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爱家 《社区》2009,(12):16-17
北京市民李先生最近发现,他所居住的小区单元防盗门其实就是一个“摆设”,经常在小区里派广告的、收废品的、搞维修的、送外卖的人,都知道防盗门门禁的密码。“这个密码不是只有业主和物业人员知道吗?怎么现在成了公开的秘密。”何先生非常气愤,将此事反映到小区论坛上,但是,发布以后他才发现,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业主对防盗门密码泄露都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
元旦社论指出:“要继续搞好上层建筑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毛主席一贯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指出:“没有知识分子参加,中国革命是不可能胜利的。”“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毛主席还对我国知识分子的状况作了科学地分析,指出:“绝大多数人都是爱国的,爱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对于我们的国家抱着敌对情绪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3.
冯来 《社区》2005,(5):32-33
开发商改变规划致使小区公共区域“变脸”,一直是业主与开发商激烈斗争的导火索。继种种争吵、游行、肢体冲突之后,这种斗争竟从斗力“升级”到了斗智阶段,而这一场场“斗智”的焦点,全部围绕着与此相关的法律条文展开。从2005年1月28日起,在北京北五环外的青年城小区,业主自发组织的一场紧急维权行动,仿佛一部悬念迭发的电影,双方步步为营、分秒必争。羽毛球馆里的公示牌 “打造亚北低密度住宅,确保人居的舒适度,在纯绿、鲜氧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社区幼稚园、小学,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愉快地学习”。 这曾经是北京青年城销售过程中,新华联…  相似文献   

4.
随着揭批“法轮功”的深人,李洪志及其编造的“法轮大法”愚弄群众、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险恶用心和真实面目已昭然若揭。但是,在确保这场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深思,在科技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现代社会,为什么这么一个庞大的反科学、伪科学的、宣传封建迷信的非法组织能得以产生和发展?为什么“法轮功”组织能吸引一部分群众加入,甚至部分党员干部及部分科技工作者也深受迷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法轮功”背后隐含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原因,探讨由此引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和爱护我国知识分子,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如此。从毛泽东抗战期间的大量论著中清楚地得以证明:他高度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反复强调制定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明确指出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和工农民众结合起来,到工农民众中去”.这些论述对我国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民政部作出关于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斗争正在全国普遍深入展开。事实表明,我们党与“法轮功”组织的斗争,是一场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的一场严肃思想政治斗争。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果断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全党上下一起行动,广大群众坚决拥护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们党同“法轮功”组织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通过开展这场斗争,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受到了教育,对“法轮功”的政治本质和社会危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摧毁“法轮功”及其非法活动,维护了社会稳  相似文献   

7.
罗文全  胡勇  郭刚清 《社区》2004,(23):11-11
近一段时间以来,45岁的长江委三峡勘察设计院退休办公室主任王大智,没少为自家所在的宜昌市伍家岗区胜利二路社区居委会操心。帮社区门球队联系场地,为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组织节目;把本单位700多名离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这些过去从来不曾过问的事情,如今却成了他的“份内事”。他说,这是咱们社区的事,咱当然要当家做主。像王大智这样的单位代表,当选为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的,在伍家岗区32个社区269名委员中,已有121人,占委员总数的45%。加上部分机关公务员、个体工商业主和社区居民代表,构成了社区“当家人”的新主体。今年8月底,伍家岗…  相似文献   

8.
《阿Q正传》对精神胜利法的否定反映出知识分子对改造国民精神工程的怀疑与动摇,体现出启蒙落潮后的精神危机。鲁迅用小说的方式回应这场精神危机,他让本无闻乡间的阿Q成为一时瞩目的被砍头者,然而对阿Q“假革命”的揭示也预示了知识分子继续寻求“真出路”的努力。对出路的重新探索彰显了知识分子从改造国民的精神到精神的自我改造的心向转变,也体现出中国思想界从启蒙主义的自我认识过渡到富有革命精神的社会干预阶段转向。主题的变化导致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的改变,鲁迅用精神胜利法的概括性弥合启蒙与被启蒙的界限,故而削弱了“看与被看”的平衡结构;为凸显对寻求出路的渴望,营造出“打破团圆”的召唤结构。《阿Q正传》发表百年之际,回顾知识分子从“改造国民精神”到“精神自我改造”的变化轨迹,不仅有助于理解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和思想界的变动,也有助于今天人文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黎光寿 《市民》2006,(6):42-43
“民主从社区开始!”“居住改变中国。”在与记者对话中,舒可心反复提到这两句话,并以之为自己的“居住理想”。耐人寻味的是,在舒可心的名片上,写着“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北京朝阳园业主委员会前主任”.还有一串业主委员会顾问的头衔。  相似文献   

