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语堂拥有特殊的中西文化背景,他将传统婚姻与现代爱情兼容并蓄,和谐统一于"现实的理想"中。他否认爱情至上论,主张婚姻的和谐互补,性爱的自然美妙,反对不婚不育。他对完美女性做出了既现代又传统的阐释,并从男女不同的身心结构和生存方式入手思考女性的归属及其与家庭的关系,提倡女性真正的幸福在于婚姻和家庭。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几种不同婚姻模式的具体剖析,论述了小说中婚姻与爱情的不等距离,指出只有建立在真正爱情基础之上、经受过人生种种磨砺之后得到的婚姻才是最理想的,这样的婚姻并不惧怕婚姻距离爱情的路途有多遥远。对现代青年知识女性如何将真挚的爱情引入幸福婚姻的殿堂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洁是新时期前十年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以自己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以女性作家特有的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展示,以对女性奉为首位的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密切关注而给新时期中国文坛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沉重的翅膀)中,张洁分别塑造了一系列当代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笔者认为,这些形象无碍于其外表的美丑,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张洁通过这些人物,展示了一系列爱情、婚姻和家庭领域里的重大问题:如爱情和婚姻相修离的问题、知识女性理想化的爱情境界与社会现实相矛盾的问题、男性和女性的冲…  相似文献   

5.
在莫言的作品中,女性自尊自强、敢做敢为、坦荡无羁,她们冲破惯常的婚姻束缚,追求传统舆论所不容的爱情和性欢乐。这在莫言的描述里,已经超越了塑造单个人物形象的意义,成为向传统宣战和彰显生命能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捆绑女性的传统贞节观,莫言是一位理性的控诉者和批判者,但莫言又是一位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男性作家,无法脱离传统观念的隐性影响,他或明或暗地歌颂、赞美了女性对爱情的忠贞,从而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理性批判与感性认同相互交织、融合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爱情和婚姻问题是劳伦斯小说探讨的一大主题,他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感情对人的个性、人际关系、人的完整性等的影响。从他的爱情三部曲《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其他小说如《白孔雀》《菊花香》及他的散文、书信不难看出,他反对纯精神和纯肉体的结合,更反对一方对另一方的精神控制,理想的爱情和婚姻模式应该是双方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他非常注重性爱的力量,性的满足可使一个人完整,抵御工业化对人性的掠夺,使婚姻和宇宙正常运行。小说中几乎所有主人公的苦恼均来自他们自身灵与肉的分离。  相似文献   

7.
安娜的爱情悲剧折射出现代女性面对爱情、婚姻时的迷茫与矛盾。从现代女性的视角来看,无法逾越的七年之痒以及疯狂的爱情背后自我的迷失是造成安娜婚姻失败、爱情幻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男权意识下的女性追求--谢冰莹爱情悲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叙述了谢冰莹的爱情婚姻过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其爱情悲剧的根源。在男权中心主义没有彻底消除的时代,一个还缺少真正现代人格的女性,不管她如何追求,其爱情婚姻只能是悲剧性的。这也许是女性目前仍难以摆脱的困惑与宿命。  相似文献   

9.
在《荆棘鸟》中,爱情叙事是最重要的结构因素,作品对爱情的书写隐含着对女性欲望的展露和对女性成长的追踪。具体地说,在对梅吉的情感体验、爱情纠葛和婚姻经历的展现中,包含着一个从柔弱的少女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主体的女性的成长故事,而其中女性的欲望与追求也得到了有效的表达。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女性化书写。  相似文献   

10.
在《荆棘鸟》中,爱情叙事是最重要的结构因素,作品对爱情的书写隐含着对女性欲望的展露和对女性成长的追踪.具体地说,在对梅吉的情感体验、爱情纠葛和婚姻经历的展现中,包含着一个从柔弱的少女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主体的女性的成长故事,而其中女性的欲望与追求也得到了有效的表达.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女性化书写.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有着不幸的早期人生经历和比较特殊的婚恋生活,这些带给了他情感上的严重伤害。他把这些痛苦辐射到他的作品中去,反映为他笔下形形色色而触目惊心的婚姻爱情景观,表达了他对婚姻爱情失望、否定等的灰暗态度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第一篇探讨女性对婚姻、爱情认识的小说。在此,分别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扼杀爱情的因素的透视,来探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所反映出来的爱情与道德。  相似文献   

13.
当代知识女性在追求婚姻爱情时,面对社会、家庭、工作的多重压力,往往容易陷入对自我的不确定,甚至是否定,她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爱情和人生。赵玫在《秋天死于冬季》中借青冈和虹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内心对于婚恋爱情的深刻认识,爱情中不仅有激情、性爱、情感交融,女性一味的付出真心和牺牲并不能彻底拯救爱情,还需要理性的调节与包融,需要强大精神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剧本计有五百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提出了与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新的婚姻爱情标准,并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并与唐传奇同类作品中女性形象作了对比,最后从元代作家的世俗化和元代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两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几对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为素材,通过他们对待终身大事的处理方法,展示了18世纪英国女性不同的婚姻观,进而阐述了作者本人对待婚姻的立场:纯粹以经济为基础或以美貌,情欲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幸福的。真正美满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并兼顾经济方面的考虑。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四桩婚姻的分析来谈当时英国女性的不同婚姻观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经典著作,它以大量篇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涉及了许多有关女性意识的问题,部分作品体现了女子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主动性和反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自主精神,同时通过对这些女性在生活、爱情和婚姻及家庭中种种际遇的描写,肯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作家具有了初步的女性主义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女性婚恋意识、反传统意识和经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作品大都以婚姻爱情为主线,通过她笔下所描绘的女性在婚姻与爱情之间的无奈纠葛,展示出女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挣扎,以及女性因之产生的感情上的无奈和屈服。本文以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的感情世界为切入点,用张爱玲的作品名做小标题,并以此为主线,探讨了女性在情感选择时的被动与无奈,进而向现实屈服,放弃感情,为物质而结婚的共同宿命。  相似文献   

18.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描写乡土爱情婚姻最深刻的一篇,它讲述的是农村一个荒僻角落里一家母女三人的爱情婚姻故事,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时间跨度30年.本文从民间视野的角度,解读作品中三个女性的爱情命运,剖析中国广大民间女性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困惑和归宿,探究民间女性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内在互动变因,审视乡村妇女自主意识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生活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既没有令人羡慕的婚姻,也没有傲人的相貌,她们是一群与爱情婚姻绝缘的女性。神话是现实的夸张性的反映,"礼"严格规范下的家国同体的宗法制度是神话中女性婚姻生活产生的根本原因,现实理性的文化传统是女神婚姻现象产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20.
曹禺剧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他塑造了一系列大胆泼辣、个性鲜明、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众多怯懦、无力的男性形象。这种女性崇拜意识与其童年生活、演戏经历密切相关。对女性的过分崇拜和长时间扮女角形成的自身“性别错位”使他的爱情、婚姻充满曲折。对众多怯懦、无力男性形象情感上的亲和与理智上的否定,则表达了他对“性别错位”产生的脆弱性格的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