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雨涛 《民族学刊》2018,9(2):52-58, 114-116
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席卷下,尤其是“5?12”地震后羌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使得羌族传统文化生态遭受极大的冲击,面临着文化空间退化、特色文化资源流失及利用不足、传统村寨凋敝、包括羌语、羌族传统音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趋势加速以及现代语境下的羌族城乡社区传统文化生态亟待恢复和重建等问题。基于文化的多元共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狭义传承和广义传承以及格兰特濒危音乐评估框架等理论视角,在分析羌族传统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维护羌族传统村寨的传统文化生态;恢复和重建现代语境下的羌族城乡社区传统文化生态、构建和完善羌区城乡特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和拓展羌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借助新媒体运用创新性思维和手段保护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建立羌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及其与社区的互惠和回馈机制。  相似文献   

2.
村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细胞及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载体。中国村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虽然传统上的人类学研究大多也以一个社区或一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具体到中国的实际,尤其是当下我国西南省份的传统村落已纳入到住建部等部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已纳入省级保护绿色发展道路之背景下,对村落的研究就有了特殊意义:其核心是保护传统文化,根本是保护人。为此,本研究立足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基于社会人类学与新近之文化熵和弗兰肯斯坦鹰理论,论证中国西南所赋予村落人类学研究的区域性、必要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红河南岸彝族与哈尼族在交往的社会历史过程中,通过建构族际间仪式共同体方式,实现了两族“相遇到相融”的社会整合。红河南岸绿春三猛乡哈德村寨神、寨神林是彝族与哈尼族所共有,也是彝族与哈尼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是哈德村的村寨共同体实践的物质基础、情感基石。寨神是哈德村全体村民共同的建寨始祖与图腾崇拜对象,是他们图腾信仰的基础。而寨神、寨神林物权、产权归哈德村民共有,主要表现于哈德村所有村民对祭祀寨神仪式活动具有同等参与权、仪式祭品的分享权、共同分享寨神灵力以及保护寨神林的日常化职责等。通过庄严而肃穆的仪式共餐与热闹的“流动的宴席”互享,维持着哈德村村落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村寨与外界交往不断增多,村寨由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变,村寨经济由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步向现代化市场经济转型。民族村寨经济转型是村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政策性措施,是内、外力共同推动的结果。在民族村寨经济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只有不断解决矛盾,使经济发展与民族村寨建设相适应才能实现好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李萍  任露 《中国民族》2010,(5):37-38
布瓦村位于汶川县威州镇西北部的杂谷脑河左岸高半山地带,海拔2000米左右,距国道317线12.45公里,是威州镇的高山村之一。"布瓦"一名源于羌语谐音的音译,意为"黄泥土峰"。因此在这海拔千米的山坡上,布瓦寨的所有房屋均就地取材,用黄土夯成,这其中又以三座有着千年历史的羌碉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云上布瓦,羌碉王国"。"5·12"地震时,布瓦村寨百户人家全部受灾。两年过去了,布瓦羌寨的老乡们现在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市场体系中,只有深入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发挥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才能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围绕百年咖啡文化,大力发展咖啡产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在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方面颇具特色。朱苦拉村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丽江市交界处,距宾川县城105公里,辖区包括8个自然村,共319户1207人。  相似文献   

7.
张朴 《西藏研究》2004,(2):99-105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聚居村落。该村藏族仍然较好地保留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 ,藏族人民敬老爱幼、扶助弱小的传统美德也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尽管今天遵循传统习俗仍然是莫洛村藏族的主流 ,但是 ,现代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口与土地日渐显现的矛盾 ,正促使莫洛村藏族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8.
技术是传统村落消解与重构的重要力量。性别与技术研究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村寨,强调技术对女性的影响及女性运用技术的实践,折射出现代与传统的碰撞。研究将传统村寨作为研究场域,以“技术—性别—社会”为研究框架,以乡村年轻女性为研究对象,结合2010—2019年以来在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的实地调查,发现技术对传统乡村年轻女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社会角色、话语权利、社会参与等方面,女性呈现出隐藏束缚到独立自信、家庭依附到文化载体、信息匮乏到技术赋权、边缘弱者到建设主体的主体重塑。  相似文献   

