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新写实作家群中,池莉有其非常突出的独特性.池莉是一位平民化的作家,用自己敏感的心追逐着生活,警惕地注视着现实生活中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这体现出一种直面人生的文学态度.而在作品题材的选择、处理及表现方式上,池莉也始终没有离开平民化的立场,她用一种平淡的笔法去叙述平凡的"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展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得失、苦乐,并在看似不动声色中把自己与他们融在一起,表达出对平民生活中平民们那种"不屈不挠的活"的无奈与顽强的同情和认同,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在读者的共鸣中生存.  相似文献   

2.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世俗化特征十分显著。她的小说对市井故事的偏爱,对社会转型期大众心理的细微精确的把握,写作时采取的平民视角,以及对生活点滴的惊人的观察与把握能力,使她的小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毛茸茸”的质感,展现了生活混沌的本相。池莉的小说是现代生活存在困境的镜像写作,借之可以透视作家对于生存困境的思索。在对市民生活的仿真式生态记录中蕴含着作家对“彼岸”世界的悲剧消解和对平民人生生存哲学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刘恒、池莉的作品虽然都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存艰难和生命卑微,但他们在叙述悲剧之源、叙事美学、作品的潜性主题等方面是不一样的。较之刘恒作品,池莉作品还包涵了执着的理想,而读者评论者往往忽略池莉作品中的潜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池莉小说以表现普通人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为主要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社会和时代对平民文学的呼唤,是其“市民化书写”特色的重要成因。作品揭示人生真相,肯定了普通市民的生存价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文批判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池莉小说以表现普通人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为主要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社会和时代对平民文学的呼唤,是其“市民化书写”特色的重要成因。作品揭示人生真相,肯定了普通市民的生存价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文批判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凡俗世界的歌者--论池莉小说的平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当代中国文坛执著于颂扬市井平民凡俗生活的作家之一.她坚守平民价值立场,显现出歌颂庸常人物、凡俗人生的写作姿态;运用洒脱通达、幽默风趣而又不动声色的叙述话语和平民化的人物语言,真诚地面对现实人生,描摹日常生活的原生形态;展现困在爱情婚姻中的市井平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池莉的作品充满真实的力量,具有超远深长的哲学意味,传递着池莉穿越否定后的思索.池莉作品中所蕴涵的生存哲学主要体现在:爱情的虚幻与婚姻的沉实,生存的压力与生命的坚韧,男性的无奈与女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8.
池莉的中篇小说《一去永不回》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当代“非慈母”形象。虽然母亲张怀雅在作品中不是主角,但她的存在对于作为主角登场的女儿温泉的性格形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析这样的母亲形象,将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池莉作品以及池莉作品背后所包含的作者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池莉通过“非慈母”形象的塑造,对当代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专制性家庭教育方式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的湖北女作家池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语言风格体现了新写实小说的“新”。本文通过对池莉作品中大量的语言例子的列举,分析了池莉作品在修辞格的运用上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在题材选取、人物塑造、叙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格 ,她用平民意识关注现实生活 ,描写世俗百姓在物欲压抑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 ,真实地再现了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交结——谈丁玲创作中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作品中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五四时代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先锋色彩。在其后的创作中,政治意识开始凸显并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意识弱化,形成了以女性意识为基点,以政治意识为客观表现形式的双重性特点。这与作家理论素养及创作思维的局限性有关。但政治意识的强化并没有完全湮没作家的女性意识,仍不时以探讨民族、阶级解放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变革中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残雪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残雪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在文坛爆响 ,且如今一如既往地创作。由于受到个性、湖湘文化以及鲁迅、卡夫卡、博尔赫斯等多重影响 ,她的作品构成一座座迷宫 ,也由此带来了阅读的艰难 ,这也是导致评论者不能真正深入其核心的原因。一般读者疏离其作品 ,因而其读者群极其狭小。但一直以来 ,人们没有间断过对其作品的解读和对其创作精神的推测。  相似文献   

13.
虹影难以摆脱对早年生活那刻骨铭心的痛切感受,从而自然而然地将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投射于她的作品,并由此形成她小说独特的"叙事语法"中的"表层结构"孤独的(定语)‘我'(主语)在路上(谓语)";在此"基本结构"的背后,虹影还试图将个人的苦难大而化之,在"超文化"的广阔的人性地带表现人精神的挣扎与幻灭,更表现人顽强保留对"爱"真"等价值的寻求和对生活作哲学与宗教式的颖思和感悟--由此形成虹影作品蕴涵的"深度结构"孤独的(定语)‘我'(主语)在路上(状语)寻觅(谓语)."  相似文献   

14.
香港本土作家西西的小说采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趣味性,不但给作品带来了新鲜感,拓展了作品内容的表现空间,而且还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对香港的都市关照.这是建立在儿童视角之上的对香港的独特观察与感受,充分表达出"港岛吾爱"的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15.
柯岩以她诗人的气质,也把她的诗美带进了报告文学。她的作品,让生活以本来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由人们自己去品尝生命之泉的甘美,领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用坦诚的心灵,于情感上撼动着一代人的心。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的创作以她1934年回美国为分界线呈现出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她的中国题材的作品都受到了中国读者和学者的诟病,这是有深层次的文化原因的。而她在《群芳亭》中所显现的美国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是削弱该作品影响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给全球化时期异质文化交流问题提供了反面参照。  相似文献   

17.
陈丹燕的“非虚构写作”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从写作方式和作品风貌来考量,青少年题材的创作阶段是传统的小说写法;欧洲游历系列是正统的随笔散文;上海城市系列真正开启“非虚构写作”之路,并逐渐形成其诗性质感、史料研究与新闻采访相融合的写作方式和作品风貌;近年的长篇新作又显示出她在人事的历史真实与小说艺术的虚构本质之间寻求平衡的探索努力。陈丹燕从自我身份的焦虑出发,展开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认知与探寻。她三十年创作历程中的推动力来自于对自我的执着,以及这个自我伴随时代走向丰盈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伊尔泽·艾辛格1921年11月1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母亲是犹太人.二战期间伊尔泽一家好几个人被送进集中营,无一人生还.这段人生经历使她走向写作,并把写作定义为沉默.这沉默使她的作品,尤其是诗歌少有人读,使评论家们找不到可以用来分析它们的理论,只能不断地引用她的话、她的作品来解释她的作品.然而伊尔泽·艾辛格的作品的魅力就在于虽然难懂,却牢牢地吸引着你,所以从1952到2002年她已在19个大小奖项中获奖.可以说,这就是艾辛格的沉默的力量.在她的诗集<送出的建议>中沉默无处不在,让你惊奇,让你无法释怀.  相似文献   

19.
三毛 ,作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读者眼里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 ,无论在其生前还是身后 ,都存在着读者的“误读” ,如她的叙事作品 ,常常被当作“自传”或“传记文学”等等。本文从三毛在中国大陆读者中的影响及其创作历程出发 ,就其叙事作品的阅读与接受及其文本的艺术特征 ,进行了阐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禅宗意味,尤其是有关"寻找"的理念,15年来,渗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寻找,找的是永恒的精神皈依;找的是灵魂的虚静之境;找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寻找,象征着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无止找寻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