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受到两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影响,许多公司管理架构中均存在股东与管理层的委托代理矛盾,而股权激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公司都在尝试以股权激励的方式来激励员工,促进公司的发展。因此,股权激励是完善公司激励机制、改善公司管理现状、推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A股上市公司M公司于2015年和2018年共进行了两次股权激励,文章通过对其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股价效应进行分析,评价实施股权激励对M公司股价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的影响,并进一步将企业未来盈余分解为行业成分和公司特质成分,考察股权激励对不同成分未来盈余定价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式股权激励对上述关系影响的差异。利用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6年间的数据,本文发现:(1)股权激励提高了当期股票收益率与企业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说明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2)管理层股权激励并不影响投资者对行业成分未来盈余定价,但会加速投资者对公司特质未来盈余定价;(3)管理层的股票型激励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同时也能加速投资者对公司特质未来盈余定价,但股票期权激励并无上述作用。研究结果意味着,整体而言股权激励能够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信息披露的代理问题,激励管理层向外部投资者披露更多高质量的公司基本面信息,从而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特质未来盈余信息的搜寻成本,最终通过加速公司特质未来盈余信息融入股价来促进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本文揭示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促进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定价的微观机制,同时,研究结论对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变迁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为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更好地发挥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克服管理层的短期行为,通过不断的探索,开始在公司内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建立管理层的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从20世纪50年代就被作为一种能够改善代理问题,提高企业价值的激励机制,并且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广泛使用。但由于其争议性,以及我国股权分置的特殊性,我国企业在股权激励机制改革中,仍处于不但探索的阶段。本文主要以东阿集团为例,为其他企业的股权激励机制的探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股权激励、风险承担与资本配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坤 《管理科学》2015,28(3):14-25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1999年至2012年中国沪、深股市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公司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衡量风险承担水平,使用公司投资对边际Q的敏感性衡量资本配置效率,深入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探讨公司风险承担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股权激励对这种影响的作用,借助Sta-ta统计分析工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有助于管理层克服风险规避倾向,促使管理层更注重公司长期利益,降低公司代理问题,进而促进公司风险承担;而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司对投资机会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与非股权激励公司相比,公司风险承担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在股权激励公司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丰富和拓展了管理层激励和公司风险承担的相关研究,为公司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以及应重视对风险性项目的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焦栋 《经营管理者》2014,(33):16-17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上市公司开始着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随着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履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它作为解决当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长效机制),使企业管理层及核心员工还有公司股东的利益相互紧密的联系起来,达成激励对象与股东双赢,为了代理成本的减少,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自从股权分置变革以后,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本文最初介绍了当前的设计理念的现状分析、股权激励的概念和股权激励计划,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和选定的相关数据,进而得出创业板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问题有,股权激励业绩指标的选择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出现高管短期行为;股权激励选取的模式过于单一,脱离现实;行权价格不合理,导致行权价格高于股票市价;限制期较短,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削弱激励作用。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完善股权激励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股权激励制度是指允许公司员工持有本公司股权,在股权的基础上,形成员工与公司收益与风险共担的长期激励机制。该制度对于整合公司管理机制,改善公司人力资源,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可避免的,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尝试探讨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实施过程中法律规制方面的矛盾和争议,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中的股权激励制度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机制互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  刘小元  于伟 《管理科学》2008,21(1):2-13
解决公司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有效监督管理层需要各种治理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利用2002年~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大股东股权竞争、董事会构成、经营者股权激励和监事会行为4种公司治理机制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大股东股权竞争与董事会构成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大股东股权竞争与经营者股权激励、董事会构成与监事会行为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关系呈现出复杂的特性.这一研究结论为继续深化中国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需要理顺各种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实现治理机制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初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创造了条件。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方式,是一种能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的激励制度,已经成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公司经营管理者与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有效手段。