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勾俊涛 《南都学坛》2000,20(5):59-60
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是由两个意义相对相反或相关相类的词素组成。在表义上只让一个词素起作用 ,另一个词素的意义在偏义复合词中不直接表现出来 ,只作为一种陪衬。偏义复词见于典籍不晚于周代。根据古汉语偏义复词的概念可以把偏义复词划分为四种类型。偏义复词能够表示一种比较委婉的语气 ,还可以使语句对仗、音节和谐。已有不少偏义复词进入现代汉语词汇之中 ,被广泛地使用着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偏义复词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的偏义复词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也是我们阅读古籍的一个难点。想要准确无误地判定偏义复词 ,只有追溯它的起源、分析它的用例、寻求它的成因。本文试图从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偏义复词的影响入手 ,研究它的形成原因 ,以达到正确判定偏义复词词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偏义复词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双音复合词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合成词。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代表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无意义,只起陪衬作用,一般人们称之为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突出的特点是词义的偏一性。它在句子中只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取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如果把两个词素的意义并列看待,就会造成语义不通  相似文献   

4.
自从明末清初著名的语言学家顾炎武首先指出古代汉语语词的偏义现象以后,俞樾、杨树达、黎锦熙、刘盼遂和余冠英等诸家对偏义语词又陆续有所发现和阐释.最近又有人发表文章,试图在已经发现的古汉语偏义复词的基础上,摸索这种语言现象的内部规律,把对偏义复词的研究推进一步.可见,偏义语词一直是语言学界感兴趣的一  相似文献   

5.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中指出:“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复古词值得注意。这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这段话给偏义复词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指出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成分和怎样理解词义。此外,还强调“值得注意”。为什么要强调“值得注意”呢?这是提醒我们在阅读古汉语时,既要注意到“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这一特点,又要考虑到古代汉语中也存在着一定数  相似文献   

6.
至今语法学界对古代汉语复词偏义现象重视不够,发表的文章很少,言及其性质与结构也不过一二条,其研究尚处于初探阶段.在研究古代汉语复词偏义时,一要注重研究其复词偏义的性质、结构;二要研究分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偏义复词"是一个语言学名词,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古今偏义复词是继承发展的,两者有相同点,但又存在偏指义语素定位、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语素的凝固性、语用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可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觉"的意义和"睡觉"成词的年代等问题,众说纷纭.据我们大量考察,"觉"的动量用法在中唐已大量出现,"睡觉"成词至晚唐才有少量用例."睡觉"一词并非偏义复词,而是由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觉"至迟在唐代已从睡醒义引申出睡眠义.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的偏义组配是种特殊的句法结构。人们常将之看成"偏义复词",这主要是从听读者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也是为着训释文献语意的理解视角。从说写者的角度去分析,古汉人构建偏义组配的认知理据是在完形感知的基础上据"主体/背景"的分离原则,使偏义整体中的主义成分构成认知主体,而让从义成分构成认知背景。偏义组配是一种汉语历史句法现象,其后来之所以消亡主要是由汉语特点及语言遵循的机制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主要有两种语义结构,一种是同义、近义并列式复合词羡余现象,另一种是偏义复词羡余现象。这些羡余现象的表现形式不同,各自也有着不同的认知基础,同义、近义并列式复合词羡余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是认知上的距离象似性,而偏义复词羡余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则涉及基本等级范畴与认知域中的凸显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俄语中有一种词,是由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新词,来表达一个与这两个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新意义,这就是合成命名词。学者们对合成命名词的定义分歧较大,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词;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词组;还有的学者认为它介于词和词组之间。致使同一个合成命名词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创造性地从性、数、格及词序多领域对这一特殊结构分析,试图揭示这一语言现象重要一面,以便今后遇到这一语言现象时,可以根据它特有的语法特征进行判断式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复合词构词方式的辨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词构词方式的辨认是语法分析中的一个难题。由于汉语里词和短语结构类型的基本一致,因而把词法结构化为相应的句法结构之后,就可以根据后者的结构方式类推出前者的结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素义的确定,必须联系词义和词性。有两种不能化成句法结构的类型,其结构关系是比较清晰的。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句法结构是平行或一致的”说是学界流行的观点,但在实际区别两者时,又认为语法结构标准是最重要的。前后冲突直接而明显。实际上,复合词与短语在性质与功能、意义透明度、是否产生语法意义、成分属性及其与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语序及其价值五个方面差异显著。复合词与短语不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或平行性,语法标准不应也不能是区别复合词和短语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口语性较强的一部农业科技著作,书中使用了较多复合词,有的复合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彼此聚合成群,形成了不同的同义词词场。这些同义词词场中的复合词在构词上都有相同的特点:即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单用时意义相近或相关,这样的复合词应是当时的语言社团根据已有的并列式构词法创造的新词。在汉语词汇的历时发展中,《齐民要术》中使用的同义复合词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由曾经常用的单音词作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或易于通过隐喻机制形成新义的复合词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生命力相对较强,在竞争中也相对较容易发展成汉语中的常用复合词;使用频率低或难以产生隐喻引申义的复合词很容易退出语言交际领域,从而成为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某阶段的陈迹。  相似文献   

15.
隐喻在复合词中的投射有不同层面。投射到词义层面。引起词义演变,可称为词义隐喻。投射到语素层面,产生喻体语素。喻体语素以其隐喻意义参与构词,可称为构词隐喻。真正能够产生新词的是构词隐喻。复合词构词隐喻的隐喻结构类型可分为喻体语素在前的借喻造词和喻体语素在后的暗喻造词。  相似文献   

16.
词与词的本义和本义之间、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引申义和引申义之间,均可构成反义义场。反义义场既可以由义位和义位构成,也可以由不自由语素义和不自由语素义构成,或由义位和义丛构成。由不自由语素义和不自由语素义构成的反义义场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属于同一反义义场的各个成员,它们的配价都是相同的;反之,配价不同的两个词,不能构成反义义场。  相似文献   

17.
语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每一个语词都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这构成了人际交流的基础。然而,语词的意义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漂移。语词的意义漂移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反映和折射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生活的深刻变化。研究语词的意义漂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更好地实现人际交流。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俗语词的训释,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注意:勤查方俗语的辞典和有关考释方俗语的论著;比类文例,即将出现同一词语的句子一一找出来,然后加以归纳概括;参考异文,利用异文材料对词义进行推断;因声索义,即通过声音线索探寻词义;审辨字形,即通过对方俗语的字形的辨析,正其讹误,然后求其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科技日语的词汇特点着手,介绍了日语科技词汇中常用词汇的专业化,词义的多专业化以及构词形式多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技日语汉译中词义确定的一些技巧。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得出结论:日语科技外来词词汇的特点和英语同出一辙。一是用常用词来表示专业用语词汇,二是各学科和专业共用一个词表达不同专业的概念。这是英语词义的一种突出的共时性特征,也是日语科技外来词词汇的特性。因此在确定外来词词汇的词义时,首先需要确定其是否为科技用语,然后确定其属于哪个科技领域,再选择确定其约定俗成的意义或者恰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复合词结构的语法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语言的词法有不同的表现 ,不能以西方语言的词法来衡量汉语的词法。语素序是复合词的构造手段。复合词结构分析的基础是语义 ,但语义关系不是判断结构关系的标准。汉语合成词的内部构成情况复杂 ,并非所有合成词的构造都有语法关系 ,但复合词的内部结构是可以分析的。词组构造并非与词组的功能完全一致 ,因此复合词的构造与复合词的功能不完全一致 ,并不能说明复合词结构没有语法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