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钧鹏  杨太文 《社会工作》2023,(3):38-48+103-104
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化助人活动,从其诞生之初就被定义为治疗过程或医患互动过程,这种应用上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工作理论必定不满足于静态的结构理论,必然会大量引入过程导向的理论,例如发展理论、赋权理论和互动理论。然而,过程视角从未在社会工作理论中得到系统的梳理和阐述。本文以社会工作的认识论为出发点,阐明在社会工作理论中往往敛影逃形的过程视角。社会工作理论大致包含了三种过程取向:一是治疗性社会工作,它指涉一种旨在追忆个体既往经历的过程,以精神分析学派为代表;二是建构性社会工作,它指涉一种试图通过互动涌现意义的当下过程,以互动理论、标签理论和现象学理论为代表;三是发展性社会工作,这是一种指向未来的过程,以赋能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为代表。从诸种理论的社会工作化处理中,既可以看到过程取向的理论社会学向应用社会学过渡的具体路径,也可以思考未被充分挖掘的过程社会学理论所具有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2.
2006年联合国通过、2008年生效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是面向残疾人的最全面的专门人权公约,倡导的社会模式已经成为各国立法实践与行动者倡导的立意指南。残障研究需要完成范式转换,借鉴多学科的视角,实现综合取向的实证研究。法学的人权研究、社会学的福利视角、社会工作的干预、人力资源的经济学视角,都是残障研究综合的学科基础。交叉学科(法社会学)以及注重实践的残障社会工作,将是残障研究的重要力量。残障研究要获得更大自主与自觉,还需要扎实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姜利标 《浙江学刊》2023,(2):66-74+2
虽然社会学传统没有留意修辞理念对学科地位的合法获得及知识生产的影响,但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已不自觉地与修辞理念进行纠缠。本文将“没有明确意识到、但又无法忽视修辞影响”的发展阶段,称之为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类修辞形态区间。基于修辞学视角的考察发现,社会学传统实际上潜藏着类布道性修辞、类认知性修辞以及类论辩性修辞三种基本形态。它们在为学科赢取合法性地位以及知识生产的过程中,不同层面地促进了社会学学科成熟化体系的形成。可见,修辞不仅能为宏观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史提供创意视角,也能为学科知识的后续生产提供经验性参照。它将成为社会学学科的“守护型幽灵”,始终陪伴这门学科的发展而得以存在。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实践先后经历了缺陷视角与优势视角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关注的焦点与实践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伴随着对缺陷视角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判,优势视角逐渐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更多的人提倡采用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为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优势视角,对缺陷视角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不可或缺。本文将从视角假设、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等方面对两种视角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庞飞 《社会工作》2009,(18):15-17
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实践先后经历了缺陷视角与优势视角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关注的焦点与实践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伴随着对缺陷视角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判,优势视角逐渐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更多的人提倡采用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为了更加全面、深人的认识和把握优势视角,对缺陷视角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不可或缺。本文将从视角假设、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等方面对两种视角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Professionalization"应该是翻译成专业化还是职业化?从中文语境理解,专业化侧重于学术发展,而职业化则强调实务发展.在综合考察原始文本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翻译为职业化,而从社会工作的实务特性来说,职业化的翻译也优于专业化.面对国内社会工作学术界众口一词的专业化翻译,本文借助职业社会学的视角,重新考察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史.本文发现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史前阶段,社会工作虽然具有自下而上的发展态势,但政府和宗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时的社会服务具有以知识服务于权力的特性;在社会工作职业建立阶段,结构性制度极大的推动了职业化进程,其中职业团体的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等使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产生了垄断性和自主性;在职业化的成熟及深入发展阶段,各国各地区外部干预尤其是国家干预的不同导致了社会工作不同的发展形态.最后从实务为本、适应与改造、完善结构性制度等方面探讨西方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不断变化的转型过程中 ,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我们以社会学的视角正确地认识和看待。正如医生以一定的方式对待他的病人(我们通常被其看作是潜在的病人)一样 ,社会学家也以一定的方式来看待世界 ,这种方式不同于常人的、日常生活的观点。什么是社会学的视角一个独特的社会学视角对社会学这门学科———对社会与人类社会行为的科学研究来说是基本的和必备的。社会学者依据一定的程序 ,通过研究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的思考和行动方式获得知识。社会学者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理论方法指导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袁方教授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恢复重建的领军人物,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创会会长。他有深邃的社会工作教育思想,他认为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为依托、面对困难群体需要的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学是社会工作的宏观视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开展社会工作的制度依托,专业社会工作是切实达致解决困难群体问题的手段。他认为社会工作应该走专业之路,社会工作教育要与实际部门密切结合。他的思想在社会工作专业恢复重建中发挥了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受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影响,学界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研究与探讨也日益丰富和激烈,机构养老对于弥补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学界对社会化机构养老的研究涉及面甚广,但缺乏不同学科视角下宏观层面的概括研究以及对新模式发展的探讨,通过将已有研究以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近年兴起的老年学为视角进行归类梳理,厘清不同视角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正处于一个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时代,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领域,每个个体都密不可分.由此,亟需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拥有国际视野.这也是社会工作服务与国际社会工作发展所要追寻的方向.