9.
周毓华  孙婷婷 《民族学刊》2011,2(6):39-46,101
羌历年是羌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缩影。2010年11月6日,邛崃市南宝山“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异地安置点木梯村的村民迎来了灾后的第一个羌历年。通过对此次羌历年的仪式过程及其宗教内涵、文化意蕴的解读,分析了当地村民、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此次庆祝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探讨羌历年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文化空间和宗教空间的重构、神圣与世俗的冲突与协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民俗村寨旅游对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风、乡貌,解决“连片贫困”问题、支撑当地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但在村寨旅游发展中,由于规划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游客的到来,破坏了原有村落的景观景点、民风民俗和淳朴意识形态,致使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是异化的威胁。因此,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典型旅游村寨为视觉点,探寻特色文化保护与村寨旅游和谐并存的路径和方法,希望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张皓 《民族论坛》2006,(8):F0002-F0002,F0003
龙山县湾潭乡大元村是湘西州省定96个特贫村中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寨。被誉为土家族母亲河的酉水在这里转了一个圈,又悠悠地向东流去。大山、河流隔断了大元村与外界的联系,却膈不断党和政府对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牵挂。当春风又一次吹绿大地的时候,省烟草局建整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爬山涉水来到了大元村。于是,这里阳光明媚、莺歌燕舞。阳光照耀大元村——省烟草局建整扶贫纪实!本刊记者@张皓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实践中,寻找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重要的议题,而文化资本化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途径。本文以云南省大姚县松子园彝族村为例,反思在文化资本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需经历将民族生活方式挖掘成为文化资源,再将文化资源转为文化资本,进而实现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康熙初年,罗氏先祖罗伯启从江西临江府入川并定居现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罗家坨。自此,罗姓子嗣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偏远村落里繁衍生息、340多年后的2009年,罗家坨因传统民居保存完好、民俗遗留明显,也是重庆境内最大的家族苗寨,被国家民委、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寨。  相似文献   

14.
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的大糯黑村作为一个传统的彝族撒尼村寨,创造并保留了独特的石头建筑文化。其建筑布局自由灵活、错落有致,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外观朴实简洁、追求自然。这些建筑特点的形成既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又受当地自然条件的深刻影响,还与当地民族文化传统相协调。研究其建筑特点,能够为村落建筑的营造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的大糯黑村作为一个传统的彝族撒尼村寨,创造并保留了独特的石头建筑文化。其建筑布局自由灵活、错落有致,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外观朴实简洁、追求自然。这些建筑特点的形成既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又受当地自然条件的深刻影响,还与当地民族文化传统相协调。研究其建筑特点,能够为村落建筑的营造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任萍 《民族学刊》2011,2(6):47-51,101
羌年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12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先后参与考察了邛崃油榨乡直台村、理县桃坪羌寨、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三地“羌年”的节日活动。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并运用辨证的方法去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政府行为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事实表明,政府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客观上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月,国家民委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相关工作的通知》,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郑家榜村位居湖北省首位,成功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坐落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最西边的郑家榜村,背靠大山,最高海拔1470米,村里青山绿水、沟壑纵横、山峰陡峭而险峻,自然风光秀丽、独特。  相似文献   

18.
我是羌族。在世代沿袭的传统观念中,我们民族有崇尚白色的习俗。羌族人供奉白色的石英石,视之为神。在每户人家的屋顶上都要砌上小石塔,羌语叫“拉克基”。“拉克基”的顶部和屋顶的四角、门窗横档上都镶着白石,分别代表天、地、月、星、山、林、水、火、马、羊诸神。每个村寨附近都有一片“神树林”。“神林”中设置的天神也都是用白石代表。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民族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古代,羌人与戈基人经常发生战争,羌人屡败。危难之中,部族首领在梦中得到天神的启示,教他使用白石头作武器,于是战胜了  相似文献   

19.
神灵信仰和仪式构成了文化的基本特质,也构成了社会形貌的象征展示方式。精神世界的神灵存在是现实世界中仪式举行的观念依据,祈求护佑的功利性意愿使得作为村落守护神的外来神并没有受到客观上的排斥,即便是既有的历史文化的冲突也被主观上包容或消解。本文通过对年都乎村村落山神信仰与村落民俗的民族志分析,探讨村落信仰与仪式、民俗空间与村落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国家民委和财政部正式出台<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宜昌市结合实际,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白岩坪村、点军区车溪土家族村和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以下简称两村一乡)全面开展了以"三特"即特色民居改造、特色产业培育、特色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