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陵瞭望》2011,(3):23-23
5月19日.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扩大)会议召开。常务副市长、市人普领导小组组长沈健代表市政府,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人口普查“责任状”。一轮为期两年半、涉及千家万户的人口普查在宁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2.
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的时点上,对其境内的人口以及人口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状况,进行逐人逐户的登记调查,并将所得资料迅速汇总、评价、分析与发表的全过程。人口普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进行人口普查,准确地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及构成情况,对于从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使用完全基于行政记录获取人口统计信息的“完全模式”,还是综合使用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等数据源的“组合模式”,人口普查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落脚于提高人口统计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实现这一最终目的需要一个分析、监测、评估数据的质量评估框架。基于此,本文对“完全模式”“组合模式”两种人口普查模式数据质量评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与评估,以期为我国“行政记录”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评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丹 《社区》2010,(34):23-23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友联第三社区的小区楼道长李根妹对着一起参加早舞的舞伴们发牢骚,“我今年才62岁,在楼道长这个团队里不能算老,也是高中文化,能胜任人口普查的工作,但居委会却偏偏没安排我进‘人普’队伍,真是想不通。”原来,为了将人口普查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友三社区48位社区居民组成了一支人口普查志愿者工作队伍,在分批培训后,这48名志愿者走上了“人普”岗位,而李根妹却意外“落选”了。  相似文献   

5.
一进入文化定义的领域,我们就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数百种之多。每一种流派、每一种理论部从各自的特定的视角来界说“文化”,文化人类学和哲学的文化定义错综交织,乃至于同一学说在使用这一概念时也常常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定义是人类在思维中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自然科学是如此,人文学科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精灵赋予我们走出迷宫的阿莉阿德尼彩线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从地面升到天上,鸟瞰一下走出迷宫的路途。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10,(26):8-9
人口普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做好民生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人普工作者充分认识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人口普查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最佳实践.勇挑重担.拼搏奋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人普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广告,就是我们常听到看到的“广而告之”的缩略语。根据著名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给广告所下的定义:“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产品、劳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及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文化,文化,言之固易,要正确地加以定义及完备地加以叙述,则是不容易的事。”这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首章所发的感叹。“校园文化”固然巳在“文化”前面加上了限制性词语,但对它的定义,至今还是众说纷纭: 一说“校园文化是纷杂的社群文化中的一种。它是以大学生为主要载体,与主导文化的联系较为宽松的,在思维特征、价值选择、行为趋向、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沈辉《校园文化浅析》《青年研究》1986年第12期) 一说“校园文化是由大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是大学校园中一切意识形态的总和。”(高云霞《社会科学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中介》)  相似文献   

9.
论熟语的民族气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熟语总论民族语言的“熟语”,是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及民族的语用心理和语用需求密切相关的一种富于美学素质、定型定义、习用性强的现成的短语或短句.语言中所有的熟语类聚为熟语系统.任何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熟语系统,这个系统有自己的特定语汇成分,在汉语中,如“成语”、“惯用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都是熟语成分.熟语在民族语言符号的天幕中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银河系统,是和它有特定的语构素质和语用价值分不开的.熟语是语言的后天形态.如果说词  相似文献   

10.
汉语成句标准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通行语法著作关于“句子”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归纳起来,主要有“意思完整”和“有一定的语调”两个方面的内容。“意思完整”经常与语法结构纠葛在一起。传统的认识是,在一般情况下,主谓俱全的完整的语法结构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而事实是完整的意思并不完全依赖句子的显性成分来表现。人们交际时往往借助特定的语境,略去冗余,在语言里即表现为省略  相似文献   

