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申报世界遗产的严峻形势,在"丝绸之路"整体申报的大环境下,综合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的状况。在世界遗产"文化线路"的架构下,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和拓宽"申遗"思路的模式,希望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面对申报世界遗产的严峻形势,在“丝绸之路”整体申报的大环境下,综合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的状况。在世界遗产“文化线路”的架构下,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和拓宽“申遗”思路的模式,希望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后,"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浮出水面,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和广泛重视。2015年2月11-12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新华社、中国社科院、中国外文局、福建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召开,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遵照改革与开放的总方针,泉州市许多有识之士依据本地区的侨、台、商、文(包括各种宗教文化)、山、水诸特点,尤其是伊斯兰史迹人文优势,提出把“振兴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泉州以及福建发展社会经济的战略目标之一。它的任务是增进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以及西亚、北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合作,加快泉州以及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步伐,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论证这一设想,有必要对泉州伊斯兰教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番  相似文献   

5.
福建自贸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点"和"支撑点",要充分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广阔市场空间与机遇助推自身的升级发展,更好地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但福建自贸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存在竞争优势不够明显、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与沿线国家合作不够顺畅等问题。提出了福建自贸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完善福建自贸区港口航运功能,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化金融创新,试行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发挥华侨华商优势,将福建自贸区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物流枢纽以及经贸合作、资金融通、制度创新和人文交流的前沿平台。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是我国学术界对于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研究大丰收的一年 ,许多学者又称之为“丝绸之路年”。这一年 ,我国学术界分别于昆明、泉州、湛江、宁波和广州召开了丝路研究的学术讨论会。本文就昆明丝绸之路学术会议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以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方和西方之间交通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潮汕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综合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汕头史迹,对汕头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史迹史料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就汕头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汕头"海丝"申遗的特色进行纵深研究和论证,试图勾画出"海上丝绸之路"汕头文化遗存的大致范围和轮廓,认识和把握"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性质和内涵,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汕头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挖掘、整理出汕头符合申遗条件的历史遗存特色和亮点,汕头加盟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瓶颈问题,希望能从其他城市"海丝"申遗工作中获得一定的实践性经验教训,借助申遗契机,保护和开发"海丝"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泉州位于中国福建东南部,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历来就有对外通商和友好交流的传统。商人、旅行家、僧侣等各种人汇聚此地,带来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宗教文化,这些宗教文化和泉州本土的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互相辉映,形成了泉州独特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剖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探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千年古城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意大利旅行家亚格曾经坐船探险到过泉州,并称它为"光明之城"。这座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港口城市,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曾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最近笔者慕名走进这一美丽的古老城市—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前不久,泉州被授予中国首个"东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盛行,留给福建的是开放的视野、海洋的精神、兼包并容的心态以及遍布世界的福建华工,这些因子成为福建文化嬗变的重要力量.当历史推进到某一特殊时刻,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福建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任,自觉成为中国近代中西文化的撞击点.船政学堂是民族自救的一面旗帜,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引领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铸就了福建近代中西文化的历史性撞击.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去年以来,粤西连续举办过两次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本期组织了有关热点问题的研究论文。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展示了唐代中国海上交通及贸易的空前繁荣,张荣芳等《两汉时期的雷州半岛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描述了两汉时期雷州半岛采珠业、商贸业的发达,阮应祺《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雷州半岛主港概述》就目前学界争论的焦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用翔实的材料客观描述了徐闻港、雷州港、赤坎港的形  相似文献   

13.
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务必从我国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这条曾经的文明、和平与开放之路,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与价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之一,是深化全球发展区域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要注意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功能、构建国际新秩序功能和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在面临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的今天,我国政府领导人用战略性的思维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倡议,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作为具有悠久的对外海洋贸易历史的浙江舟山,如何更好地积极投身于这一新的全球发展机遇,重现群岛新区在新时期海上丝路建设中的灿烂辉煌,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从新区建设及贸易角度提出了努力将舟山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枢纽港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15.
由我校与贵州省科协联合主办的国际模糊系统与知识工程学术讨论会经过一年半的紧张筹备,于7月11日至16日在广州、贵阳两地举行。模糊集理论创始人 L.A.Zadeh 教授应邀作重要学术报告。会议收到来自18个国家的论文64篇,有15个国家的40多名专家学者来华交流,会议收到国内论文162篇,近150名国内专家出席会议。这是一次大型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会议论文集将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将迎来大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前实施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选择.福建与新加坡同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本研究开创性地就双方合作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展开研究,将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对促进福建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2月18日至21日,“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本校召开。下面六篇论文,就是这次会议收到的论文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晁中辰 《东方论坛》2009,(1):F0003-F0003
关于丝绸之路,以前研究的重点在陆上;改革开放后,研究的焦点逐渐转为海上,尤其聚集在中国南方的江浙、闽粤诸省,而对从春秋时期就已开辟的山东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则相对薄弱。鲁东大学刘凤鸣先生《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一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讨,弥补了山东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晋江泉州古外销陶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泉州地区的晋江县和泉州,是宋元时代盛产陶瓷的重要地区。在宋元时代,这里出现许多烧制陶瓷器的窑场,其中较著名的古窑场有晋江县磁灶乡、泉州市郊东门窑等。由于这里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东南临海,泉州又是中世纪海外交通非常发达的著名港口,因此,这一地区在南宋及其以后,古代陶瓷窑场的大量出现和外销有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李鸿章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一方面,大批研究论文见诸报刊,李鸿章研究专著《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一书正式出版。尤其是1988年在李鸿章的家乡安徽召开了“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学术讨论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的专门研究李鸿章的学术会议,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接着在1989年山东东营召开的全国第五届洋务运动学术讨论会上,李鸿章又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门人物。此次大会代表们提交的29篇人物研究论文中,研究李鸿章的就有12篇。可以说李鸿章研究,已成为近代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