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徐孙铭 《船山学刊》2002,(1):124-125
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朱汉民教授撰写的《宋明理学通论———一种文化学的诠释》,是20世纪末一本研究理学有卓见的重要学术著作。我前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认真读了全书,虽然是理论著作,却也读来津津有味。第一,是学术味。学术贵在创新。本书与其它有关宋明理学的著作比较起来,创新在于:以道、学、术的三个层次来诠释宋明理学。这是全新的思路和视野。作者把中国思想史看作是一个整体,着重考察它作为思想文化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从经验性的技艺(术)、理性化的知识体系(学)、对形上存在的信仰(道)三个层次来分析。这是从《老子》…  相似文献   

2.
从台湾学者的学位论文《清代台湾诗所反映的汉人社会》和《清代台湾竹枝词之研究,得知。台北武陵出版社出有廖雪兰的博士学位论文《台湾诗史》。访求之下,先后获读《台湾诗史》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83年油印本和台北武陵出版社1989年铅印本两个版本。读罢掩卷,颇感惊讶。《台湾诗史》里若干明显的错误,从该书油印本到铅印本、自1983年选于1989年,作者本人乃至其指导教授、答辩导师竟然未加纠正。本文愿在指摘《台湾诗史》某些错误之时,纠正自己也曾不免的过失。t台湾诗史》(武陵出版社1989年版,下同)第1页记:唐维卿所辑之是诗晴,…  相似文献   

3.
张兴杰此文载1989年第4期《兰州学刊》,文章说先秦还没有出现文学上所说的小说。中国小说的真正萌芽始于汉代。人们往往认为稗官就是王官,就是小说家,就是小说,包括汉代小说的创作者。其实这纯粹是一种误解,稗官不是文学上所说的小说创作者,汉代小说的造作者是方士,汉代方士之所以造作小说,是他们干禄的需要。我们主张方士是汉代小说的造作者,但并不主张方士是汉代小说的唯一造作者,事实上,除方士外,文士乃至儒士,也有加入小说造作队伍的。不过,总的来说,方士是汉代小说最早、最主要的造作者,方士在汉代文学史上应该占据一席之  相似文献   

4.
物质和精神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在最初进行哲学思考的先哲那里,还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因此,既不会有纯粹的物质一般的概念,也不会有纯粹的精神一般的概念。这就是围绕老子的“道”出现唯物、唯心之争的基本原因。考察中外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在古代哲学中大量存在着物质和精神的互渗现象,而且这种互渗现象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中还隐约可见。要想真正掌握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必须克服削足适履的研究方法,以全新的视野和方法还古代哲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总结民办高校的办学实践,探究民办高校的民民轨迹,对于我们探索和遵循民办高等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树人实践》作者对比做出了努力,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好书。该书具有的主要特点是:立足实践,意在创新;思想敏锐,视野开阔;总结全面,分析透彻。  相似文献   

6.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是作者王珂所撰的《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系谱》这部著作第lO章的标题(该专著200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系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副教授。他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班,1989年4月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7.
宁夏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邱树森教授主编的《中国回族史》,本著作曾列入198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次年列为国家民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1989年完成初稿后,作者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又重新编写,反复修改。该书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一部回族通史。本世纪以来,回族史研究一直是中国民族史领域中较为活跃的领域,已有数部回族通史问世。翻检过去出版回族通史著作,或侧重于宗教,或重于明以后,其中个别作品学术深度不足。《中国回族史》与之相对照,较为充分地吸收了当代中国学者研究成果,全面地阐述了从古代城外…  相似文献   

8.
湖南出版社今年出版的《人力学引论》,是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张楚廷教授的第十部著作。这是一本面向广大读者,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论著。它的问世,是垦荒者在处女地上的第一声呐喊,是人力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诞生的庄严宣告。可以预料,21世纪的人学研究史的扉页上将记载它的功勋。全新的视野,全新的观点,这是本书的最重要的特色。人学即关于人的学问。人学发展到今天,已构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层次繁多,并且相互交织,彼此渗透的庞大的科学体系。简言之,人学包括三类,一类是作为生物的人的学问,如人体解剖学、遗传学等;一类是作为人类独…  相似文献   

9.
1988年作者在齐鲁书社出版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跋中公布:大连图书馆新发现一部与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本相同的《金瓶梅》张评本。近年,作者在校注张评本时又对两个版本作了细致的考证和比较,判定吉大藏本是据大连图书馆藏本修改而成,将两个版本的相异之点公布与众。并判定吉大藏本的加工刊刻着为张竹枝的弟弟张道渊。  相似文献   

