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客观上提出了马克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整体性要求.在一个规范的范式内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体系,可以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四条路径: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起点的研究路径;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起点的研究路径;三是以中国现实国情为起点的研究路径;四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途径和方法为起点的研究路径.四条研究路径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相互割裂的,不同的研究路径对研究者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汪信砚 《江海学刊》2012,(2):37-44,238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而由这三者构成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在今天,要破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迷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潮,我们就应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复归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  相似文献   

3.
李春江 《理论界》2011,(4):12-14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与特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相对的、统一的、开放的、动态的整体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要从两个维度去开展:第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应坚持从整体上去把握。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考察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学术界采用的解释学范式在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理论脉络和时代特征之间,内在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捍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合理性和现实正当性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形而上学特征。唯有突破解释学范式的狭隘视角,从整体性范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宏观体系和微观机制进行多维度的综合研究,才能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工作规范、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思考和理论资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遗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的神圣使命。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全球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大哲学主题。“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必然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一是中国化主旨议程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主旨将从原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应用化”转向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研究使命的变革,从当年转向当代,聚焦和把握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全球大变局的伟大时代实践;三是研究主体的变革,从“学徒状态”转向“当代作者”状态;四是理论溯源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方式的变革,中国传统哲学与原初马克思主义一道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从碎片化、抽象继承法转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范式;五是研究范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从单一视域、单一范式、单一路径转向多元范式和复合创新体系,在推进理论创新中努力形成以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旨的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临重写学术史的问题。由于这一研究领域当前的总体定位是"去中国化",因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范式,应当成为重写其学术史的核心主张。以中国化为范式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有着外在和内在的充分可能性。根据目前的学术发展状况,要实现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的理论目标,至少应厘定相互连接的两条进路:一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起点,重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二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轴心,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但是当代中国理论界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面临的难题。缺少整体性研究不但使得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不能形成一个总体的把握,而且使得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处于一种碎片化的状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地位和研究现状出发,我们认为只有首先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最终突破。对于以下四个理论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不但有助于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整体性的凸显,而且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总体把握。第一,物质观、实践观、辩证法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相互统一关系。第二,人的观点、实践观、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三者的相互统一关系。第四,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有机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哲学范式,对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起到关键作用.鉴于此,结合历时态与共时态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这一哲学范式,对于全面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结构整体布局与规划落实,同时也可以认清社会形态转变机制,以此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反思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复兴,而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理论与现实、哲学与经济政治等具体领域的互动建构式结合。这种互动建构式结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的范式跃迁,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成熟时期逐渐形成功能互补的整体逻辑。从150多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理论与现实、哲学与具体领域的互动建构式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成熟的逻辑范式,也是其不断得以坚持和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方法论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不断推进,是以方法论的检讨为根本前提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方法论中有两个问题尤为值得指认与解述:一是中国问题范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路向厘定;一是学科互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视域融合。就前一问题而言,我们应当着力破除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纯粹学术性范式,进而在真实而完整的意义上确立起中国问题的范式;就后一问题而言,我们应当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内在打通,进而将它们有机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庄友刚 《河北学刊》2007,27(6):7-10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春江 《理论界》2010,(11):27-29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思想体系。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传播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整体性过程。  相似文献   

19.
哲学研究范式蕴涵着哲学运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体现着哲学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变革。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本身就是哲学研究的创新范式。反思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继承和创新,合理对待学科与学术、问题与意识、规范与自由、文本与精髓、心性与治学的关系,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和形成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路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倾向。前者强调研究范式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重要表征,范式转换要把握好"结合"关,要反对各种教条主义,要整合不同的研究范式。后者强调要研究中国问题,要反思现代中国思想史,要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要突出问题意识。这个"新范式"和"新路向"共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引向新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