10.
夏宁 《金陵瞭望》2005,(17):34-35
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迅猛,新型城市社区日渐增多。与传统城市社区相比,其社会关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住户变成了业主,房管所变成了物业管理公司,彤成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类型。同8寸,社区管理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也日渐突出,以至于每每提起社区矛盾,不仅业主的话匣子刹不住,物业管理公司也有满腹苦水。一时间,社区管理好似一锅夹生饭,让人哽噎在喉,难以下咽。昔日孟母为了选择一个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不惜“三迁”。今天。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像孟母这样迁移,主动寻求新的社区环境却并不现实。因此,社区和谐的建设作为城市的“基础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的今天,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继承毛主席的遗志,领导我们一举粉碎了王张江姚“四人帮”,打垮了以“四人帮”为代表的新老资产阶级妄想扭转革命航向的阴谋,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车轮滚滚向前。满天乌云,一扫而尽,祖国大地,又是阳光普照。抚今追昔,更加感到这场斗争的胜利对我党和我国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批判教育界奇谈怪论的时候,我们不禁想起了四十年前中国文坛上的一场辩论。这场辩论是由刘半农嘲笑考生写错别字引起的,但它的性质却涉及对文化改革的立场和态度问题。 问题是这样发生的。“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部分,取得了很大胜利。但文化战线革新与复古、前进与倒退的斗争一直没有停  相似文献   

13.
肃反锄奸,本是革命队伍内部一项正常而必要的工作。可是,在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我们党的时期,肃反却被用来对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持不同意见的革命同志。它使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推行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一党内斗争的错误原则,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九三一年秋冬间鄂豫皖苏区所进行的“肃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主持这场“肃反”的,是当时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和军事委员会鄂豫皖分会主席的张国焘。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他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写过一个报告,叙述了“肃反”的经过,宣称:“肃反”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一肃反比富田事变所得经验还大,可以为全党的教训,特别是各个苏区可以利用这一经验。”他的这个报告完全歪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等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动员社会的知识精英参加,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这场运动的实践所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乡村建设是关系到中国文化传统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集中全社会的意志和智慧大力推进,知识分子应当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梁漱溟当年的实践对我们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仍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我们应该学习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热情转变成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纪事     
《社区》2008,(13):1-1
“善友”读者的“追究精神” 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众多信件,大多是来稿,也有部分是反映问题的。在这些信件中,有—封信一直在编辑们手里转,写信者是一位笔名“善友”的长沙市某社区主任,他在信中提出了关于现阶段社区建设的几点疑问,涉及到社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共有八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很尖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雨花台区梅山街道上怡社区连续被授予江苏省级民主与法制示范社区、市绿色人居环境社区、“新市民素质提升示范社区”等称号。成绩的背后体现了党建在社区的核心作用。社区党总支围绕社区党建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促进党在社区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在“祖父”、“父亲”、“我们”三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中,方方小说以其敏锐的文学眼光和细腻的情感体验方式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命运指向做了历史性的建构。方方内心的道德拯救理想及其文化精英立场,使其在对知识分子的弱点、劣根性进行剖析的同时,书写了对知识分子的尊严、终极理想的守护和期待。  相似文献   

18.
论列宁关于十月革命性质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10月武装起义前夕,列宁通过对俄国革命阶级性的分析,认为面临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革命任务。然而他认为这场革命一定会引发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使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十月起义胜利后,列宁提出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但所指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实施计算和监督意义上的、单纯政治斗争意义上的、“导向”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些思想体现了列宁理论与实践的以下特点:根源于社会实际,趋向于未来革命,渐进倾向与缓和倾向,理论发展和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农村人居环境依靠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治理困境将有望借助数字赋能来化解。数字治理与环境治理双重政策势能的释放、“新基建”背景下数字设施与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的融合以及村民数字素养与环境意识的同步提高为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了社会基础。借助数字技术的协同性、整合性、共享性、参与性,通过数字赋能治理协同、数字赋能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沟通渠道和数字赋能社会动员,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从“信息孤岛”到信息互联、从“二元鸿沟”到城乡融合、从“单向价值”到多元表达、从外部输入到内生驱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吴江县黎里钲平楼街,发现一块光绪三十年苏州府镇压农民抗租的石碑。碑文所列举的抗租“罪状”,恰恰使我们从反面看到吴江农民的斗争规模大,时间长,一处抗租,四处响应的真实情况。“他佃闻风兴起,日甚一日。纷纷效尤。”“年复一年”。抗租方法巧妙,秋收时坚壁清野,主要劳力秋收后外出,芒种回家。地主逼租,激起农民的愤恐,“捉业主、司帐劫赎。”佃农因被抓去吃租米官司生病交保后病死的,把尸体扛到“业主”家,亲属老幼在地主家说理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