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在列维-斯特劳斯的诸多著作中,出版于1983年的<遥远的目光>无疑与结构人类学论述同属一个系列.在列氏看来,1958年出版的<结构人类学>第一卷是结构人类学的理论宣言,预示着一种新理论思潮的出现.到了1973年<结构人类学>第二卷出版的时候,结构主义方法已经不时髦了,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他有必要重申一下这些方法和准则.而这本<遥远的目光>,原定的书名是<结构人类学3>(即<结构人类学>第三卷),但列维-斯特劳斯没有用此名,他认为,如果用这个名字的话,就会让人认为他是在"老调重谈",①这是他对书名来源的一种诙谐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规定与精神实质的具体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有力保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作者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必须体现时代特征,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明确立法重点,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解决突出问题,确保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3.
"奄出"在大蒙古国社会制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认知"奄出",对于深入理解蒙元时期的社会结构及草原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财产观念应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元朝秘史>、<元典章>、<大元马政记>等蒙元时期的史料,讨论"奄出"、"忽必"以及由此引中出来的"奄出忽必"、"奄出亦儿坚"和"引者"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荷马诸问题>是一部探讨困扰学界多年的关于<荷马史诗>诸多问题的专著,它从比较语言学和比较人类学视角出发,明确地回答了<荷马史诗>的"四W-H"(When/Where/Who/Why/How)问题,强调<荷马史诗>能够以书面文本形态保存两千多年的学理与缘由.本文聚焦<荷马诸问题>第一章,通过纳吉在荷马研究中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论述,思考纳吉治学之风格以及他在荷马诗歌和口头传统方面的研究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一隅,背山面海,封闭的地理环境成为闽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基础.土著闽越人的文化底层与北方移民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福建汉民群体的特殊性,在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福建汉民的历史、现状与区系结构不仅是福建地方史的课题,更是我国区域汉民族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近十余年来,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在这个领域饶有建树,继<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福建族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福建宗教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客家源流新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之后,最近又推出新著<福建六大民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简称<民系>).此书代表了福建地方史与区域汉民族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是关于福建汉民人群来源、分类研究的第一部系统、全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典籍.它本身也具有非凡的文学意义.在<圣经>的众多文学体裁中,叙事占有重要地位.对<圣经>第一章<创世纪>中的不同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它所取得的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了<格萨尔>史诗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早期传承形态--"七章本".<格萨尔>史诗作为英雄史诗,从情节结构上完全符合世界其他民族的英雄史诗和英雄故事的基本情节结构."七章本"是传承藏族及其周边众多民族中的<格萨尔>史诗,它的这一稳定的结构和共同的情节单元表现出了<格萨尔>史诗传承和传播的基本形态.正是在这一情节基干上,各族的<格萨尔>史诗继续抽枝开花,茁壮成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康巴之魅——藏族作家达真《康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巴>是藏族作家达真用多元视角深度讲述康巴藏地的文学力作.小说从创作追求、文本构建、人物群像到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力求高标和宏伟气势,以深沉执著的担当和勇气,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近现代康巴地区人像展览的百年"浮世绘",并以康定和茶马贸易为着墨点,就民族与宗教问题给读者带来了鲜活的启示.而充满康巴草原气息的原生态文本和金字塔式的三角叙事结构,交相辉映出<康巴>集天、地、人和多元文化、无边大爱于一体的高远境界与史诗魅力.  相似文献   

10.
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无处不在,作为承载春秋历史的<左传>更是记载了大量有关礼仪的史实.<左传>中礼被作为评判当时社会是非的一种价值标准.本文拟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对<左传>之礼的发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纳斯尔的学术地位、思想渊源及其代表作<知识与神圣>的成书背景出发,对<知识与神圣>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思想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神圣传统和神圣知识是<知识与神圣>的要旨之所在,纳斯尔以神圣传统和神圣知识为基础的多样统一思想对我们具有两方面的启发意义:第一,以"一神各表"为核心的宗教基型论;第二,对现代性问题的回应与诊治.  相似文献   

12.
萨林斯的<历史之岛>,反思了历史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结构是一种历史事物.萨林斯以库克船长这一著名历史事件为例,探讨了非西方文化的本土宇宙观及其在既有的观念结构下所产生的能动性.他提供了一个能够含蓄地将历史研究与人类学研究合一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时隔29年,又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不能不令人鼓舞,为之欢欣.早在<文物法>出台之前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之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了45年.  相似文献   

14.
努拉丁·阿卜杜·拉赫曼·贾米是15世纪波斯苏非散文的代表人物,其散文<勒瓦一合>在18世纪被回族著名学者刘智翻译成汉语,取名<真境昭微>.<真境昭微>的出现,不仅推动了苏非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更促进了回族社会与儒家社会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互动,意义深远.本文选取了贾米的<勒瓦一合>及其中译本刘智的<真境昭微>这一文本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在流传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质的<格萨尔>.土族<格萨尔>就是在藏族<格萨尔>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一部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长篇史诗.文章阐述了土族<格萨尔>的流布情况,说唱程序、形式和内容,整理、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诗>学与孟子<诗>学奠定了儒家诗教的基础,但在价值取向、用<诗>实践及理论价值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孔子用<诗>基于修身的目的,注重<诗>的社会功效.而孟子则把<诗>当作论据来使用,并扩大了用<诗>的领域;孔子<诗>论注重诗的本体特征,认识到了诗歌的美学特质.而孟子引<诗>为用,亦常常能阐发并丰富诗的义蕴,并开启了把诗歌作品与作家的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认识论;孔子<诗>论留给后人的是修身、达政的诗教.而孟子<诗>论留给后人的则是对艺术品的接受与鉴赏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左右江地区,布洛陀是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其仪式唱本为<布洛陀经诗>.本文透过对这一信仰及<经诗>形成的历史背景、叙述结构的分析,讨论布洛陀信仰与宋明期间左右江地区历史变迁的关系,认为其背后折射出了这一时期左右江社会的区域格局,是地方土司在重构地方社会秩序过程中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刘锡诚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民俗学家,还是一位广大中青年民俗学者的良师益友. 第一次读到刘锡诚先生的名字,是在1980年.当时我还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准备往民间文学方面发展,老师向我介绍了刘锡诚先生编译的<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苏联民间文艺40年>和<高尔基与民间文学>等书.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有幸见到乔健教授是在2002年5月13日.时值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广西民族学院举办,根据录音,我整理出了乔教授在开幕式上的发言稿<谈中国研究的一些方法论问题>(该文发表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几天来的接触,乔教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及渊博的学识、独特的学术视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通过对音乐作品结构、和声现象分析与探索,达到让演奏者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内涵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演奏者对立体音乐的思维意识和音乐语气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柴科夫斯基<四季>音乐的深刻理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