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中华大地改革开放16年的历史,对邓小平同志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提出和形成,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理论界存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从初始到逐步完善,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自身的特点。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入,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子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3.
政治体制改革是关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社会主义要不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在于怎样确保政治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顺利地向前推进。通过分析邓小平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阐述了他在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历史与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要求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取得最终成功的标志,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提出至今已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然而目前还停留在缓慢甚至停滞阶段。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制度惰性这个角度,并结合我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的相关观点来探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缓慢甚至停滞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从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怎样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解题思路,探讨和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和理论原则。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全方位的改革中,所有的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政治体制改革是兴利除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手段。贯穿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基本原则有:从国情出发的原则,民主和法制的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原则等,从根本上把握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时代走向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所谓改革战略,就是要求我们从全局和整体着眼,把握改革的方向和进程,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改革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对我国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8.
自唯物史观诞生以来便受到各方面的责难和批判,很多学者都把唯物史观误解成经济决定论,同时另些学者便对这种误解进行了还击,以期还唯物史观的本真面貌。然而综观这些研究成果,却缺乏从知识论维度考察唯物史观被误解成经济决定论的根源。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立场,从知识论维度——基础和主导之维对唯物史观进行正本清源式再解读,以这条致思理路对其进行新的阐释,发掘其本真的丰富内涵。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二者的关系,必须要以对唯物史观丰富内涵的正确理解为其理论前提,在理论上破解唯物史观为何被误解为经济决定论,对于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入世”对中国政治领域的深刻影响,提出应当把政治赢利视为中国加入WTO的长远战略目标。从政治层面上说,中国“入世”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站在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在争取经济赢利的同时,通过理论创新和政治体制改革,构筑起趋利避害的政治防线。  相似文献   

10.
列宁晚期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他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对我国当今不断走向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归纳邓小平有关政治体制改革必要性及其目标等论述的基础上,认为邓小平正确处理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难点问题,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铺设了光明的大道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于今年六月在听取中央书记处、国务院经济工作汇报会上和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而且应做为一个标志。”又说:“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理论工作参考》1986年第8期)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遇到人的障碍,需要通过政治  相似文献   

13.
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坚实的社会基础.改革的社会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物质基础;其次是政治思想基础,表现为社会政治理论形态(或理论基础)和社会政治心理基础.我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的研究比较重视,而对改革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的探讨还很薄弱.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客观前提,而社会政治心理基础则是改革的主观条件.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客观事物都只有  相似文献   

14.
师至洁 《21世纪》2010,(12):79-79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有人称需要有“壮士断腕”勇气;也有人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富有时代精神和务实性。本支探索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历史地位,指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总结我国30余年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往往走在前面,而政治体制改革却时常处于滞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或探讨得不到位或抓得不扎实。而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则有时选择得不准确,由此使改革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总结历史经验,我国要继续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使政治体制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保障,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应是:建立健全大部制,健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双重奋斗目标,即建立防止出现全局性、长时期决策失误的民主政体和建立适应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行政体制;具体探讨了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改革的紧迫性与渐进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如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又不脱离中国的现实国情,如何科学地把握民主的内容与形式、民主的阶级实质与实现程度之间的关系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即邓小平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学说,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论述。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保持政治稳定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间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实践上指导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齐兰英,刘亚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一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政治的前提下,革除具体政治制度的某些弊端和运行机构中某些缺陷,以促...  相似文献   

20.
正在从事社会主义改革的国家,其改革战略大体上有三种模式:(1)经济体制改革先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2)政治体制改革先行,经济体制改革滞后;(3)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前两种模式是对改革实践的概括,后一种模式只是一种理论设想,至今还没有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