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福勇  李烨  王晓丹 《东岳论丛》2012,33(7):185-187
爱·摩·福斯特(1879-1970)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堪与詹姆斯·乔伊斯、D.H.劳伦斯以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相媲美.尽管很多学者关注福斯特的小说,并取得了相当数量的成果,但他的第二部小说《最漫长的旅程》中的“恋母情结”却无人涉及.本文拟通过透视福斯特本人对母亲的态度,运用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心理分析学说,探讨该小说的主人公里奇·艾略特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2.
王维青 《南方论刊》2008,(12):88-89
《印度之行》是爱·摩·福斯特的代表作,而作为其主人公的阿齐兹一直被评论界视为研究《印度之行》的一个突破口。本文将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他不同“自我”的对话及其思想的变化,指出“对话”是人们取得进步的基础,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阿齐兹这个人物,更好地理解《印度之行》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3.
圣经文学的奇幻版本——解读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S.路易斯的七卷本奇幻巨著《纳尼亚传奇》,是圣经文学的一种奇幻版本。将《纳尼亚传奇》的人物、情节等与《圣经》文本进行比较,不难看出,C.S.路易斯借儿童奇幻文学的形式,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露其基督教信仰的创作手法,作品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是体现福音派基督教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E.M.福斯特的小说节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的研究焦点,但是很少有人对其小说中最为复杂、最为高级的"交响曲式"复杂节奏给予足够关注。他的小说《最漫长的旅程》和《印度之行》具有设计精美的三分结构,呈现出与交响曲或奏鸣曲极其相似的复杂节奏,为这两部小说的艺术魅力增添了不少色彩。这种三分结构各部分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和影响,对小说意义的扩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霞 《学术探索》2014,(5):122-126
美国作家E.B.怀特在小说《夏洛的网》中以生动幽默的笔触构筑了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在两者的双峰对峙中,怀特呈现了人类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自然世界的清新美好、动物的友爱互助,从而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爱、友谊等问题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夏洛的网》所呈现的幻想世界中,夏洛、坦普尔顿等动物有深刻的寓意,并形成对比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主要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作品真实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现状。在小说《赫索格》中,主人公赫索格就是贝娄的代言人,通过他,贝娄展示了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自我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阐明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异化的生存环境中所面临的重重困境,表明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  相似文献   

7.
岳峰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2):135-137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的《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属于殖民时代的旅行写作.在这部描写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小说中,福斯特以其深刻的社会良知和清醒的理智关注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一主题,进而提出改变"逻辑"的"联结".福斯特希冀通过不同语境下的"批判"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结"以拯救英国人冷漠自私、情感麻木的灵魂,但这种福斯特式的"批判"和"联结"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其隐性层面上则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  相似文献   

8.
由于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福斯特的作品中经常缺乏父亲形象,而福斯特小说中的“父亲”问题也很少受到关注。拉康关于父亲的理论受到广泛关注,这一理论认为,父亲-母亲-孩子的三角结构是组成稳定家庭的关键因素。父亲的缺失会使这一稳定结构遭到破坏,但是,由于父亲缺失遗留下的位置会由他人或他物来填补,父亲的缺失也是象征性的。在福斯特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父亲的缺失就是象征性的,父亲对女儿的监控作用通过其他人物得到了实现,文本中缺失的仅是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声音却是贯穿始终的。  相似文献   

9.
C.S.路易斯(C.S.Lewis)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奇幻小说作家,同时也是基督教护教学家和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学学者。路易斯认为神话是关于真理的言说,是连接神与人的中介,也是人摆脱自我的执迷,获得救赎的空间。路易斯所使用的"神话"概念更多地指向一个独特的文学类型,即路易斯本人所热衷创作的奇幻小说。因此,他将奇幻小说创作本身就视为自己分享信仰的途径。C.S.路易斯以其深厚的文学积淀和对于基督教的虔诚信仰进行奇幻小说的创作,并将奇幻小说视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重新找回古老神话,并在其中摆脱现代困惑,获得真理性认知,恢复人神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说创作与影视表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莫言 《文史哲》2004,(2):118-121
根据莫言20年前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而成的电影《暖》获了中外两项大奖,是因为其中很动情很人性的东西迎合了当今成年人的怀旧情绪;电影对小说中哑巴、瞎子的改编,使电影更具观赏性了;《白狗秋千架》之所以被莫言认为是部重要作品,是因为在这部作品里莫言才开始找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舞台,才开始发现"纯种""杂种"的文学用语;《红高粱》之所以能打动导演张艺谋,并非因故事新奇,而是因为小说所传达的张扬个性的思想打动了他;小说家没必要迎合影视导演而媚俗,好的小说未必就是好的电影脚本,小说与影视有密切联系,但又应是各行其道。  相似文献   

