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领导。其中包含中国共产党的四种核心执政能力:理论创造能力、自我革新能力、集中统一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能力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能力为其组织机体整体上保持生机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能力为其全力以赴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量;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规划能力则为其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提供了持久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于博 《社科纵横》2015,(1):50-52
愿景型领导适应了当前主流管理学领域里的创新管理、战略管理的变革趋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领导理论,与其它领导理论相比较,在领导特征上表现出了全面性和多维性。西方学者在关于愿景型领导的结构、内容和类型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而国内的研究也体现了愿景型领导的中国文化背景。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愿景型领导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汪和建 《社会》2006,26(3):24-45
中国单位组织中何以未能发生变革或终结其制度的集体行动?解答该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本文认为,华尔德的“新传统主义”模式,已为研究中国单位生活中真实的行动及其制度再建构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的研究,应当是对该理论的若干假设进行修正,并将其建立在更为坚实的行动理论的基础之上。这种特定的行动理论即本文旨在建立的中国人的自我行动理论。本文的论点是,中国人并非是个人行动者而是自我行动者。自我行动受自我主义和关系理性的驱动和约束。从自我行动到关系行动,再到小集团或派系行动,构成了中国人自我行动的逻辑进程。透过这一逻辑进程及其引致的后果,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推进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高校兼有学术组织共同体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身份,依法治校可在外部有限干预和内部自我约束两个层面上展开。通过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实现制度支撑下高校的规范治理,推动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批判和超越传统激励理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发展变革的重要基础。基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激励理念鲜明地昭示出:激励主客体之间是统一平等的,激励的根本目标就是形成全员自我激励的“自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甘肃省为例,探讨市县区域居民的自我和谐状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12个市域成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量。结果: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性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市域之间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这种差异在不同地区之间有不同的表现;自我的刻板性在受教育程度这个背景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种差异在不同受教育程度者之间有不同的表现。结论:受教育程度(而不是性别、家庭来源)是影响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性和自我的刻板性的重要因素;不同区域是影响自我的灵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假设.已有研究证实,目标的意义性、目标内容、制定目标的语义表达方式、实现目标可用资源与元认知策略以及目标制定者的道德品质等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亲密性目标、精神类目标、再造力目标有助于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而能量型目标则易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正向的语义表达方式有助于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可利用资源越多,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进而越能有效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元认识策略的合理性及阶段目标完成后及时的正向强化,可保持目标活动的新鲜性、意义感、趣味性,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领域、时程、方法和理论假设等方面还需要强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扬帆远航"自我同一性成长小组为例,探讨小组工作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促进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是获得关于自我的知识和整合感,能对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小组中,获取自我知识的方法主要有他人回馈、社会比较、社会角色的扮演及自我探索。自我的整合则是通过形象整合和生涯规划来实现。工作者对小组进行了科学的设计,采用六个同一性地位作为评估成员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的标准,小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充分考虑成员需求,科学设计小组会期。对小组的评估显示,绝大多数成员的自我同一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自我观给现代个人和社会带来所谓解放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现代性的反思离不开对现代性自我的反思.现代性道德是和现代性自我相伴产生的.因此,从道德哲学层面反思现代性自我对解决现代性自我问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思想为学术资源,依次从现象层面和理论层面,分析了现代性自我的道德困境:道德自我的祛伦理性和社会组织的祛道德性;困境产生的理论根源:现代性道德哲学的内在逻辑--祛目的论,以使道德内在化;重构现代性自我的可能途径:重释德性道德传统,通过叙事重构现代性自我.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7,(4):77-84
《标准化法修订草案》第22条创设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制度,用以替代现行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但就目前的制度设计方案和试点实践情况来看,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的法律属性定位的准确性和妥当性有待再商榷,相应的规范性要求有待再讨论。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是企业就其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符合其所执行的产品标准而公开作出的书面的承诺性声明,本质上为企业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起到产品质量符合企业产品标准的明示担保作用。从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自我规制和企业产品标准作品属性的视角分析,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的法律定性在一般情况下应为权利而非义务;自我声明的途径应具有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扬帆远航自我同一性成长小组为例,探讨小组工作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促进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是获得关于自我的知识和整合感,能对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小组中,获取自我知识的方法主要有他人回馈、社会比较、社会角色的扮演及自我探索。自我的整合则是通过形象整合和生涯规划来实现。工作者对小组进行了科学的设计,采用六个同一性地位作为评估成员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的标准,小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充分考虑成员需求,科学设计小组会期。对小组的评估显示,绝大多数成员的自我同一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过程的各种因素中,目标系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一个对各项目标统筹规划,实现同步运行并有效地相互作用的目标系统,是解决当前企业存在的目标错位问题的有效措施.文章从目标系统的结构、目标系统具有的"木桶效应"、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特征和健全目标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立和完善目标系统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和减少目标错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首先在访谈、项目收集、多次预试和科学检验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问卷”。采用多元统计解析方法中的因素分析,探讨了中国企业职工组织承诺的心理结构,提出了五因素模型。这五种基本的承诺类型是: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我国不同组织承诺类型职工的工作行为表现。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检验、交叉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我国职工组织承诺的因素模型,从而为正确处理我国员工与企业(组织)的关系,改进人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时,也给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能力,天津社险和平分中心紧密结合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工作实际,以构建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经办组织架构为目标,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建立医疗保险监  相似文献   

15.
组织目标置换的实质是组织的目的和手段的置换,这就必然会导致认识和实践的混乱,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组织目标置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组织目标与内外环境不适应;在组织目标的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中,加入各个部门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需求;组织内部的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防止组织目标置换的措施主要是实行动态的组织目标的管理,平衡组织和个人的利益冲突,建立健全优良的组织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徐怡 《社会福利》2010,(2):51-52
孤残弱智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如何做好孤残弱智儿童的康复工作,激发这些儿童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潜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已成为儿童福利院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福利机构长期以来最困惑和十分棘手的难题。温州市儿童福利院就如何做好痴呆症型和自闭症型孤残弱智儿童的康复工作摸索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学术交流》2006,(12):88-91
自我效能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刚刚开始,在人才的选拔与录用、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员培训干预、绩效评定、组织行为环境创新等领域,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探索,尤其是在下岗员工再培训中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辅导,提高自我效能感降低职业紧张,提高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探索,为促进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德鲁克目标管理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管理大师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和体系。这个概念和体系是在前人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德鲁克之前,就曾经有许多管理学先驱对组织中的“目标”十分重视,并对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及与组织中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德鲁克看到了以“目标”为中心的理论的延展性和科学性,最终综合、完善并发展了前人的“目标”理论,创造了目标管理体系,并且把“目标管理”发展成为一种管理哲学。也正因为如此,德鲁克创建的目标管理体系至今仍被各种组织机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非常关注自我的问题,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对自我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其自我观也不尽相同。研究中西方的自我观对于更合理更全面的理解自我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层扶贫干部的职业倦怠受公共服务动机(PSM)与领导力(Leadership)行为影响,特别是心理动机与行为选择这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决策吸引力动机(ATP)、自我牺牲精神动机(SS)显著地负向影响职业倦怠,同情心动机(COMP)显著地正向影响职业倦怠;变革型领导力(TFL)、整合型领导力(IPL)显著地负向影响职业倦怠,交易型领导力(TCL)与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研究结果一方面为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加强和提升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筑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