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性物质的浓度预测问题就是为了更好的估计气体的污染程度,让人们做好预防准备.对于核电站的泄漏进行适时的测量和估计是非常必要的.以2011年西安某高校数学建模竞赛A题为例.对无风时放射性气体扩散情况进行预估,预测核电站泄漏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再分析预测风对放射性气体扩散的影响,预估此时核电站泄漏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并以此大致预估实际上核电站泄漏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对国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整体形势影响都可能不会太大。此前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和1999年台湾地震都只是对当季的GDP和CPI有暂时的、程度不大的干扰,考虑到汶川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较小比重,地震对全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基本的经济格局并不会由于汶川地震而改变,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不会调整。  相似文献   

3.
日本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强国的战略方针 ,它在进行了三次教育改革之后 ,紧接着又提出了开展新的教育改革的战略。从重点剖析这次教育改革的第一阶段来看 ,它有不少新的特点 ,并预示着日本 2 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曾说:“欣赏一部影片,如果没有一种叫做电影美感的东西,那是不会感动人的。这种美感只有电影才能把它表现出来,而且能够表现的很完善,使看的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激动的心情。观众正是被这种东西所吸引才去看电影,而拍电影的也正是有了这点才拍电影。”  相似文献   

5.
王硕 《百姓生活》2011,(5):54-55
有媒体评论称,这次日本爆发的核危机,更像1979年美国"三里岛事件"的重演。那年3月,人类经历了核能发展史上第一起炉心熔毁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美国人对核能安全性的认知深受影响,之后30余年,美国都没建起新的核电站。  相似文献   

6.
潘向东 《北京纪事》2014,(10):84-86
先说说地震。8月24日凌晨3时20分,美国旧金山湾区东北60公里的纳帕县发生6级地震,震中在"美国峡谷",是个小镇。距离我们停留的地方有150公里,可震感强烈,后来才知道,这次是这一地区25年来最强烈的地震了。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在地震发生后数小时内,有超过60次余震,震级从0.6级到3.6级不等。当地政府说,强震造成209人受伤,无人死亡,3万户家庭停电,大约有100起煤气泄漏,60处水管爆裂。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福岛核电站爆炸并引发了核泄漏,核泄漏对日本以及周边地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害。这次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核电的安全性。在核电行业没有解决安全性之前,大部分国家不再审批新的核电站建设项目,这些国家由此引发的能源需求缺口将由化石能源(煤炭、石油等)填补。但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石油的清洁性优于煤炭,因此,石油的需求将增加,石油的价格将上涨。另一方面,日本工业在地震中遭受重创,日本对石油的进口将减少。二者共同左右国际油价的走势。  相似文献   

8.
日本发生强烈地震之后的一小时,专门追踪社交媒体服务的机构"网络社交媒体"报道称,全球最大的微博网站Twitter每分钟已传递1200条消息。而且在当天的多数时间内,Twitter上传播的消息中,约占八九成的消息都与日本的地震和海啸有关。微博的功能如此强大,且与社会的脉搏息息相关。有一则幽默的帖子在网上流传,某人对一女孩耍流氓,女孩反抗。此人不屑道:"小妞,别闹了,我可是有背景的人!"女孩一听,顿时笑了:"大叔,别闹了,我可是有微博的人。"这则帖子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微博已渗透到社会每个角  相似文献   

9.
这次的世界经济危机很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对许多国家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但美国总统奥巴马肯定不会因此而提早离任。这种提前离任的情况同样不会发生在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俄罗斯总理普京身上。事实上,他们所经营的双元首领导体制是俄罗斯国内一直有争议的话题,它使俄罗斯上层精英群体感到越来越焦虑。  相似文献   

10.
方华 《社区》2011,(10):45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引起民众的核辐射恐慌,并盲目地抢购含碘盐及海带等食品,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其实,简单地了解一下核辐射,会有助于缓解我们的紧张心理。核辐射,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包括水和空气中。核辐射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是客观存在,亘古有之,是正常现象。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放射性过高,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即便是偶尔受偏高的放射性伤害,但不是长久处在偏高的辐射中,也基本对人体健康无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一些著名的家庭社会学家曾对战后日本的家庭社会学研究做过总结,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发表过许多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日本家庭社会学研究形成一个重要领域———家庭问题研究,无论在理论和体系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果;80年代之后,是家庭问题和家庭病理研究成果发表最多的时期,所提到的病理现象多种多样;进入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逆转,家庭病理研究似乎进入到退潮期。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日本人在与地震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地震,多数人或呈现惊恐莫名状,或作撕心裂肺状,或声音里充满了绝望哭腔,或秩序大乱疯狂拥挤。然而,日本人却鲜有这种情况。即便是危难当头,日本社会还是井然有序,走路回家的人还是排着队走人行道斑马线,人们自觉排队打电话、等汽车和接受救济。日本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地震,人们对地震习以为常。日本人从小接受到的一项教育,就是灾害来临时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因此,一旦有天灾发生,大家也都是按照平时的原则处理。平时所受的国民教育,促使日本人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日本政府平时做的电视广告,要求人们在天灾面前相互友爱、要有礼貌、要有自制等等,使日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保持一个较好的社会秩序。面对天灾,日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制定出一套相对成熟的防震救灾机制。日本把每年的9月1日定为国家防灾  相似文献   

