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维一直心存辞官归隐之心而终未归隐,这种矛盾的思想,可以从<维摩诘经>中找到答案.从俗谛的角度看,王维的处世之态是亦官亦隐.从佛教的角度看,王维的立场在生佛之间,既在生又在佛,既不在生又不在佛.这就是居士.王维视维摩诘居士为楷模,一生效法维摩诘.力图整合出家不出家的两条道路,整合出世入世思想,"在家而重出家之美,深其恼耳",这正是他的苦恼所在.王维一生都在寻找合理的人生,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精神的自我主宰,企图通过奉佛参禅寻求精神出路.这种苦闷、彷徨与探索,最终被他诗化了.  相似文献   

2.
自《维摩诘经》传入中国后,就有不少人从事翻译和注疏。王维、李商隐、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都有看过《维摩诘经》并且都留下了相关的诗篇。可见《维摩诘经》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之广。在《维摩诘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影响中,其中它的言说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维摩诘经》与中国思想的关系非常复杂的,本文只拟从它与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禅宗的宗风和两宋文人的禅诗等几个方面略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窥见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亮伟先生对于王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不断推出有关的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如今又隆重推出了他的集中成果——《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该书总共34万字,已经于2003年10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这是他十年磨一剑的学术精品,也可以说是国内王维研究领域的重大创获。该书作者以其大雅者的文化心态,就王维作出了综观全局的文化涵泳。全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王维大雅人格篇”,从王维性情之美与大雅人格、王维的资质禀赋与文艺才情、王维的隐逸与山水田园诗创作、王维的山水审美情致、王维的善政理想、从政经历与人格…  相似文献   

4.
王维深得《维摩诘经》要旨,以维摩诘为楷模。其诗深广地渗入《维摩诘经》的美学思想。王维诗境不智求,不象取,以禅心统摄世界。心性平等若虚空,笔墨蹊径,无复可寻。诗人悟得净智、净心、净土,万事万形,皆由心出,诗境便成为好净悉现之净土。语言既是造道之致,不复缚在文字,诗便进入无言真境。道悟诗悟,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5.
艺术到了最高的阶段,是与宗教相联系的。——黑格尔一王维信佛,中晚年尤甚。《旧唐书·王维传》云:“维弟兄俱信佛,居食常蔬,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经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且喜碑赞先佛,广交禅僧,“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他交游的高僧颇多,今有确凿史料可考的就  相似文献   

6.
丁成 《南都学坛》2003,23(4):122-123
<正>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维多才多艺,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的山水诗创作之所以成就卓著,独具一格,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他能兼得诗画之美,在诗中体现了浓郁的绘画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作了十分精到的总结和概括,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具体说,王维的“诗中有画”主要表现在他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把当时的绘画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将绘画的表现方式与技巧和诗歌的表现艺术交融渗透。  相似文献   

7.
作者约翰希尔顿先生,英国人。现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兼学术顾问。2000年,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EB)在南京召开工作年会,会上请约翰希尔顿就“终生教育”发言,原题目为“终生学习和21世纪”。发言中,他以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以及教育和就业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是:老一代的学习是为了终生就业,现代人需要终生学习是为了就业,给人以深刻启示。经编者摘编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王维,在当时的文坛上就有很高的地位。代宗李豫曾称许他是“天下文宗”,说他“位历先朝,名高希代”。后代也有人将他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相提并论。比如徐而庵《说唐诗》就说:“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人才得王摩诘(维)。”由于  相似文献   

9.
提及王维,人们立即会想到他“诗中有画”的山水诗。其实,检其诗可以看出,王维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诸体均备且又众体皆长。他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边塞诗,只是其边塞诗成就为山水诗名所掩。他共留下诗歌四百余首,其中边塞诗三十余首,这个比例虽比以边塞诗擅名的岑参略少,但与高适则相差无几,高适二百多首诗中,边塞诗也只占二十余首。王维的边塞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边塞诗大部分创作于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所以古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年二十而冠”,即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结发加冠),并取字.“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即十五岁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笄,音ji,簪也.),并取字.有了字,就表示进入了成年.屈原在他的代表作《离骚》中叙述他的身世时说:“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宇余日灵均”(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意即公正的法则,是“平”的含义.“灵均”,意即美好的平地,是“原”的含义).即其例.  相似文献   