11.
吴永平 《江汉论坛》2003,1(11):109-113
《骆驼祥子》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老舍原计划将1929年轰动全国的“北平洋车夫暴乱“事件写进小说,阮明和祥子将在这场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中有所表现.当《骆驼祥子》创作到第23章时,老舍突然改变了构思,草草结束了小说.老舍改变构思的原因可能与《黑白李》受到的批评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说在杂志上分期连载始于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纪》,它旨在吸引读者逐期购买,但由于连载时间过长,未能达到辅助行销的目的。出版小说有利可图,激发韩邦庆将未竣稿的《海上花列传》以分期连载形式刊出,从而出现近代第一个小说杂志《海上奇书》。但它以单篇小说为主打作品,未能成功地抓住读者,无法与单行本小说抗衡而停刊。从甲午战争开始,社会剧烈动荡,为报刊小说的繁兴提供了契机。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希望借小说影响普通民众,传播政治思想,从而创办了政治色彩浓厚的《新小说》杂志。《新小说》具有崭新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为后出刊物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家族的没落衰亡来表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兴衰,这不是福克纳的首创,更不是他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喧哗与骚动》这部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引起人们注目的是福克纳运用独特的叙事和心理表现手法。人们普遍认为福克纳“尝试各种多角度的手法,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逼真感。他还运用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等艺术手段,使得他的作品万花筒般繁复、杂乱,同时引人入胜。”①二十世纪的小说批评,最为显著的标志是对小说中的叙事因素的重视.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分析小说的经典之作”的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福斯特对区分故…  相似文献   

14.
杰克·伦敦的多部小说都蕴含着成长小说的元素。结合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杰克·伦敦成长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探究,分析其二元对立的独特叙事主题,旨在说明杰克·伦敦对传统成长小说的继承与开创,以期从新的角度展开对伦敦作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葆拉·马歇尔的小说《寡妇颂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民间传说和民间音乐铸就了小说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同时这些民俗文化也因作品这个栽体被赋予了更加久远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小说中涉及南京的甚多。太远的不说,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写到了南京。及至现代,唐人的《金陵春梦》、张友鸾的《秦淮烟雨图》,可说是写南京的新闻记实性的作品,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张恨水的《丹凤街》,应该说是专写南京的小说,但规模不大,篇幅不长,影响很小,在《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中,“张恨水”的条目及作品条目中均未提及这部小说。专写南京而又篇幅长达百万言的小说至今只有两部:一为曹去晶(约1665-约1735)的《姑妄言》;一为瑞垠(1939—)的《秦淮世家》。前者,1996年在中国台湾出版,1999年…  相似文献   

17.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微暗的火》和《阿达》等主要作品均带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元小说特征,其遗作《劳拉原型》更将元小说的创作技巧及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结合德勒兹的元评论、罗兰.巴尔特的元语言理论,并联系纳博科夫的其它作品,从《劳拉原型》的小说结构、主题情节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探讨其元小说特征。笔者认为,纳博科夫试图通过他的最后一部文学作品告诉读者,天才作家通过构建虚构小说来阐述自己的小说观;带有元评论和元语言特点的元小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它摆脱了一切束缚;而他本人构建的元小说就是最精彩最独特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结构。  相似文献   

18.
《春香传》属于盘索里类小说,在韩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文献调查的方式并结合《朝鲜王朝实录》中记录的部分史实,对《春香传》中的身份制度、妓生制度、御史制度进行解读,可以帮助读者和研究者正确理解《春香传》的作品内容,同时为小说《春香传》的外部研究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E.L.多克托罗小说中个人记忆和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小说通过突出个人记忆的力量,揭示了被忽视的历史视角,并挑战官方历史叙述的真实性。对《但以理书》《上帝之城》和《安德鲁的大脑》的分析表明,个人记忆在弥合过去与现在、调和个人与历史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多克托罗的小说呈现了错位感,促使读者批判性思考历史叙述,并重新评估历史事件。通过挑战官方历史记录的权威性,多克托罗强调了个人记忆的重要性和其在全面理解历史中的作用。这种关注个人记忆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历史叙事的再认识进程,并促使读者重新参与到历史记忆的书写中,以对既有历史进行重新描述。  相似文献   

20.
许颖青 《南方论刊》2001,(10):33-34
写实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随着八十年代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和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难以走出困境,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作品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池莉的《烦恼人生》、《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等等,便都是被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