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一规定,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提出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我们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方针,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伟大导师列宁曾经指出:“谁不承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各种民族  相似文献   

2.
周总理《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了。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民族工作战线上的重大胜利。 周总理的《讲话》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著作。它科学地总结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民族观和我国社会主义时期进一步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方针和  相似文献   

3.
从《诗经》到现在的《中国民歌集成》都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历史故事、人物及人民的生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及丰富的内容,了解和学习民歌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形式和风格,更重要的是深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一种不屈、乐观和奋发自信的民族精神,了解和学习民歌是陶冶情操,加深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总理《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明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 和现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总结了我们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经验,全面地阐述了进一步解 决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思想、理论、方针和政策。学习周总理的重要讲话,正确认识新 时期的民族关系,是进行民族政策再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 的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民族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象我们这样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华民族,不能说没有我们民族代表的史诗,虽然没有长篇巨著,但短篇的史诗还是有的。在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最足以代表的就是《诗经》,尤其是《诗》中的《雅》和《颂》。一个民族代表的史诗,不应以篇幅的长短来衡量,而是要以内容的价值为尺度。《诗经》的文字篇幅虽然简短,但正是代表了我们民族的特殊类型、特殊的风格与体例。这是不能和希腊、印度及东西其他民族具有强烈的宗教气氛相比的。《诗经》之所以能作为我们民族的“史诗”;是因为它夹杂的荒唐神话比重小,也就是说其他民族的史诗,是以神话为主体,事实次之,而中国民族的史诗则以事实为主体,神话次之,这就是独具风格,与众不同。因为它能真正反映我们国家民族的起源和发展的最早情况。在《诗》的《雅、颂》中:极大部份材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它是了解我们的民族在古代社会文化发展中,最早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也是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的典籍宝库,是具有崇高的历史价值,无愧为我们民族的“史诗”。  相似文献   

6.
由胡乔木同志题写书名,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教授作序的《历史、爱国、社会主义》丛书,经几十所职业大学的德育、历史方面的专家、领导、教师共同努力,于去年下半年公开出版了。丛书包括《国耻愤》、《民族魂》、《强国路》三本。它以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百年历史为基础,通过典型事件和人物的展开,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与启迪。由于主题鲜明,思路新颖,史料丰富,文风活泼生动,而受到社会各方面好评。江泽民同志说:“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斗争史。创业史”,并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历史,记录着我们民族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欺凌蹂躏的种种苦  相似文献   

7.
电视系列片《河殇》曾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有的人称为“《河殇》现象”,一些“精英”们纷纷登场为《河殇》拍手叫好,大造舆论。那么,《河殇》究竟宣扬了什么?它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很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一、《河殇》的要害是宣扬民族虚无主义 在如何对待本民族的历史及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属于“南蛮”各族中一支古老的民族。畲族的民族文学传统深厚。它是畲族的历史、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和乡土风情等等的形象记录和生动反映,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根据浙江省丽水、云和、泰顺、文成等地区的初步调查,在畲族文学中,民歌是它的主要组成部份,有长篇叙事歌《高皇歌》、《盘古歌》、《封金山》以及反映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畲民斗争的《长毛歌》等等,其他民歌皆称“杂歌”。杂歌不仅数量多,并且富有艺术魅力,大部份是即兴创作,内容主要表现劳动、爱情和各种日常生活、礼仪等,文字有长有短,形式多样,如各种情歌、酒歌、山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倡导者和杰出的领导人之一。957年他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他关于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光辉思想的生动纪录,是我们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文献。今天,重温《讲话》,尤其是其中有关民族繁荣与经济改革的论述,对于深刻理解和认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导民族地区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尽快改变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促进各民族  相似文献   

10.
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呐喊》、《彷徨》,是我国小说现代化的标志。它表现了鲁迅前期对社会和思维的许多基本观点,其中包含和凝结着我国社会、民族的历史的沉淀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思索。它的透视力,无论纵向或横向、历史或现实,都是同时代人远不能及的。这里,我想探讨一下它的哲理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的民族书写与陈寿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三国志》设立《乌丸鲜卑东夷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体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及汉化过程的民族文化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陈寿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有华夷一体倾向的双重性。复杂的历史环境、深厚的学术思想渊源、自身的学习经历共同造就了陈寿的复杂民族思想。陈寿的民族思想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偏解了范文的含义 《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发表的范文澜遗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以下简称范文),是一篇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历史上民族斗争和民族关系的好文章。诚如孙祚民同志所说,它提出了许多重要论点,为研究历史上的我国民族关系,提供了原则,指明了方向。但我认为孙同志在对该文的重要原则问题上的认识,却是与原著相背离的。  相似文献   

13.
希伯来文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一世纪之间,是世界四大文学宝库之一。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希伯来民族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以及封建萌芽时期一千多年中的发展历史,展示了希伯来民族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广阔生活画面和精神面貌。它是世界古代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珍品,是我们研究人类童年时期的宝贵历史资料。 希伯来文学由犹太教《圣经》和《次经》(或称《经外经》)两大部分组成。犹太教《圣经》是犹太人被巴比伦帝国俘囚之后,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一世纪之间整编而成;《次经》则是后人编辑的。它们中的大部分是民间的集体创作、少数是无名氏的作品。这两部由古希伯来民族历代积累起来的文献又是各种文学体裁的总集,既有神话、  相似文献   

14.
三论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论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戴庆厦1988年,我发表了《再论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一文(载《民族研究》1989年第5期),重申了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论述了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民族语文...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一座闪烁着时代光辉,气度恢弘的理论大厦,集中展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书中的许多篇章,对民族问题、民族工作进行了精辟论述。它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们观察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重要思想,对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拉法格在《宗教和资本》一书中指出:“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想象的产物”,“神话是保存关于过去的回忆的宝库,若非如此,这种回忆便会永远付之遗忘”。汉晋以来,我国古籍和部分民族中曾流传过一种脍炙人口的盘瓠(或作槃瓠)神话。它不仅对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原始文化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是我们探索某些民族来源及民族间相互关系不可忽视的资料。本文试以盘瓠神话为契机,对苗、瑶、畲三族的历史来源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周总理在《讲话》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方面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简明而深刻的阐述了党的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定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该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同自然和社会斗争的产物,它不同程度的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包括道  相似文献   

18.
由彭英明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一书,1988年8月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它是一本民族院校政治理论教材,较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全书2/3的篇幅为总结我国民族问题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新鲜经验;较系  相似文献   

19.
历史系列丛书之一《强国之路》,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好书。它以崭新的视角再现了我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和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近一百多年来,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劫难终崛起,屡遭艰险而不衰,就在于强烈的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各族人民之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尽管有时出现了分裂和割剧,但这种分裂和割剧是暂时的,次要的,而多民族的统一则是长期的,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上,各民族为了发展和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所要介绍的清代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维护和发展祖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