为此本文提出了健全公司治理机构,培育职业经理市场,规范资本市场和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等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解决企业委托与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在国外企业中广泛实施,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国的国有控股公司也逐渐引进了股权激励。本文主要从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进入手,探讨了国有控股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还需不断探索,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公司制的兴起,导致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机制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选取2009年—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层持股比例为自变量,以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的企业绩效为因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型股权激励实践,研究公司是否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分类操纵。本文发现,近20%的观测(公司方案—年)在待权期内年度业绩考核时"踩线"达标行权业绩条件;而这些"踩线"达标公司的异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营业外支出正相关性更强;当审计师专业能力较弱或独立性更低时,抑或管理层现金报酬更低时,分类操纵行为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更可能在首个业绩考核年度中使用损益分类操纵,而在后续的业绩考核年度中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层在股权激励多期考核情境下对3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收益做出了综合考量。总体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权激励"踩线"达标公司通过将经常性费用藏匿于营业外支出(尤其是识别难度更大的其他营业外支出)的方式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类操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股权激励成为必不可少的治理措施。股权激励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而采取的一项相对有效的措施,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运用。但各个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能够帮助企业认识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便于企业完善股权激励措施。文章选取常铝股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施股权激励前后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和其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完的热点,企业代理成本一直是公司治理内部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和管理控制的重要课题之一,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之间相互影响,代理成本的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本文在学者现有研完的基础上,一文献综述的形式展示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与董事会规模角度出发分析代理成本的成因和影响机制,力争得出积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公司股权和管理层激励对信息非对称程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MRR模型,引入股权转让和管理层薪酬,实证研究公司股权、管理层激励与信息非对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公司内部人显著提高了交易过程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而机构投资者则显著降低了交易过程的信息非对称程度.上市公司股权越集中,信息非对称程度越低.股权转让和管理层激励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信息非对称程度,且股权激励的效果比薪酬激励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的薪酬激励向来被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董事会再选聘管理层并确定其薪酬,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运行的基本模式。本文选用我国上市公司2008-2009年的相关数据来考察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业绩提升方面被市场寄予厚望.本文利用CSMAR数据库相关股权激励的数据信息,以股权激励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整体状况,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回顾法,对高管内部债权激励的独特属性、测量方式、作用路径及治理效应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薪酬及股权激励,债权激励具有对未来支付的不确定性、对公司清算价值的高敏感性、对高管冒险倾向的抑制性等独特属性;基于最优契约理论与管理层权力理论,债权激励具有两条迥异的作用路径,一是实现激励相容降低代理成本,二是凸显权力寻租增加愤怒成本;在当前实践中,债权激励对公司风险承担水平、公司治理水平、战略决策、公司价值及利益相关者行为等均会产生积极的治理效应。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债权激励治理效应实现的理论框架及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18.
高管持股、高管的私有收益与公司的并购行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公司高管发动的并购行为与谋取个人私有收益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从高级管理层的私有收益角度对公司高管的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及中国高管薪酬管制和公司并购的特殊制度背景,以1999年~200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和分层回归的实证方法,得到一些重要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已经成为高管谋取私有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发动并购行动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在职消费,而高管发动并购事件谋求在职消费的私有收益动机最为明显.通过分层回归还发现,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管理者持股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这一股权激励的确能够适当缓解高管以谋取私有收益为目的而发动毁损股东价值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9.
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我国上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代理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这也是各大企业纷纷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主要原因。文章选取Z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对Z公司自2006年后实行的3次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介绍,接下来从盈利、发展、营运、偿债能力等4个方面全面分析股权激励对Z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为同行业企业后续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国家控股与股权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中国国有企业与制度变迁背景,就经理人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分析,并以2001-2006年宣告实施股权激励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改善作用。结果发现,对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实行股权激励能提高公司价值,受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股权激励更能明显增加公司价值。并且,股权分置改革这种制度变迁进一步改进了原有的激励效果。上述研究发现为理解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改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