因为在国际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跨文化视角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它将为全球化的社会工作范式发展提供崭新的维度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价值中立是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工作等学科所倡导坚持并遵循的重要伦理守则或者说是道德原则,保持价值中立是这些学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而对于价值参与论述的相对要少很多。对于价值中立与价值参与的是非这里不做讨论,笔者只是粗略认为,如果研究者采取中心主义的视角看问题就会陷入价值参与,做出价值判断;相反,如果研究者采取相对主义的视角看问题就会保持相对价值中立,可以理性地去研究问题。即价值中立与相对主义密切关联,而价值参与则与中心主义直接联系,至于什么时候需要保持价值中立或价值参与,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嵌入式发展的视角下,通过对现有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探讨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在流浪儿童救助流程中的角色和存在的症结,分析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组织相互嵌入的现实问题,提出嵌入式发展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流程再造,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救助网络。  相似文献   

13.
王莹  谭晓东 《社会工作》2014,(2):137-143
医务社会工作是结合了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为病人提供“非临床”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从文献分析角度来看,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研究趋势呈现上升态势,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社会认可、政策扶持以及人才培养为制约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汪鸿波 《社会工作》2023,(2):73-83+110
新文科建设的兴起与发展对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议题,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于课程体系的改善。本文通过检视我国高校已有的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体系,发现其呈现课程“专业性”表征明显、课程模块兼具结构性与选择性、“传统性”的社会工作课程占中心地位等特征,但也有学科交叉存在物理性叠加、对新技术的训练不足、课程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张力明显等缺憾。新文科驱动下的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体系建设要凸显跨学科追求、新科学技术融入和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贯通等三个层面,助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进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探索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硕士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学是一个以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在20世纪80~90年代形成于日本.它关注国际社会的多样性、差异性及不平衡发展,认为一个统一的"全球社会"或"地球社会"尚未形成,并自觉地与"全球社会学"相区别.它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相互交叉的方面:国际关系社会学研究、国际社会研究和地域研究.关于民族性、民族主义和移民社会的理论构成了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教育学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也是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服务的社会工作,其主要功能是补充和协助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成都市锦江区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国内率先推动“社会教育学”领域的建立与发展,探索和创立一种崭新的华仁工作模式。本文以“华仁模式”为例,从社会教育学的视角探讨儿童青少年和家庭专业工作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领域的理论基础、功能定位、实践操作和职业发展。在界定基本概念并阐述“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关系之后,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了“华仁模式”的主要特点:应对隐性社会问题、理论基础、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反思性视角、本土文化视角、对专业性和专业素质的理解,并分析“华仁模式”对国内丰富和发展社会教育学领域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沈晖 《社会工作》2008,(16):8-11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福利组织与高校等诸要素的相互支撑,形成良性互动,以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和配置。当前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政府与福利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较为关注,而对于政府、福利组织和高校三者关系的论述有所不足。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剖析了政府、福利组织与高校在社会工作体系中各自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指出三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文章认为,当前国内社会工作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境,正是由于三者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机联系而导致。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建立政府、福利组织与高校的联动机制,其中政府必须先行一步,在这个联动机制中发挥关键的推动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暨社会学系主任联席会议于2002年10月22—24日在厦门大学举行。72位来自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的社会学(社会工作)系的负责人及专家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中心内容是针对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自查评估情况,讨论如何加强社会学学科教育的规范化及社会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中国当代社会工作的实践,社会责任始终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但在相关理论研究上,大多只谈到社会工作的哲学、使命、价值观等这些源于西方的意识形态方面,少有直接提及社会责任问题。本文认为,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社会工作背景下的社会责任需要积极建构。因此,从公民社会的视角出发,以在海南开展的戒毒社会工作等社会实践为例,在理论基础、现实需求和实现途径这三个方面对建构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消费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方社会从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社会学对消费的研究也发生了转向。在西方,消费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对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第二阶段是消费社会学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西方进入了所谓的消费社会,消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消费研究也上升到社会结构层面,消费所体现的社会结构关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