13.
方闻 《中华魂》2011,(4):14-14
有一段时间了,很少看见喻权域先生的新作。作为一个爱读他的著作。从中获得许多教益的读者,每当遇到思想界争论某些重大问题,我总不由会想.喻先生怎么没出来发表他的高见呢?后来,大约是2007年,在网上读到他的一篇文章,里面讲到,他自己已经病了一年多,一旦身体好转,还要写东西,披露历史的真相,拆穿流行的谎言。  相似文献   

14.
《新天地》2008,(7)
汶川地震之后,网友自发评选了16个最牛,不仅在网上广泛流传,还被各大报纸转载。本刊选择了比较典型的8则以飨读者。最牛民房5.12地震甘肃文县碧口镇几乎百分之百房屋倒塌,然而有一  相似文献   

15.
自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以来,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一直成为科学界、决策者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再次成为有争议的公共决策话题,这不仅关乎核电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而且影响到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选择。核电技术对人类究竟是福音,还是噩梦?它是一种技术专家所谓的“清洁技术”或“绿色技术”吗?人类要不要继续发展类似核电技术这样拥有无限商业利益但同时可能潜伏着巨大危害的新颖的技术产业?应该如何推进这些新颖的技术产业的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时间成为国际社会争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6部分揭示全球核燃料产业、产业链的资源、生产、市场、价格及未来供需状况。铀资源潜力大.天然铀现有热堆可用100年,快堆可用千年,聚变能可用亿年;天然铀生产与供应平稳,产能大于需求,二次铀供应大于20%,地浸采铀上升迅速,已占到41%;铀转化、铀浓缩、元件的生产与供应均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至2030年可保证核电站发展需要:MOX燃料使用,目前处于试用阶段.,随着天然铀价格上升,快堆发展,其利用将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世界核电布局走向及对我国核电布局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福岛核电站外部自然事件的地震、海啸叠加超设计基准引起的7级核事故,提出了核电布局、选址对核电站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世界核电分布的地区、国家、堆型、发电的现状,揭示了未来核电发展布局的走向;阐明了核电站布局、选址的八大原则;重点探讨了世界各国滨海与滨河(沿海与内陆)核电站布局,并以法国实例介绍了法国内陆核电站布局状况;最后,深入探讨了我国核电站布局,认为,沿海、东部是我国核电布局的重点,我国建成、在建的45座核电机组均布局在沿海,为滨海电站,东部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均可建滨河、滨湖核电站;中部崛起急需核电,是我国内陆核电站的重点,是我国核电大国、核电强国的标志;西部重点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而核电、火电作为基本负荷电源,支撑上述清洁能源的发展,有几个省市需要独立发展核电.  相似文献   

18.
王文 《社区》2013,(22):55-55
“打折了,错过悔一年!”“四折封顶……”在购物网站一条条促销广告的诱惑下,衣服、鞋子、包包等商品被不断地网购到家。盘点账户,才发现自己又花超了银子,消停了几天之后,上网闲逛没忍住,又开始在网上“血拼”,看着并不是自己真正急需的一堆东西,想想超支的信用卡,很多女性后悔不已,不知何时才能控制住自己的“网瘾”。  相似文献   

19.
去年八月中旬,我到兰州主持一个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外国学者中,有日本爱知大学的秋山元秀教授,早在五年以前,他巳在京都大学出版的《东方学报》第五十二卷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方志论序说》的论文,当时曾把刊物寄给了我,他是对中国地方志很有研究的日本学者之一。后来我两次去日本讲学,他都到寓所来看我,並且讨论了中国地方志的问题。这次在兰州再见,不免又旧事重提。这一次我告诉他,现在已和五年前的情况不同,在中国中断了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的地方志修纂工作,已经在各省普遍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31年,我国山西、河北地区,曾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这就是《史记·赵世家》中所说的秦始皇十六年(赵王迁五年,即公元前231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大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这次地震的震级及震中烈度,据1976年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强地震简目》定为六又二分之一级,八度.但是,乐徐、平阴的地理位置在今何处?唐朝人张守节在《史记》中注曰:"乐徐在晋州,平阴在汾也","其坼沟见在,亦在晋、汾二州之界也."这条注释是错误的,但看起来似乎很具体确切,因此对后人影响很大,直至近代还受着它的影响.例如,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在《史记会注考证》中,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