11.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观察2010年至20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的十年时间里,全国农业县(不包括县级市和县级区)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在这些常住人口出现增长的农业县里,又大体可以分为省际结合部的“隙地”、东南沿海人地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二至四倍的“狭地”、西南民族地区的“边地”,简称“三地”。探讨“三地”的空心化反向运动的地方社会经济逻辑,并深入具体区域,结合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生计方式、家庭结构、地方传统,理解农民的行为选择及流动,追寻区域社会的内生动力,在具体的区域中认识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兔峨区的怒族居民,自称“扰揉”(“扰”是小麦,“揉”是人),意为小麦人。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有1,624人,主要居住在兔峨、果力、江末三个乡的六个自然村。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一词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少数民族”概念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各有不同的界定,每一个国家根据其自身所要调整的民族关系,来定义其特定的少数民族概念,并进而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在中国,少数民族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民族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宪法体系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女人世界》2009,(5):57-58
男人在谈论女人独身时的第一定义是“嫁不出去”,继而主题深入谈到某某特定女性是:“那样的女人消受不起”或“谁敢要啊”。“嫁不出去”和“谁敢要”的潜台词无非两点:一是此女性情乖戾,难为人妇;二是这个女人“条件”太好,男人不敢娶。而现代的“独立的肋骨”,大多属于后者;有思想有才貌有地位有挣钱的能力,换句话说,都是“白个儿能活得相当好的主。”  相似文献   

15.
翻译略论     
什么是翻译?中外语言学家给“翻译”下过不少定义,其基本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阐述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翻译至少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而某种特定的语言是某种特定文化的产物,如果不了解与某种特定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就很难做好翻译工作。翻译所要面对的是原文,而原文的“意思”可能是直截了当的.也可能是比较含蓄的,甚至是很微妙的;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也可能是相当复杂或涉及较深的专]习知识。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非易事。将“意思”弄准确后还必须用另一种语言加以正确地表达,还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玻尔在科学观念上实现了从微观现象个体性概念到系统目的性概念的过渡,实现了还原论与机体论、因果决定论与目的论的“两性相通”。这主要基于他对微观现象个体性之观测条件及量子力学形式系统之操作定义的互补解释。在这里,因果分析方法具有根本上的局限性,并与目的论整体方法之间保持特定“张力”,个体性的“定态”与“跃迁”概念同作为目的性概念基础的结构稳定与变换思想具有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17.
玻尔在科学观念上实现了从微观现象个体性概念到系统目的性概念的过渡,实现了还原论与机体论、因果决定论与目的论的“两性相通”。这主要基于他对微观现象个体性之观测条件及量子力学形式系统之操作定义的互补解释。在这里,因果分析方法具有根本上的局限性,并与目的论整体方法之间保持特定“张力”,个体性的“定态”与“跃迁”概念同作为目的性概念基础的结构稳定与变换思想具有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发现,从农村到城市,从高龄老人到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老人”,“重男轻女”仍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也不仅仅表现在第三代是男是女上。最近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新生儿男女比例失调,城市中的重男轻女现象并不比农村少。  相似文献   

19.
“犯罪结果”之传统定义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矛盾和漏洞。一是将“犯罪结果”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混为一谈甚至等同起来,二是使犯罪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把罪结果”并不是指危害行为给客体造成的一般损害,而仅指其中的物质性损害,即有形损害,因此不应包括非物质性的无形损害。在犯罪结果中,既存在定罪结果,也存在大量的量刑结果,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指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犯罪结果才是犯罪构成不可缺少的要件。  相似文献   

20.
谈“技术”     
“技术”一词,其希腊语的词根是(?),指的是技艺、手艺、技巧、技能,也意味着一般艺术中的精美艺术品或造形。18世纪,狄德罗在《法国大百科全书》中列有“技术”条目,这是关于技术的最早的书面定义:“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目的而协条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本世纪初,俄罗斯哲学家罗津认为:“技术是产生于自然界的物质和物体生成和再造过程中的思想的现实存在,技术的主观涵义是探寻实现目的的正确途径的艺术,其客观涵义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和手段的稳定集合”。技术是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的范围又是不断在拓展的,在这种活动经历了几乎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各方面时,一些人想用抽象的词语对其做出总结,就出现了困难。事实上,技术是一个很难给出全面而确切定义的概念。目前,对技术的定义有三类情况,一类是较权威词书、百科全书的定义,一类是学术共同体经过长年的论争最后趋向一致的定义,第三类是某些哲学家、思想家的自行定义。这三类技术定义中,第一类流传最广,可以看作是世俗流行的对技术的基本认识,但这些定义哲理性不强,但它的读者的范围是“所有的人”,更是人们在基础教育中所学习和接受的,在国家或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