11.
普遍认为王维是中国绘画史上“禅画”这一画种的创始人。参禅的“诗佛”王维将禅心与画意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水墨渲淡”山水画中,再现了他修禅的艺术体验,开拓出极为优美深邃的美学境界,达到了诗画相融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空淡清幽的艺术风格。他的“禅境画”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并对后世文人画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王维与禅的论证,阐述了禅画的概念及其起源,分析了禅画鼻祖首推王维的原因,简析了王维与“禅”、王维与“禅画”的关系,推断了王维的禅画风格,阐明了王维开创的禅宗画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②,遍插茱萸少一人③。①九月九日:古代我国习俗,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山东:此处指地处华山以东的诗人故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②登高:登上高处。古代重阳节这天有登高的习俗,以为可以避灾。③茱萸:一名越椒,一种芳气植物。古时习俗重阳节佩带茱萸可以避邪祛病。注释ZHUSHI这是王维17岁时的作品。写这首诗时,诗人正远离家乡,一个人在长安谋取功名。“独在异乡为异客”,正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两个“异”字,把孑然一身、孤独无依的漂泊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以最朴…  相似文献   

13.
一、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二十一岁举进士,官至尚书右丞。诗人在仕途上历尽了坎坷。特别是经过安史之乱,遭到了比以前更沉重的打击。“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便买进宋之问兰田别墅。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文苑传》)以销时光;或与好友裴迪等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以泄积怨。王维工草隶,通音乐,长绘画,为我国南派山水画的创始人。他的诗、画,意趣互相渗透,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赞他的诗是:“词秀调  相似文献   

14.
王维生于武后天授二年,他从懂事起就生活在佛学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中。维母出于望族名门,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王维《请施庄为寺表》说:“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查《唐书宰相世系表》崔氏有博陵安平一脉,维母就出于其中。维父纷州司马王处廉很早去世,之后,崔氏即笃信佛教。维称其  相似文献   

15.
李字明先生认为所谓的名词词头“有”字,实际上是一个表特指的指示词,我们通过《尚书〉《诗经》等文献中“有+名”用例的分析,发现“有”为指示词的用法并不具有普遍性。另外,我们将大家公认的一部分指示词与“有+名”中的“有”字作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用法差异很大:前者在句中不能省去,一旦省去,句子就指代不明,句义就不能自足;而后者“有”字在句中大多可以去掉而不影响句义。我们由此推断“有+名”中的“有”是一个既没有词汇意义也没有语法意义的衬音词。  相似文献   

16.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大诗人,因其与佛教因缘较多,和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一样,素来有“诗佛”之称。这种称谓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王维并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他受佛教的影响却是很深刻的,而且也是多方面的。王维的出身并不寒酸,但也不是名门望族。据《新唐书》中王维的世系表记载:他的高祖父王儒贤是赵州司马,曾祖父王知节是扬州司马,祖父王胄是协律郎,父亲王处廉是汾州司马。可知其上四代皆是朝廷命官,但品级都不高。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下属,协律郎属太常寺,是掌管宫廷音律技术的官员,都是从五品以下的中级官吏。王维的父亲死得又较早,并未给他在仕途上提供什么条件。这样的家庭环境,为他努力求学提供了经济保障,对其多方面才艺的形成也有熏陶和影响。其祖父王胄既然是主管朝廷音乐的官员,就必定是位音乐专家,所以王维精于音律不能与其家传无关。但这样的家庭又给他提出新的课题,他不能凭藉庇荫得到官职,必须经过自己的奋斗才有出路,其家庭门面的兴盛与衰落主要就看他和兄弟  相似文献   

17.
你快乐了吗     
钱钟书 《社区》2011,(35):11-11
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联想到我们中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长.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忽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计佑铭是名人之後,其父计子高与于右任、梁寒操、贾景德齐名,当年称为中国书法界四大名家。抗战时地普投笔从戎,後又从商从文,解放时只身到了香港。他留给计佑铭的除了真传的一笔好字外,剩下的就只有“出身不好”和“海外关系”的阴影以及深深的贫困了。计佑铭的母亲靠种田维持一家4口的生活,经济非常抬据,10岁出头的计佑铭便和两个弟弟上街卖莱叭补贴家用,也曾上街捺过皮鞋。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他读初一的冬天,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他的家。容身之处尚且不保,何况是读书?无奈之下,十几岁的他只得只身离乡外出谋生…  相似文献   

19.
王维生于盛唐时期。在那名家辈出,群星灿烂,诗歌创作空前繁荣的时代,他与孟浩然等人以田园山水为其大量歌咏的题材而共同耕耘于当时的诗歌原野上,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王孟山水诗派。在这个流派中,他的创作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王维很早就开始了山水诗的写作。十九岁就写出了象《桃源行》那样成功的篇什。然而,其大量出色诗篇却产生于他后期的隐逸生活。这些诗篇同王维其它方面的诗歌一样,由于前后期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名”与“字”这两个用来代表人的称谓,现代和古代是有区别的。古代的名和字是两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不能混为一谈.小孩出生后三个月,由父亲取名。男子到二十岁成人,女子到十五岁许嫁时,才由长辈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根据名的涵义采取的。古代人除名与字外,贵族、士大夫等还有一个或几个由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