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夫新著《丁鹤年诗歌研究》立足历史语境和现实视野,对元末明初著名的回族诗人丁鹤年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从而在历史阐释、文献考索和艺术批评之中揭示了丁鹤年其人其诗的文学史意义。该著堪称是回族文学研究的一项新收获,颇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导夫新著<丁鹤年诗歌研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元末明初回族诗人丁鹤年研究的专门著作,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著者对丁鹤年诗歌有着透彻的理解,其独特的审视目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历史的坐标系中确定诗人及其诗歌的位置;二是在美学和艺术的领域确定诗歌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罗立乾同志著的《钟嵘诗歌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古代文论界首次从美学角度,对钟嵘《诗品》作新探讨的学术著作,其中颇有令人瞩目的新探创获。首先,本书从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宏观角度,既考察了建立在儒家伦理道德学说基础上的先秦两汉诗学,其根本宗旨是把《诗三百》作为宗法制的伦理道德教科书,使诗歌沦为儒家经学的附庸,又考察了魏晋六朝进入鲁迅称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原因,以及“文学自觉”的主题,与钟嵘建立诗歌“滋味”说的联系。作者在详尽地考察了儒学衰微而老庄美学复兴于这个时代,是促使这个时代的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4.
丁鹤年诗集的版本源流是比较复杂的 ,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历史上流传的和现存的丁鹤年诗集是比较多的。有刻本 ,抄本 ;有一卷本 (即不分卷 )、三卷本、四卷本 ;有留存国内的 ,也有流传到国外的。将历史上流传的和现存的一些主要的丁鹤年诗集版本叙录、梳理 ,有助于丁鹤年诗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对元末明初回族文学以及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与审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东方书写研究》中,作者冲破了文艺美学与政治美学之间的藩篱,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批评置于意识形态视域下,在诗人诗歌的东方书写中论证文学、政治与审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学研究的重要突破──读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徐宗文一、新的贡献——创构了“中国文学美学’的新学科吴功正的《中国文学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版)在学术研究上的最大贡献是初步创构了“中国文学美学”的新学科,一方面为大美学研究体系填补了空白,另一方面又为文...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第一学人,他的学术成就包括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考古学、甲骨学、教育学等诸多方面。他是我国最早用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文学的学者,首次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提出了悲剧、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典型、典型化等概念并阐述了其意义。他的《红楼梦评论》第一次给《红楼梦》以美学的评论,可谓前无古人。《宋元戏曲考》也破天荒地将在我国历来受贬损的戏曲提高到与诗歌等高雅文学相并列的地位,确立了文学体裁的类别,并将元曲列入世界悲剧名著之林。这些都是王国维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罗立乾同志著的《钟嵘诗歌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古代文论界首次从美学角度,对钟嵘《诗品》作新探讨的学术著作,其中颇有令人瞩目的新探创获.首先,本书从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宏观角度,既考察了建立在儒家伦理道德学说基础上的先秦两汉诗学,其根本宗旨是把《诗三百》作为宗法制的伦理道德教科书,使诗歌沦为儒家经学的附庸;又考察了魏晋六朝进入鲁迅称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原因,以及"文学自觉"的主题,与钟嵘建立诗歌"滋味"说的联系.作者在详尽地考察了儒学衰微而老庄  相似文献   

9.
柳梦寅是朝鲜李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於于野谈》是研究李朝中期文化思想和文学、美学观点的可贵资料。《於于野谈》卷三《学艺篇》中论诗的内容有很多,这些内容较集中地阐明了柳梦寅的诗歌理论,即在诗歌本质上强调“诗者言志”,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博学而后才可以作诗,在诗歌的功用方面认为诗关讽教、不平则鸣,而在诗歌的批评方面则以唐诗为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0.
诗歌赏析与教学单力洽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历史最长艺术成就最高的传统文学样式。先秦的《诗经》和《离骚》是古代诗歌的源头,唐宋诗歌则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开始了传统文学现代化的进程,而诗歌现代化则成为文学的开端。从郭沫若、闻一多,到艾青,...  相似文献   

