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笛卡尔的"我""我思"的发现标志着近代哲学的"主观""主体"观念正式建立起来.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中,从笛卡尔开始,哲学从本体论中心转移到了认识论中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继承了为近代唯心主义所发展了的主观能动思想,将其具体化为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另一方面,将近代西方的认识论发展到实践论,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主体能动思想与认识论中心的观念就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得到了扬弃与新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解决历史哲学问题为契机 ,研究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体系在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和历史本体论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和缺陷 ,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缺陷的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的“我”“我思”的发现标志着近代哲学的“主观”“主体”观念正式建立起来。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中,从笛卡尔开始,哲学从本体论中心转移到了认识论中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继承了为近代唯心主义所发展了的主观能动思想,将其具体化为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另一方面,将近代西方的认识论发展到实践论.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主体能动思想与认识论中心的观念就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得到了扬弃与新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掀起了一场存在论革命,实现了由认识论境域向感性本体论这一存在论新境域的转变。马克思对认识论的彻底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成立的先决条件,而且马克思对知识的理解也彻底转向了存在论。这样,历史唯物主义消解了人类认识的思辨维度,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由此被揭示为实践意识的观念形态。马克思还尝试建设一门真正的实证知识,它是人的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同一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不是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简单倒置,也不仅是革命的实践思维模式的创立,而是马克思哲学思维层级多重跃迁的浓缩。其蕴含的第一次哲学跃迁是从唯心主义向一般唯物主义的转变,第二次哲学飞跃是从包括传统唯物主义在内的本体论哲学向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马克思达到最高哲学层级的第三次哲学变革,则是从反映一般历史规律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向揭示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逻辑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和超越近代西方哲学的同时,也批判和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本体论和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从辩证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科学地确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阐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关系,具有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视角.不仅如此,历史唯物主义中包含着深切的生态关怀,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中,要消除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异化,让自然获得真正的复活.马克思在生态学上的哲学立场是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作出新的界定,这是国内学界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但在我看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作出准确的把握。本文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而是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它是包括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都是传统本体论,存在论的译名并非仅仅是名称的转换,而是哲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标明和提示着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实践论是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它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科学与价值,实是和应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和价值维度就是马克思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存在论、社会(历史)认识论和实践人本主义三位一体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9.
对于本体论、认识论和世界观这三者的关系,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世界观就是本体论加上认识论。这种观念从理论上讲是错误的,也不符合哲学史实。 事实上,本体论、认识论、世界观是人类对于世界的哲学认识的三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不同的层次,标志着哲学历史发展的三个大的不同的阶段,也体现了对于现实世界的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从逻辑上和历史上认清这三者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哲学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世界统一于物质和统一于实践的问题,是客观性还是主体性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的问题等;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于社会主义实践,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或者从存在论角度,具体地分析实践的结构、功能,研究人类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要研究的实践.一是从精神活动,或者说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具体地分析实践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人类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来理论地把握世界,达到真理性的认识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就是能动的认识论所要研究的实践.更一般地说.前者是哲学本体论所要研究的课题,后者则是认识论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