德育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析品格教育复归的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格教育代表着美国一种传统的道德教育流派,这一流派曾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非常流行,是当时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九十年代初,品格教育再度出现,并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迅速在美国各地的学校实行起来。90年代品格教育的复归既是社会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 ,以东方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 ,以学校、课堂为主要阵地 ,辅以榜样、阐释、规劝、环境、经验等项道德实践活动。德治与法制相辅相成 ,工业化现代化与传统价值观并行不悖。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用先进文化引导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注意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传统道德之间的传承关系,重视社区教育等基础性工作在系统道德教育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