10.
1989年8月,本文作者及其他有关人士对云南省蒙自县黄家山马鹿洞古人类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丰富的古人类、古文化遗物遗迹及动植物化石。通过对遗址文化遗存的分析,作者认为,将马鹿洞遗址时代置于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之间较为合适,估计在一万年前,目前可把马鹿洞暂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马鹿洞遗址是我省现知旧石器遗址中文化层最厚、保存最好的一处。这次考古发现为云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98-98
何轩编著《中国“打工诗歌”辑录与评点》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该书以纯粹的民间立场和视野对纷繁复杂的打工诗歌文本进行辑录和评点,凸现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与诗歌的本真风貌。该书具有诗歌文献史价值和文学批评学价值,适合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大中学生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12.
这是牟世金同志的近作。既称“鸟瞰”,就有一个“瞰”的角度。作为学术评论,它当然首先着眼于学术。作者就其所能掌握的材料,从“校勘”、“注译”、“理论研究”、“主要论著”等方面,全面、简要、公允地介绍与评论了大陆彼岸《文心雕龙》研究的情况,它的来龙与去脉,历史与现状,成就与问题。但是,鉴于评论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众所周知的一峡之隔的非正常状态,作者“瞰”的角度与视野就不能不更加广阔与深远,更加富有现实感与历史感,更加富有“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使命感,质言之,作者始终着眼于中华“金龙”,这就使全书有了比纯粹的学术讨论更加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13.
1984年第四期《艺谭》上,刊出日本汉学家松浦友久先生《“白发三千丈”和<秋浦歌〉》——唐诗纪行》一文(张守惠泽,原载1983年10月21日《每日新闻》晚刊)。随后,松浦先生又写了《关于李白(秋浦歌〉注释的几个问题》,由张采民译后载于《李白学刊》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这两篇文章是作者于1983年9月上旬参加早稻田大学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访华团实地访问后写就的。文中,一方面对(秋浦歌)中涉及的三个具体地名——逻人、江祖、天平,在实地考察与引证清人所撰(池州府志)的基础上作了令人信服的考释,纠正了历来多种注本…  相似文献   

14.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聂运麟教授撰写的《政治现代化与政治稳定》一书,已于2000年8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课题——“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的最终成果,是作者继《国脉所系——现代化与稳定》一书(该书曾获中共中央宣传部199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类一等奖)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与稳定关系问题的力作。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吸取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开阔的视野、深沉的思考、严密的论证,研究了政…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品只有经过表演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并且,只有放在创作者一作品一欣赏者的多维视野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审视。从这一认识出发,杜夫海纳对表演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表演者的表演是将作品已包含的感性显现出来;创作者的表演是感性生成的过程:欣赏者的表演是协助感性呈现,并为之作证。  相似文献   

16.
《四川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是四川社科院2003年重大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作者集25年的四川研究资料,组织了一批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花了近两年时间,才得以完成这一研究任务。本研究的目的是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四川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荣开明选集》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从作者470多篇文章中挑选出来的60多万字的集子,是作者几十年来在理论战线上不断辛勤耕耘的缩影,是作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不断开拓的丰硕成果,也是作者学术思想的主要体现。我和开明同志既是大学时的同学,又是工作后的同事,与他长期相处,对他的了解比其他同志更多更直接。他一面从事期刊编辑,一面进行理论研究,集编辑研究于一身,工作十分繁重。他酷爱读书,热心理论,围绕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他视野广阔,思想敏锐,善于发现并抓住理论和…  相似文献   

18.
将中国当代旧体诗现象纳入共和国前三十年(1949-1979)的文学史视野,发现原来被“一体化”所压抑的“个人化经验”暨“艺术独创”,却在陈寅恪、聂绀弩、王辛笛这三家旧体诗中保存得极丰赡且极纯粹.所谓极丰赡,是说陈寅恪的“学圣孤怀”、聂绀弩的“俳谐荒草”、王辛笛的“国史冷吟”,委实写出了当代文坛难以企及的悲壮、幽默与凄美.所谓极纯粹,则说这三家旧体诗皆能在价值上凝结这一终极关怀,即诗性地安顿个体尊严于苦难.  相似文献   

19.
赋予作者以著作人身权,并非因为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格,而是对作者人格利益的保护,著作人身权本质上为人格权。著作人身权并不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知识产权是纯粹的财产权利,在著作权中对著作人身权予以保护,是一种为保护作者利益的法律技术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与艺术研究”栏目定位于对经典作家、文学作品的解析,以及对当前热点文学与艺术现象的聚焦争鸣。欢迎您推荐选题及投稿,共同搭建互动平台。新媒体的兴盛与传统文学作品的衰落,是当代文学界不可回避的热点话题。新媒体视野下,传统文学作品如何突围备受关注0本期围绕“新媒体视野的文学作品何去何从”主题,从文学作品的批评话语权、生产机制与传播动力、责任担当以及网络小说的先锋性等话题切入,推出一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