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律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很早就被经济学家所注意,但是关于公司治理的法律支持的比较统计分析仍是一个未知领域。20世纪90年代末,拉泡特等人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法律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开创了"法和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法律传统的历史性差异影响了各国对私人产权的保护、对私人契约安排的支持以及对投资者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制度影响投资者决策、公司治理的效率,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深化程度。大量的学者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了法律、金融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并关注这一理论在转型国家的应用与创新。对这一前沿理论及其最新动态的梳理有助于发挥法律制度在解释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表明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促进经济增长。法与金融理论提出法系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进而指出特殊的法律条款、契约履行机制和信息披露系统影响着金融发展,从而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世界银行专家Beck, Demirguc-Kunt和Levine通过正式的经济计量方法和历史案例研究验证了各种解释金融发展制度差异的历史因素,研究结论支持了法与金融观点,进一步证实了法律传统与金融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法律体系还很不健全的转型经济国家,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进行必要的法律变革。  相似文献   

3.
法与金融作为20世纪90年代新兴的金融理论前沿,为研究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现有法律体系受到历史法律传统和计划经济法律制度的双重影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法律保护的投资者对象和范畴有较大不同,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有独特表现.文章在分析法系起源、法律制度及执法效率对投资者保护的基础上,运用法与金融理论的研究分析方法,结合中国转型经济实际,探析了中国法律传统和制度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法与金融学的研究作为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分为宏观法与金融理论和微观法与金融理论."法与金融"理论认为,不同的法律起源以及由此产生法律系统的适应能力,在投资者保护方面表现各异,进而导致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果.  相似文献   

5.
法与金融学的研究作为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分为宏观法与金融理论和微观法与金融理论。“法与金融”理论认为,不同的法律起源以及由此产生法律系统的适应能力,在投资者保护方面表现各异,进而导致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法与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在于对外部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投资者保护水平的跨国差异导致了各国多样化的金融发展模式和金融发展水平,采用跨国数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法律起源是影响各国投资者保护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宪政视角看,法律起源于普通法还是大陆法并不重要,金融市场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是否有效,真正有价值的是一个在更广阔意义上理解的执行机制,这样的执行机制就是宪政体制。宪政框架下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约束,立法中立、司法独立、信息自由流通,投资者权利才能真正受到尊重和保护,从而使金融市场顺利发展。构建金融市场投资者保护的三重契约框架是解决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者保护的现实困境的有效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投资者保护的内涵与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者保护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目前学术界对投资者保护的内涵并未取得一致的观点.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法与金融"学派提出的投资者保护法律观进行了修正和补充.鉴于此,该研究从法律与证券市场监管、地方治理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回顾投资者保护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厘清对投资者保护内涵的认识,并提出投资者保护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指数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异常现象.在有效市场理论的框架下,对指数效应的解释总是存在一些不足.而行为金融理论(Belaavioral Finance Theory)从投资者的认知,行为以及情绪角度分析其对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从噪声交易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角度合理地解释了该现象.以沪深300和上证180指数调整的样本股为研究对象,检验个股在调整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和异常交易量,得出指数效应显著存在的结论,并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其成因.提出指数效应的应用、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已有的金融创新理论难以描述金融创新的复杂动态过程,不能对金融创新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自组织演化理论为研究金融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运用自组织演化理论表明开放和非平衡是金融创新的前提,经济系统涨落是金融创新的诱因,竞争和协同是金融创新自组织演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我们放松了CAPM模型的理论前提,舍去信息传递无成本和预期一致性的约束条件,对机构投资者基于不同目的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结果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对机构投资者业绩的影响与其使用目的有关。本文提出了投资收益中性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对投资者绩效的影响机理。我们的一些发现为解释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内的一些普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封闭型基金折价交易现象是现代金融理论中的一个异象。虽然现代金融理论发展了各种理论来解释该异象,但这些解释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需发展新的理论来解释该异象。行为金融学利用噪声交易者会影响资产价格的观点能对该异象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论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前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延伸与拓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金融发展理论演进过程主要经历了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实证金融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几个阶段.金融发展理论的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法与金融学、金融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宗教与文化对金融发展理论影响以及社会资本理论与自然禀赋理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现有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试图寻找能解释各种典型公司资本结构调整方式和速度的理论框架。首先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分析了主流资本结构理论对案例公司资本结构调整方式的解释程度和解释异同。然后结合公司的财务政策,定性分析了主流理论对于资本结构调整方式存在解释异同的背后原因以及将主流理论融合的理论框架。认为从资金供需的角度理解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市场择时理论,可以将这些主流理论统一起来解释各种典型的资本结构调整方式。同时,发现以计量模型估算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推断资本结构调整到目标水平所需的时间,会误导人们对于资本结构调整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概念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金融产业化的观点,并进一步运用新制度经济学、金融发展和协调发展等理论,从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定性角度探索了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农村金融理论和实践中,既有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定义的缺陷,在分析其成因与影响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从交易视角重构了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概念内涵,试图以此深化对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的认识,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建立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内幕交易监管的效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幕交易监管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国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以及金融制度的影响.构建一个利益集团间的竞争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内幕交易监管均衡的形成和均衡监管水平受利益集团成员规模变动的影响效应.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考察,在本质上,内幕交易监管效率受制于外部人和内部人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及监管者的效用偏好.这可以解释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之间的内幕交易监管效率的差异,而我国内幕交易监管效率不高的原因也可从该角度得到很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与具有官方背景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相比,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制度效率,关键在于其独特的私人治理机制,这有效地解决了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与道德风险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理进行理论剖析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存逻辑之谜。研究发现,信息传递与村庄信任机制、动态及关联博弈过程、灵活担保方式、强道德约束等因素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有效运作提供了稳定的制度构件,但外部经济条件的转变会对农村非正规金融治理机制带来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18.
金融脆弱性理论虽形成较晚,但对我国金融体系运作却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要解释和降低我国的金融脆弱性,必须结合一般性理论界说和特殊原因析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从制度框架去打造金融机体免疫能力的核心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金融一体化理论研究,应该以金融学和地理学为共同载体,并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系统科学中汲取营养[1](P62-68).只有植根于"区域",创立独特的"空间"视角,既坚定地理思维,也坚持系统科学,才能完成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过程也是"空间"与"金融资源"、"金融产业"、"金融地域运动"、"金融效率"、"金融地域系统"、"金融开放"等有机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