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治疗,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巧,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因此,社工通过家庭治疗模式介入社区青少年服务对将对预防和解决青少年问题就显得十分关键。本文选取上海市社区青少年服务案例,调查了社区青少年的问题和需要及其家庭状况,并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对专业的家庭治疗方法在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世界性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危机后,人们经过反省与探索,于80年代左右开始正式形成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新思路、新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但公认的概念是1987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  相似文献   
3.
"增权"是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开发和提升.社区能力建设是指社区及个人的"增能"或"充权"(empowerment)的过程.在地震灾区的重建过程中,以"增权"取向注重安置区的社区能力建设,成为社会工作者当前以至今后一段时间服务于灾区的重要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社区参与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社区参与为研究视角,旨在从宏观角度考察社区发展过程中影响社区参与的制度安排。本文认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使得社区参与成为可能与必要;“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轨扩大了社区参与的空间;基层民主的制度创新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社区服务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区参与氛围。  相似文献   
5.
家庭治疗,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巧,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因此,社工通过家庭治疗模式介入社区青少年服务对将对预防和解决青少年问题就显得十分关键。本文选取上海市社区青少年服务案例,调查了社区青少年的问题和需要及其家庭状况,并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对专业的家庭治疗方法在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征地农转非群体是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新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目前的整体迁移政策,往往原来同一个村的村民在农转非后仍然居住在同一个社区,出现了独特的农转非社区.本文正是通过问卷和实地访谈调查,在了解这一特殊社区居民群体的特殊需求情况下,从需求方出发探讨社区服务的供给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始于1980年代。专业初创时期,无论是专业教师的储备、专业知识的积  相似文献   
8.
回沪知青子女主要指依照知青子女回沪政策从外地返回上海学习或定居的知青后代.这个特殊的移民群体,在面对人生中重大生活境遇调整时,面临着如何适应并融入新生活环境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上海市三个知青及其子女集中居住的区域展开社会融入状况调查,发现回沪知青之女的社会融入程度与生存经历、生活满意度、社会认同度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社会融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加速转型,不同社区的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的差异性日益凸现,传统的"一刀切"的社区服务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的居民社区服务需求之不同,开展不同模式的社区服务,成为目前深化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浦东新区售后公房及中低档商品房社区的深入调研,了解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与当前社区服务提供之间的差距,发现现行社区服务缺陷与不足,进而探索在此类社区中社区服务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有关知青、知青子女回沪政策的相继出台,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知青子女或跟随父母,或独自一人回到上海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批根在上海,生在异地,后又到上海发展的年轻群体,在面对人生中重大生活境遇调整时明显分化,一些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则因种种原因而处境困难。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区知青子女抗逆力的调查,发现回沪知青子女的抗逆力与就业呈正相关,已就业的回沪知青子女抗逆力要比未就业的人水平高,最后提出促进回沪知青子女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