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以其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路径互动化、传播客体个性化的特征,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及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民族文化正陷入消费畸形、对外传播受限和民族文化符号机械复制的困境。而坚持在传播中构建国家共同文化,针对消费群体的特点分层传播民族文化,积极开发民族文化的传播产业链,利用大数据传播民族文化,是摆脱这种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藏医学作为一重要的欧亚传统医学体系,其传统的传播区域不仅包括青藏高原和邻近的喜玛拉雅山地区,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到18世纪时在蒙古文化所影响地域藏医学也已经成为主流医学。19世纪5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加尔湖地区的一位布里亚特藏医白玛次成首次将藏医学带到了沙皇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并在上至沙皇宫廷,下至普通俄罗斯民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家族成员后来又将藏医逐渐西向传播到波兰、瑞士等欧洲其它地区,甚至远及北美,演绎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医学传播史。本文通过对白玛家族百年藏医传播史的回顾,重现藏医学在近代如何传播到欧洲,并在新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把知识送给人民哈尼族青年阿批、阿三、妙二等,高小毕业后,怀着建设好自己家乡的激情,回到了合作社,参加了集体生产。在劳动的实践中,他们觉得要做一个真正有文化的农民,不能光是劳动好、识几个字;更重要的是,耍懂得毛主席讲的革命道  相似文献   

4.
铜鼓是布依族的神器礼器.布依族送、迎铜鼓的"送宁"仪式,在具体实践展演过程中,产生重大的社会一文化作用:一方面使民族文化在实践记忆中得以唤醒重现和传播继承,另一方面增强了族群的社会记忆和自我认同.实践记忆的情境性和在场性特点,在民族文化的保存再现和传承播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林 《回族研究》2001,(4):63-67
本文从外交、商业、军事等方面追述伊斯兰教在唐代活动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伊斯兰教在中国文化传播的性质问题。提出中、伊两大文化系统之间的文化传播是出于丰富各自文化的需要。伊斯兰教在中国载体移植型的特殊文化传播方式不仅决定了异质文化间的排斥力和文化选择机制不能阻碍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文化传播 ,同时也决定了伊斯兰教在中国早期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伴生性质及其在中、伊两大文化系统中所具地位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乃是一个文化转型的世纪。在21世纪,越来越清晰的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和影响,由新媒体所带动的文化讯息传播和交流速度日益加快,由媒介的新物质性以及社会性所导致的文化表达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在初期的藏文化传播过程中,主要模式为旅游、传统媒体和地区文化代代传承等,因为传播模式较为复古,使得优质的藏文化无法更好地去传播、去弘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传播形式逐渐丰富多样,新的网络传播平台正式诞生并迅猛发展,多元化、多形式的传播模式优化了藏文化的传承,新的篇章正式开启,为其有效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初期的藏文化传播过程中,主要模式为旅游、传统媒体和地区文化代代传承等,因为传播模式较为复古,使得优质的藏文化无法更好地去传播、去弘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传播形式逐渐丰富多样,新的网络传播平台正式诞生并迅猛发展,多元化、多形式的传播模式优化了藏文化的传承,新的篇章正式开启,为其有效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播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以对媒介化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的心理变化规律的掌控与把握为学科目的.本研究以传播心理学为视野,通过对传播过程中人的主体因素的本质定位,深入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主体因素所导致的传播受阻与传播不畅.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和审视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相似文献   

10.
动漫作为情感和文化的载体,不断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特别是近年多部现象级国产动漫作品的问世,满足并提高了大众对本土文化的认知需求与价值认同。它的巨大影响力和传播度直观地体现在一组数据上:全国"二次元"(动漫爱好者的别称)用户规模近4亿人、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新发展动漫产业以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也成为当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连日来,永州军分区司令员朱礼生带病连续奋战31个小时不合眼的感人事迹,在参加抗冻救灾的永州军民中传诵。前来指导救灾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动情地对朱司令员说:"我要为你向省军区请战功。"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最中心的部分,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传播红色文化的事业中能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意义,其次就如何提高革命纪念馆宣教实效提了几点建议,期望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起到一些具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互联网激烈的竞争中,关注少数传统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就有较浓厚的政治背景,但能利用这种背景的政府网络与传统媒体网络在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却表现不佳;反而是自筹资金、技术、人才的民间网络,倒闯出了一番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云蒸霞蔚的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14.
“文化借重”是指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为获得赢效的传播效果,自觉地利用其它优势或强势文化符号,将其作为传播的主题要素以助其传播成功的一种特殊策略.“刘三姐”在其文化传播过程中,形成了“误读”与“挪借”模式、“印象”模式、“寻找”模式、“经典重绎”模式、“异质同构”模式和“恶搞”模式等六种模式,以期由对“借重模式”的讨论而引发了今后如何对文化资源加以激活利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徐文 《民族学刊》2013,4(2):59-62,116-117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关乎民族团结、国家文化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不同的传播工具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有不同的效能,这些效能表明了传播工具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程度。通过计算各种工具不同的最终影响程度,选择不同的传播工具,可以为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事业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美术图像是视觉传播最主要的途径,通过视觉图像去解读不同的美术分类所传达的信息,是视觉文化传播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民间美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要素切入,对民间美术与视觉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文化传播的心理和视觉文化的涵义进行了浅析,希望对现今视觉文化的有效传播起到些许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其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期下,高校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弘扬与传播红色文化是其重要的任务,故而,在高校中,高质量的红色文化传播,能够有效强化中华文化的传播理与影响力。随着新时期下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媒时代在文化传播上更加智能。在高校中强化红色文化传播,从而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与传播力,能够有效提升国民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下齐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为研究对象,将从四个层面分析其对外传播路径。本文认为在传播过程中要重点译介和传播齐鲁中医药学典籍和医家理论精华"以仁为本、仁爱济世"的儒医文化以及"医乃仁术、天人合一"的齐鲁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梳理中医药文化自古至今的海外传播经验,总结齐鲁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优势,制定其对外传播策略。该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齐鲁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创新传播方式,为建设健康中国、维护全人类健康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渗透艺术文化是一件能够积极输出与传播艺术的一个手段。例如,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建设中,巧妙地运用地铁进行艺术宣传就是一种非常好传播手段。据其文化性、历史性、艺术性和商业性得到了很多与艺术管理相关的启发,且从艺术管理角度可见地铁文化对大众的文化传播、审美保留、文化传承作用。合理思考、创新思路是艺术管理活动的必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宁夏地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然而,碍于传播途径与视角的单一性,宁夏地方文化暂未得到有力的传播,优秀的历史文化难以得到有效的传承。本文基于自媒体平台的优势传播特点,首先介绍了宁夏地方文化的传播内容,其次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地方文化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优势,从而提出更优的地方文化传播手段,使得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