11.
魏久尧,曾用名魏德尧,笔名华昉,男,汉族,1953年生,陕西横山人。延安大学文学院美学教授,文艺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美学研究所所长,世界华文文学家学会理事,政协延安市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常委。魏久尧教授长期从事美学和文艺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美学》、《中国哲学史》、《通俗美学》、《范畴美学》、《中国喜剧文学史》、《文学概论》、《马列文论》和《德国古典美学》等多门课程。在教学中坚持教学研究和改革,积极探索新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魏久尧教授长期坚持科学理论研究,在西方…  相似文献   

12.
作为悠久绵长的诗歌流派和文学风格,中国古代清淡诗派及其清淡诗风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从趋同和创异的角度看,清淡派成员对本时代文学思潮和美学思潮的取舍与选择,以及他们对待所处时代文学思潮和美学思潮的态度,直接反映了他们的创作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3.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文艺学基本理论、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后殖民主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从美学到文化--陶东风学术自选集》、《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等,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翻译《文化研究导论》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成果曾获得中国文联第四届优秀文艺评论一等奖,第一届、第三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第三、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等。  相似文献   

14.
同治二年,张际亮原辑、李云诰续纂的《建宁耆旧诗钞》刊成。该集收录了明嘉靖至清道咸300余年间福建建宁的173位诗人的762首诗作。作为建宁文学史上的一部诗歌总集,《建宁耆旧诗钞》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保存了大量的建宁地方诗歌文献、建宁诗人传记材料,为研究建宁文学家族的诗歌成就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对研究建宁地方文学尤其是明嘉靖以后的诗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蓝风筝·中国当代学院批评丛书》(谢冕主编,程文超副主编)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9月出版了。丛书包括谢冕的《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孟繁华的《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王一川的《汉语形象美学引论——加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语言阐释》、尹昌龙的《重返文学的自身——当代中国文学思潮中的话语类型考察》、...  相似文献   

16.
最近,巴蜀书社推出了南京师范大学王臻中教授34万字的专著《文学美探源》.王臻中教授从事文艺理论、文学美学的教学、研究三十余年,著有或与人合作著有《文学语言》、《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基础》、《文学学》、《文学概论》、《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等,发表文艺理论、文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在总结本世纪初的诗歌状况时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欢闹和哭泣,喧嚣中快感的尖叫和悲凉中喑哑的啜泣交错着、交响着,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我们时代美学的两极。”(张清华《新世纪文学大系·2006诗歌·序》)除这两块极地外,中间还空余着大片的土地,诗人冯娜的《寻鹤》《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两部诗集就是这中间的土地上发芽的种子。她的诗作也正有别于“快感的尖叫”和“喑哑的啜泣”,其中不疾不徐的遐思、均匀绵长的生活气息、文质相契的美学追求、问苍生亦问鬼神的脉脉温情、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都显得那样珍贵,而贯穿其中的是诗人对于自己淡然从容的打量,是一颗具有宗教情怀的诗心。  相似文献   

18.
《诗论》是一部系统地运用西方美学原理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并融合中西方美学观点的力作。《诗论》以西方的诗论对中国的诗歌和诗论进行分析和阐述 ,使中国传统的、感悟性的艺术具有现代科学的理性色彩 ;以中国的诗歌和诗论印证或纠正西方诗论的某些著名论断 ,使之更为科学或全面。《诗论》构筑了“和”的美学体系 ,该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根基中 ,并具有一定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上古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等都有直接反映。它不仅是后世诗歌体的发轫之作,更是一部反映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通过对《诗经》的解读和研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诗歌发展史的本体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并体认先民们的智慧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甚至有度越戏曲、小说研究之势,这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文献整理方面,《全元词》《全元文》《全元诗》《全明词》及其补编相继问世,《全明诗》《全明文》的整理也取得初步成果;元明两代的诗文研究逐渐升温,一些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将其纳入研究视野,承认其文学价值,诗歌研究相对深入,文章研究相对薄弱,词学研究与诗论研究有较大进展。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提高文献整理水平,拓宽研究范围,深挖大作家,拓宽对中小作家研究的边界,突出“文学本位”意识,加强艺术研究,注重文史哲结合,关注少数民族文学,出版文献类、研究类集成性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