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和英 《天府新论》2004,(Z1):27-28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卢卡奇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把辩证法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而他所谓的辩证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把辩证法局限于社会历史领域,否认了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这思想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他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范围缩小了,从而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上对立起来,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当代学者要么完全否认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影响,要么从三卷通行本《资本论》或其他角度来证明二者的关联,并强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已点明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再度探寻发端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他通过深入资本逻辑的实体性内容,发现了使“抽象成为现实”的社会历史根源,从而超越了黑格尔。然而,马克思又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同一性”以及以“扬弃”的方式对待古希腊艺术等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辩证法同概念辩证法在“一般运动形式”上的相似性。挖掘这种相似性的重要意义在于阐明:其一,辩证法既是实在主体自身的展开过程(逻辑学)又是对此过程的把握(认识论);其二,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和革命本性潜在于其否定性当中。  相似文献   

3.
正确研究和阐明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在联系,特别是研究辩证法产生过程中这两者的关系,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列宁曾经提出,苏维埃国家哲学战线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组织系统的研究,即研究马克思在他所写的《资本论》及各种历史和政治著作中实际运用的辩证法。”现在看来,它仍应是我们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拟就青年黑格尔的经济思想,回顾思想史上哲学和经济学联系的这段史实,并具体分析英国古典经济学思想在黑格尔形成辩证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学术界同志。  相似文献   

4.
“中介”思维是辩证法思维方式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中介思维扬弃了哲学史上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辩证法中介思维的抽象性和思辨性,使之转换为关于理解现实生活及其历史运动的哲学智慧。在哲学的层面上反思和回应现代社会的分裂并在新的视野中寻求辩证和解,构成了其最重要的问题意识。它把现代性“主体性”及其自由原则置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上,既在一个更为深远的视野中扬弃了现代性原则,同时又对现代性原则的历史成果给予了积极肯定和妥当安置,为我们超越在此问题上非此即彼的抽象的两极对立,从而克服现代性原则的内在矛盾和分裂开启了一个深具启发性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他一贯主张“按照辩证法办事”,他身体力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原则。在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其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早在五十年代就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可以说,他的每篇著作在论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时都充分体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历史意识的觉醒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科学的历史意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马克思通过批判与改造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使之成为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辩证法;2.通过对费尔巴哈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形成了以无产阶级解放为根本目标的人类历史意识,这构成了马克思历史意识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8.
<正> 学习辩证法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研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与范畴,另一条是研究辩证法的实际运用,特别是研究革命导师如何在革命实践中运用辩证法。这后一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这篇论文里强调了后一方面。他并且号召人们要特别注意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历史著作中学习辩证法。列宁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许多著作(也许可以说是全部)里都渗透了活生生的辩证法。今天,我们在研究列宁著作时也应当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里说说它的来历: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就已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中关于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规律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他在那里只是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思想内容,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科学术语。 马克思也没有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  相似文献   

10.
运用海德格尔式的现象学方法及策略性地糅和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使科西克对异化问题的讨论颇有深度。然而 ,科西克的理路仍属人本主义“死传统” ,这与马克思、海德格尔大异其趣。海德格尔是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为技术异化的生活世界中来的。他的“安居”(理念 )与马克思的“心智剩余”的思想一脉相承。与海德格尔把技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 ,及其把心智因素与物化的顽强斗争归结为“存在的命运”不同 ,马克思则把它看成是异化终结的开始。这便是 :异化的扬弃与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深层蕴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它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述了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阐明其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来稿摘登     
科学社会主义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景德镇市委党校王光珩认为,从科学社会义一百多年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可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主要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实践篇分为革命篇,主要由列宁、毛泽东完成;建设篇,主要是邓小平完成的。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社全主义兴旺发达的思想保证,它是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复兴的理论起点,它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与当代世界经济关系的指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哲学当代性意义问题的讨论可集中概括为这样一个问题 :马克思究竟完成了什么意义上的现代性哲学范式革命 ?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两种选择 :是反“实体主义 -认识论”的“生存论转向” ,还是反人本主义的现代性历史批判辩证法 ?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主要是以批判人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反对实体主义为入口 ,才开启了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全新视野的。所以它不是存在主义所发动的“现代哲学范式革命”的同路人。马克思哲学的原象是以“历史的差异性”为终极视野的“多维透视”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新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用革命的思想和革命的精神振奋起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永葆革命的青春和活力。”思想政治工作所承担的这一新的历史任务,使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认真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才能迅速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它“精神产业”的巨大效能。  相似文献   

15.
“合理实践—不合理实践”框架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重要的深层框架。无论是在社会关系实践维度上,还是在生产力实践维度上,都存在着合理实践与不合理实践的历史运动。任何一种实践形态的必然性、因而其合理性都是历史的暂时的,因此,人类历史从根本上是不断发生的新的合理实践代替旧的不合理实践的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实践观这一框架的灵魂,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改造后所形成的世界永恒发展变化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它深刻地存在于马克思对社会历史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之中。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框架及其辩证法灵魂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探讨。这一框架对于认识当今人类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推进当前中国生产力实践与社会关系实践相互关联运动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再论马克思对“地域性社会主义”的扬弃秦闯真理是一个不断战胜谬误、从相对趋向绝对的过程。“扬弃了的错误或异在,本身即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①马克思的“开放性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不断扬弃各种“地域性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确立和发展的。在剖析、清算“粗...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辩证法的大师。尽管他没有去专门论述辩证法问题即很少抽象地谈论辩证法原理,也没有去建构一个庞大的辩证法体系,但在其自身复杂多样而又广阔深刻的实践活动中始终贯彻着深邃的辩证法思想。这不是哲学家书斋里的辩证法,而是从丰富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活生生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的总体规定性就是实践辩证法,它的核心和落脚点在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上。这一总体规定性展开为邓小平辩证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开创性是它的第一个特征马克思说:作为他的科学世界观之对象的。不是抽象的物质世界。而是以“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的第一段中,在谈到黑格尔的学说时用了“the law of thecontact of extremes”一语(原文是英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把它译成“对立统一规律”。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所在的译法欠妥。因为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论述过矛盾双方统一和斗争的规律,但在表述上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这一规律称为“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列宁把这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他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了更科学、更明了的称谓——“对立面的同一”(或统一)。不过,在用“同一”还是“统一”的问题上,列宁还是不那么肯定。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他带着疑问的口气写道:“对立面的同一(它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文拟就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思想试作探索。土地革命是一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武装斗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因此,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就成为革命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自始就存在着与经典社会主义探索不同的特殊性。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历史进程,是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从书本原则再回到物质生产力水平这一历史现实的进程。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在中国得到恢复和运用的结果。邓小平的哲学思路由历史的、现实的、实践的理性构成,他的哲学理论逻辑是实践唯物主义逻辑的继承和发展。纵观邓小平的思想发展史,可以发现,邓小平一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他的从实际出发不是从“人”这一主体向度出发,也不是从人类主体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