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机制论已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国际机制理论的发展最早始于美国,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国际机制理论发展,其研究也受到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的框架影响,难免打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范式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世界秩序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从未间断过对它的探索,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提出了各自对世界秩序范式的设想。理想主义把集体安全原则作为全部秩序设想的核心;现实主义崇尚以均势秩序维护世界和平;新自由主义则认为制度创造秩序,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是世界秩序的核心,需要发展促进合作和有助于解决冲突的国际机制安排,建立以多元行为体相互依赖与合作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在世界秩序重构的变革时代,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世界秩序范式进行梳理和研究,是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参考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发展的复杂多变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及全球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也由此促成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实证主义作为哲学概念,历经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下半叶的两段发展,最终将其自身所形成的科学主义取向照进了国际关系理论之中。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作为对其展开批判的阵营中的一支,以马克思主义所发动的哲学革命作为理论立场与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视角,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理论内容,在具体理论中超越了实证主义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定下的框架。这一理论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论立场与视角是高于和超越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其既不是经济决定论,也不是对资本主义国际机制的单纯道德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理论身份识别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自小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软权力"概念以来,国内学者对于软权力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但这些研究大多聚焦于或囿于小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论说.其实,小约瑟夫·奈只不过是软权力思想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如此受重视的原因在于他第一个将软权力理论化.而从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来看,修昔底德的启示和葛兰西主义的思想传统对于软权力研究均极其重要.它们以及其他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如国际机制理论、国际社会学派、建构主义等,共同丰富和发展了软权力思想,并对治国谋略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涛华 《理论界》2007,(10):228-230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机制的研究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开始兴起。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各流派都对国际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尽管各大派别的研究视角不一,但对于国际机制是否独立变量却趋于一致。国际机制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对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冲击,引起学者们持续的浓厚兴趣,并表现出非凡的整合能力。国际机制在国家、国际社会及构建国际社会伦理的层面都在实践自己的整合行为,这正是国际机制独立性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原创及次生两种形态:原创形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国际问题时所形成的理论思想;次生形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对原创形态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发展大体有政治和学术两种路径:前者由列宁所肇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众多政治领袖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后者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葛兰西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理论。理论特质和现实需要决定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有未来的。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必须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高度关注时空问题,深入研究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化与欧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学理对话,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前沿问题,对于国际法的遵守问题的研究直接启发了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理论,并为国际制度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导向.同时,对遵守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重塑国际法的基础理论,因此,西方学者对于国际法的遵守问题的关注,代表着新兴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理论交叉学科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对于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问题,国内学术界迄今在认识上仍存在不到位、不准确的现象.本文认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和整体进步;二是有助于建构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三是有助于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时代性、系统性、规范性、解释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视阈、方法、对象及新概念的引入方面在国际关系界有了重大创新,不仅如此,其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也存在着诸多契合之处,且与中国的国际战略也有着相似之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国家间新秩序的建立、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研究传统之一,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笔者尝试着分析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及其研究方法,以便于学人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内涵,进而论述马克思主义与当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相关性,意在于为中国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社会科学的理论学派可以产生于局部的传统和经验,所以在不同社会文化中能够出现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比如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和英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但同时理论学派也需要符合通则性标准,不仅能够解释局部范畴的社会现象,也能解释世界范畴的国际社会现象。生成这种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确定的,经表象系统形成学理意义,并具有不可通约的性质。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霸权护持,而英国学派的核心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国际关系学要想产生重要的理论学派,建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原产于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在西方还很难形成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分庭抗礼的局面。然而自2000年前后,建构主义传入中国后出现对其研究的繁盛现象,主要是由于建构主义适应了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广泛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肖河 《东岳论丛》2013,34(4):78-82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的结束不仅改变了国际格局,也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以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为首的诸多国际关系理论在预测冷战结局时集体失灵,使得理论界在冷战后进入了迷思破裂后的彷徨期。在美国学者们关于冷战如何结束的研究中,以沃尔弗斯为代表的物质主义者们和克莱默、英格里斯等为代表的观念主义者们进行了持续的论争,使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得到了丰富。另一方面,以加迪斯为首的历史学家们借理论预测失准之机,对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化趋势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对冷战结束前夜对未来的种种理论预测、物质主义者和观念主义者的论战、历史主义者和国际关系理论家们的论战分别进行了回顾、梳理和评论的基础上,能够得出有关未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应如何建设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雪飞 《中州学刊》2007,87(6):9-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认真研究和分析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仁塔娜 《理论界》2014,(7):168-170
归因理论自上世纪50年代末提出以来,经过60到80年代的发展黄金期,成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70年代后期,国际关系理论家们把该理论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一个具有国际关系特色的、新的归因理论在成形。可以说,这意味着更广泛意义上的归因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化。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学术论坛》2005,(6):59-61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以对西方国际关系学说的本源性思考为逻辑出发点,引出国际关系这一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并客观介绍各自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分析各种理论流派的内在相互关系,展示出该领域非线性的理论发展图景.这本论著以深邃的思想深度和理论厚度、涵盖内容的广度和引用原生资料的详尽程度吸引了国际关系研究者的注意,被誉为探索西方国际关系"精神的历史"的经典教材.  相似文献   

18.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门前沿学科,是研究国际关系中政治经济互动机制的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成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关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科学。理解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西方学术界,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非常流行,罗伯特·吉尔平当属佼佼者。从全球政治经济学(GPE)产生的时代背景,全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主题,以及这种超越引起什么改变为论述的构架来诠释吉尔平从国际政治经济学(IPE)到全球政治经济学的国际关系理论变迁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概念遭到很多曲解和滥用,不少学者把本体论概念放在一个发展理论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没有本体论研究就无法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这种看法既源于哲学中本体论问题的深远影响,也源于一些学者对本体论、认识论等基本哲学概念缺乏全面认识的情况下盲目推崇本体论概念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哲学中本体论概念与认识论概念的发展史及其关系,强调认识论分离和独立于本体论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前提。进而,作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关系学者容易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的几个误区和滥用本体论的主要形式。最后,作者提出,本体论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作用非常有限,社会事实本体这样的概念并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真正坚实的本体论基础,以本体论的研究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只是一种虚构的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